第170節
“你的音樂夢想是什么?!?/br> 臺上的小哥一臉懵逼。 “???” 我就參加一個校園十大歌手,怎么還扯上音樂夢想了? “我……那啥……我就是想晉級?!?/br> 周瑞點點頭:“非常好,估計挺難的,下次繼續努力?!?/br> 終于,到了下午六點,所有評委都疲憊異常,觀眾都累了的時候,主持人說道:“現在有請33號選手,李文倩?!?/br> 周瑞一個激靈,變得精神抖擻。 兩個老師評委和甘學姐都轉頭看了過來。 周瑞毫不隱瞞,笑著說道:“這是我比較關注的一個選手?!?/br> 然后大大方方的,直接在打分牌上寫了一個“10”,當著所有人的面撂到桌子上。 先打分后聽歌。 然后看向了其他幾個評委,飯也吃了,東西也拿了,剩下的你們悟吧。 就是這么霸道,哪怕音響壞了,今天他也打10分。 甘學姐笑的可甜了,直接也在牌子上也寫了個10,不過沒像周瑞那么明目張膽,而是給周瑞展示了一下,然后扣放在桌子上。 周瑞點點頭,有悟性,有前途。 其他兩個老師心領神會,畢竟周瑞的東西都還在凳子下面呢。 此時,本場注定的主角,終于出現在了舞臺上。 李文倩身著一身黑色短袖,過膝小裙,從側面走上了舞臺。 穿著普普通通,卻又青春靚麗,充滿了校園氣。 與其他選手,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更“專業”不同,李文倩不需要。 因為她,本身就是專業。 李文倩面帶笑意的走到了舞臺中央。 走到了聚光燈下。 當光線照耀到她的發絲的時候,周瑞感覺李文倩在發光。 恍惚之間,周瑞的視線里,仿佛回到了從前。 那個舞臺上的精靈…… 多年前,周瑞窩在狹窄逼仄的出租屋里,手上端著餓了嗎的外賣,為了畢業后的求職而發愁。 而電腦上,李文倩光彩照人,自信、昂揚、演唱著歌曲。 當時那份盒飯,格外的苦澀,可能混入了什么東西吧。 李文倩大一初亮相于“校園十大歌手”,大二展露頭角于京北電視臺,大四畢業時,已經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周瑞,大一躊躇滿志,大二心思不定,大四時已經茫然忐忑了。 李文倩一直在試圖聯系他,是他自己過不了心里那關,少年人總是用最愚蠢的方式,維護自己的自尊心,直到畢業后,周瑞自覺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換了號碼后,也沒有任何告知。 李文倩沒有離他而去,只是他自己把李文倩弄丟了。 再然后,就是相忘的十年。 這一世,李文倩站在舞臺上,閃閃發光。 而周瑞坐在評委席上,默默守護。 他們,是一個世界的人。 這一幕對于所有人而言,包括李文倩,都不重要。 不過是“校園十大歌手”,33進16的比賽而已。 但對周瑞……很重要。 周瑞滿眼都是笑意,和李文倩對視,仿佛在看曾經的自己。 李文倩俏生生的鞠了一躬,心情有些激動,但卻并不慌亂。 仿佛舞臺對她而言,并不陌生。 她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是出生以來的第一次。 “各位評委們好,我帶來的曲目,是:《喜歡》?!?/br> 甘學姐看了一眼周瑞,顯然知道這是周瑞的作品。 周瑞的目光,卻從始至終都沒離開過李文倩。 悅耳的音樂響起,李文倩閉上了眼。 下一刻…… “扛住了柴米油鹽的麻煩 扛住了朋友聚會的調侃 扛住了世俗生活的刁難 卻扛不住~ 對你的喜歡~” 李文倩睜開了,剛好和周瑞對視在一起。 嘴角不自覺的,出現了一絲笑意。 她感覺自己超開心的! 原來舞臺上演唱,是這種感覺么! “亦步亦趨,隨你至深不可測 患得患失,唯恐你遙不可得 卻只面不改色 為你我認了~” 不自覺的,李文倩小腦袋開始左右搖晃,隨著節奏,輕輕點著頭。 周瑞很自然的,也跟著一起,點頭搖晃起來。 團委老師看著兩人隔空交流的樣子,不自覺也笑了起來。 這首歌真的很神奇,有很強的的感染力。 而李文倩的演唱,也沒有任何可挑剔之處。 不愧是學校求著參加的……這就是專業級別的差距么…… 甚至說,李文倩的出現,讓之前那些拿到9分的選手,都德不配位了。 按照那樣的標準,李文倩應該有29分,39分…… 團委老師搖頭一笑,干脆聽了一半,就在打分牌上,寫下了一個10。 甘媛咬著嘴唇,心想這就是天賦么…… 她作為音樂社的社長,也在這條路上下過功夫的,但時至今日即將畢業,也不過是個業余水平。 側目看向周瑞,怪不得阿瑞老師對音樂社一點也不感興趣,人家才是真正的專業啊。 好羨慕啊……阿瑞老師親自寫歌…… 李文倩不自覺的,抬起手臂,模仿著印象中的那些演唱者,對兩側稀稀拉拉的“觀眾”揮起了手。 她的動作仿佛有魔力,觀眾也不自覺抬起手,隨著李文倩的動作,隨著節奏搖晃。 “看累了喜新厭舊 看累了隨波逐流 看破了恩怨情仇 看破了驀然回首 看破了從今以后 卻始終被你左右~ …… 我依然 喜歡” 一曲結束。 李文倩看向周瑞,眼眸已經笑成了彎月,似乎在說:“周瑞,我厲害么?!” 這場從早上搞到晚上,歷時七個小時的現場。 第一次,出現了掌聲。 來自于四周的觀眾,也來自于評委席上,久久不息。 主持人一邊拍著手,一邊走了上來。 “感謝李文倩同學精彩的演唱,請評委打分?!?/br> 周瑞直接舉起了自己的牌子,毫不猶疑的。 “請亮分!” 四個牌子,從左到右,分別是6、10、10、10。 所有人一起轉頭,看向那位合唱團老師。 包括主持人,和臺上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