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書迷正在閱讀: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黑化強制愛短篇集、多云轉晴、春帳暖(骨科,親兄妹)、月亮為證(1v1,校園)、【GB】攤牌了,我不做人了
墻角的特制熏香不但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還可以驅趕蚊蟲,即使如此,在胸腔打開的瞬間,刺鼻的味道還是將罩房里的空氣換了一遍。 他的腹中有許多黏糊的積液,這是尸體上的細菌將臟器腐爛分化的結果,里面的臟器也沒有好到哪里去,有的已經腐爛成泥塊狀了,有的腫大的厲害,要不是桑榆和這種尸體打交道多了,她幾乎都要認不出來了。 徐懷已經忘了自己是來打下手的,桑榆獨特的驗尸手法讓他見識到了這個小娘子的才華,這熟練的姿勢,私下怕是沒少殺豬研習吧? 等到桑榆扒開曹伯勝的肚子之后,徐懷已經將頭伸到肚子上方了,不但如此,他還對著肚子指指點點,“瞧,這個應該是脾,哦,這是腎吧,這腎也太大了?!?/br> 桑榆悶聲道:“尸體已經呈現巨人觀了,部分臟器也跟著變大了?!?/br> 巨人觀這個詞,徐懷還是能理解的,他用帶著魚皮手套的手扒拉了一下肚子里面,不解道:“這里面也沒啥不對的地方啊?!?/br> 一般拳腳傷是不會置人于死地的,除非是傷到了內腹,造成腹部出血或者內臟損傷,若是沒有及時救治,當時可能沒什么感覺,但是之后必死無疑。 可是從曹伯勝的腹部情況來看,沒有明顯的傷口,而且腹部的血液淤積也是正常的,若是之前內臟受傷出血,按照他的死亡時間,他的腹部應該會有大量積血才對。 雖然他的肋骨斷了兩根,可是并沒有傷及腹部,上面的裂口只需要靜養一段時間就會自己康復的。 看來竇玉成并沒有說謊,他雖然下手重,但是還是避開了要害。 桑榆沉默了一會兒,雖然這可以證明曹伯勝并不是死于拳腳造成的內傷,可是他真正的死因還是沒有找到。 桑榆依次從上到下,將曹伯勝的的內臟一個一個拿出來檢查一遍,就連腸子也沒放過。 亓官戍第一次看見這樣的驗尸法子,眼睛都快瞪出來了,他抬手捂住嘴,努力不讓自己吐出來,身子也默默地往陽光照耀出挪動了幾步。 至于薛如英,早在桑榆開始拿出一團黑漆麻糊的東西的時候,就已經逃出去了。 桑榆專心地在曹伯勝的肚子里找傷處,徐懷也學著桑榆的樣子將器官一個一個拿起來看,這還是他第一次這么正大光明地看內臟呢。 突然,桑榆拿著鑷子的手一頓。 亓官戍也一直盯著桑榆的動作,見桑榆反應有些不對,他正想開口問話,就見桑榆用鑷子拉出一根黑不溜秋的物什。 第二百零二章:疼痛 亓官戍眼前一黑,猛地將眼睛閉上,話中帶著一絲他都沒察覺到的顫意,“這是什么東西?” 桑榆道:“小腸?!?/br> 亓官戍繼續閉眼,“我是問你,這個……小腸,有什么異樣?” 桑榆將小腸放到托盤上,用水沖洗了一下,夾起來看了半天,才道:“這個小腸上面有硬結,好像是瘤子?!?/br> 徐懷伸過腦袋,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如何看出?” 桑榆便解釋道:“人死后,因為腸道里的臟物最多,所以是最先腐爛的,像是腸子之類的,都已經爛完了,但是你看這節小腸,它還算能看出原本的樣子,里面有一圈硬結還沒有腐爛?!?/br> 桑榆說的很通俗,跟他們說腸子里容易滋生細菌,細菌能快速分解尸體,估計他們也聽不懂,索性就按他們能聽懂的說辭來解釋。 “所以?”徐懷問道:“這就是曹伯勝的死因?!?/br> “恐怕是的,從這塊瘤子來看,它有一部分已經破裂了?!鄙S芊畔履c子,道:“這樣的瘤子是不會輕易破裂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受到外界的重力撞擊?!?/br> 桑榆很想將竇玉成從這件事中摘出來,但是她作為一個法醫,不能無視任何死者死亡的可能性,也不能昧著良心撒謊。 “破裂之后堵住了腸子?”徐懷不愧是老仵作人,一眼就道破了其中的緣由。 “不一定?!鄙S艿溃骸斑@個瘤子很小,就算破裂了,它的出血量也很小,直接堵住腸子不大可能,但是會很疼,疼到不能忍受?!?/br> 亓官戍立刻道:“你是說,他是被疼死的?” 桑榆看了一眼曹伯勝已經看不清表情的臉,“有這個可能?!?/br> 每個人的耐疼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一個小傷口就會疼的不行,有的小娘子生娃都感覺不到疼痛,這取決于個人的體質。 桑榆以前就見過一個一米八的壯漢,因為一個小小的劃傷疼到哭。 亓官戍思索了片刻,“勞煩你和徐老繼續驗,最好能找到直接的證據?!?/br> 桑榆點點頭,繼續扒拉起了尸體的肚子。 徐懷一邊驗尸,一邊對桑榆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桑仵作驗尸的法子前所未有,對尸體的熟悉程度也難以想象,此乃天賦使然?!?/br> 桑榆有點哭笑不得,對尸體熟悉什么的,聽起來真不像是夸贊,“徐老過獎了?!?/br> 其實并不是桑榆有天賦,而是兩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 徐懷的大部分驗尸手法和經驗全都來自家族傳承和日常積累,這與桑榆經過系統學習來的經驗沒有任何比較性,桑榆學的東西可都是幾千年來前輩們的經驗之談。 而且這個時候的仵作都是師傅教徒弟,老子教兒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好的,壞的,正確的,不正確的,都會一股腦兒教給后人,后人缺少大量實際練習,也就很少有人求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