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書迷正在閱讀: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黑化強制愛短篇集、多云轉晴、春帳暖(骨科,親兄妹)、月亮為證(1v1,校園)、【GB】攤牌了,我不做人了
他現在的樣子比之前更老了,身子越發佝僂,臉上也滄桑的厲害,一副將行就木的模樣。 “王爺!”穆則蹲下身子,“王爺……要照顧好自己啊?!?/br> “穆先生?”南王回過神,看著穆則滿臉苦澀,“你說,吾是不是真的做錯了,這么多年,吾費勁心思,就為了他能成事,可是他現在卻想叫吾去送死?” “王爺!”穆則垂下臉,“魯王他…… ” 他該如何說呢?說魯王無情無義?可這些南王都是知道的,也甘心被利用,說他心狠手辣?這些也是明擺著的,只是南王之前從來都沒有看清。 或者說,他看清了,只是不愿意承認罷了。 年少的沖動要用一生來彌補,這是他揮之不去的過往,是他用盡一生都無法償還的孽障。 …… 接下來的幾天里,宣城格外的寂靜,百姓在宣州刺史的指揮下積極地滅火、救災,被封閉了許久的城門也再次打開,早已迫不及待出門的百姓紛紛辭行,想要逃離這個苦難之地。 與宣城相比,其他的城鎮就要難上許多了,被天災人禍帶來的苦難折磨的幾欲崩潰,江南乃是魚米之鄉,大部分良田受到水災、泥流的侵襲,幸苦的勞作化為烏有。 更不用說還有一些地方發生了暴亂,不少百姓們被蠱惑,向當地的縣衙發動襲擊,造成大量傷亡,據傳回來的消息,已經有十來個縣令死于動亂中。 這些災難不是抓住了南王世子就能解決的,江南大部分地方今年注定有一劫。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南王世子倒了之后,以宣城為中心大部分城鎮得了消息,投降的叛軍多了起來,而宣州刺史聯合其他刺史聯名上書朝廷,請求開放平倉、義倉在內的各類糧倉,以保證百姓們的生存。 其中宣城需要的幫助最多,宣城人口眾多,加上匪兵進城的時候,搶奪了大量財物糧食,導致百姓手中無糧,心中不安。 第五百三十九章:證據 申藍忙的腳不沾地,一連好幾日都不曾回來,據說是安置好大多事宜之后,又去了外面巡視附近縣城了,宣城城中的雜事便交給當地縣令和崔敘幫忖。 這個時候,桑榆才知道申藍為什么會成為內閣候選之人,這是有真本事的!在他的整頓下,短短幾日,仿佛動亂之事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她覺得自己應該回去游說一下張明府,叫他好好和人家學學治理之道,別整天推三阻四,當一個圓滑的老狐貍。 其實申藍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忙了好幾日,回府后聽到南王親手誅殺了南王世子,嚇的魂不附體,跌跌撞撞地跑到崔敘的面前求證。 “此事竟然是真的?”申藍大驚失色,“某以為是民間痛恨世子,編纂出來的謠言?!?/br> 在前幾日,他確實聽到過這樣的傳言,初聽時只以為是百姓痛恨世子發動內亂,所以盼著他死的凄慘些,卻不想真的是南王大義滅親。 “不錯?!贝迶R下手中的折子,淡淡道:“此事某已上書圣人,等圣旨到來再作定奪?!?/br> 他得到消息,南王誅殺了世子之后,便回到了南王府,下令南王府所有人不得外出,閉門自省,一副聽候圣人發落的樣子。 崔敘雖然氣惱南王不顧大局,但礙于他的身份,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派兵暗中監視。 “哎?!鄙晁{嘆了一口氣,這個中年男子頹然地卸下了身上的重擔,和崔敘嘮叨起來,“世子年紀也不小了,身居高位,又有兒女伴身,怎么就犯下了如此大禍?某此去城外,見到百姓遭受大災,實在良心不安,本想著請世子寫下罪書昭告百姓,卻不想他竟然死的這般……這般憋屈?!?/br> 南王世子一死,留下的爛攤子實在太多,旁的不說,單是外面就多了不少為虎作倀的,占著一方城鎮做土大王,而他們只能慢慢收復。 宣城之事了結之后,崔敘便將折沖府兵派出去了大半,和薛如川會和,左右夾擊,誓要將洪州拿下,如今該是快到地方了。?“崔寺正,實不相瞞,此次某是來找你求救的?!鄙晁{繞來半天彎子,說明了來意,“你身為皇室之后,又是圣人信賴之人,某就想問一句,南王府會怎樣?”?崔敘微微一笑,態度謙和,“申刺史又何必試探某?某與申刺史一樣,什么消息都沒收到,更不用說圣人的秘令了?!?/br> 他知道申刺史的意思,是想通過他打聽一下圣人的意思,南王府是殺是留尚未有定論,他拿捏不好接下來的局勢,也就處理不好對南王府的態度。 可南王府現在已經被架在了火堆上,他若是不能去添些柴火,豈不是錯失良機?更不用說他現在自身也有失察之責,不表示一下忠心說不過去。?“話雖如此,但某還是有些擔心?!鄙晁{道:“如今的局勢實在叫人迷惑,雖說南王府動不得,可被拿下的匪兵卻可以審一審,你不曉得,那些匪兵身上的鎧甲和兵器都是頂好的,和去年竇興成竇欽差繳獲的如出一轍,這是一個長久的計劃??!” “申刺史說的在理,此事確實是大理寺查到的,只是當時以為是內地有人和突厥勾結,意圖吞并邊塞大軍,不曾想,這當中還留了一個后手?!贝迶⒏锌f千。 這也是他一直疑惑的事,突厥那邊路途遙遠,邊塞交易更是苦難,運往邊塞的兵器和大軍中被調換的兵器數量對不上,多出來的又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