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節
書迷正在閱讀:今晚天黑再見面、大理寺斷案實錄、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黑化強制愛短篇集、多云轉晴、春帳暖(骨科,親兄妹)
最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們將這些有臭味的鱖魚洗凈后又各種烹飪手法做了一遍。 結果發現以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之后,臭鱖魚的異味全消,鮮香無比。 于是在魚販的大力推薦下,這道菜漸漸成為徽州膾炙人口的佳肴。 當然,對于外地人來說或許不太能接受。 甚至吃第一口臭鱖魚,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很多外地人都以為臭鱖魚和臭豆腐差不多,所以點菜的時候都不以為然。 但真正當這道菜端上來之后,他們往往才愕然發現竟然這么臭! 比如此刻朱雅文就是如此,滿臉苦澀,好似上刑場一般。 可是在姜妍虎視眈眈的注視,已經眾人的威脅下他還是勇敢的吃了一筷子。 然后……就停不下來了! 見此情形,三米開外的郭齊林等人驚訝的都忘記捂鼻子了。 倒是姜妍滿臉得意,顯然這道菜她算是燒制成功了。 于是在她的強烈推薦之下,于謙、郭齊林等人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當然,這道臭鱖魚只能算是個開胃小菜。 既然來到了宣城,那自然不可能只吃一個臭鱖魚那么簡單。 要知道這邊的非遺部門早就和花果山外聯部對接上了,就等著節目組來干活了。 別的不說,至少“文房四寶”這幾樣節目組是少不得要體驗一番的。 畢竟在在南唐時,“文房四寶”就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即便南唐覆滅,可到了宋朝也依舊如此。 “文房四寶”基本上就是特指宣筆、徽墨、宣紙、歙硯。 不過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這也是事實。 幸好在改革開放后,宣筆終于漸漸恢復了生機。 很多人以為徽墨就是指黃山市產出的墨,可實際上在宋代徽州和宣城就已經是主產地。 所以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xc市,文房四寶它足足占據其三。 于是一番商議之后,眾人決定兵分三路: “這樣,雅文你去制墨,反正你力氣大,抗造?!?/br> “景田你去宣筆作坊,宋佳你就去宣紙作坊那邊吧!” 隨著于謙的一番分派,幾個頓時各自星散。 畢竟今晚能吃到什么菜,全看他們今年能掙多少積分了。 對了,說個有意思的小八卦。 本來于鳳至這個角色姜妍想試一試的,可是聽說宋佳是張黎的老相好,這才讓了一步。 故此今天來節目組后,宋佳對姜妍也是頗為感激。 因為不管怎么說,姜妍都是花果山的藝人,如果她想要宋佳還真沒什么把握。 不過有一點她們確實沒有預料到。 無論是姜妍還是宋佳都沒有想到,《少帥》雖然火了,可里面最出彩的女性角色竟然不是女主角于鳳至,而是戲份不多的趙四小姐。 本來只是看在導演面子上客串出演的景田,這回倒是白賺了一大筆路人緣。 甚至于鳳至這個官配都被擠下去了,觀眾反而更喜歡她和張學良這一對。 怎么說呢,就是莫名的覺得兩人特別符合那個時代的氣質。 一個民國公子哥,一個滬上的豪門小姐。 兩人站在一起,簡直不用演那股民國韻味就出來了。 ************** ************** ************** ************** 呵呵~好一個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好一個大師輩出的民國盛世! 可惜,除了極少數人外,沒有人會懷念那種世道…… 第462章 時代變了 話說《少帥》在央視的熱播,對于業內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花果山來說卻不同。 因為經過長期的觀察之后,花果山的電視劇業務部門終于分裂了。 額~不對,也不能說分裂,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應該叫做“市場細分”。 簡單來說,就是自此之后電視劇這塊分為“正劇”和“網劇”兩個部門。 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能不能在電視臺上映! 其實關于這個提議,早在花果山拍攝《無心法師》的時候就有了。 但那時候網劇終究是一個新鮮事物,市場未知,前途未卜,所以也就一直擱置了。 可是現在不同了,隨著各大視頻網站內卷的越來越厲害,很多東西已然成熟了。 曾經一片蠻荒的網劇市場,如今也有了成熟的體系和運轉模式。 而這一變化體現在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網劇的制作逐漸精品化了。 各大網劇出品方開始有勇氣進行大投資,而不是像江哲當初那樣壓根沒想著賺錢。 畢竟現在網劇的盈利模式多樣,風險與收益開始逐漸變得正常。 因此之故,花果山內部才有了如此舉動。 不過話又說回來,“正劇部”和“網劇部”的誕生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二者在審核與立項的差異,使得兩方人馬經常會把官司打到江哲面前。 就比如前陣子,制片部的李象看中了網上大火的靈異小說《我當道士的那些年》。 這部小說和《鬼吹燈》有點像,最開始也是在天涯“蓮蓬鬼話”板塊發表的。 2012年才開始創作,結果很快就引發了網友極大的興趣,幾年下來總點擊量超過七千萬,后面再正式在磨鐵上面更新。 至于故事內容也不復雜,主要就是講男主角陳承一從一出生就被“百鬼纏身”。 他爺爺找人算過,結果得出他天生童子命,命中要做道士的結論。 于是自此冤魂,厲鬼,蛇靈,餓鬼墓等等詭異事件開始逐漸找上門來。 雖然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敘事,但故事卻十分引人入勝。 通篇下來,道術玄學之流的山、醫、命、卜、相讓讀者看的欲罷不能。 當然,這種半寫實半文學化的手法也曾引起過爭議,畢竟在我國太嚇人了也是要封的。 不過拋開這些不談,這部小說確實改變了許多人對于道家的偏頗看法。 李象覺得像這樣的小說實在太適合影視化了,小說稍微改改就能當劇本用。 至于《我當道士那些年》將近六百萬字的超長篇幅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電視劇不方便改編,但是卻剛好適合網劇一年一季的播出方式。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運作好了未來六年土豆網都不愁沒有獨家熱播劇。 但是李象的想法在制片部里面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原因無他,還是《我當道士那些年》的內容太大膽了——有鬼! 并且有鬼就算了,里面的內容還描述的賊嚇人,這就讓制片部不少老人覺得不妥。 畢竟像這樣的題材風險性太高,很容易血本無歸。 其實說到底還是權責不明,標準不一的問題。 兩種影視劇混在一起,即便是制片部內里有時候都會標準混亂。 所以正劇未必正,網劇未必野,全看在哪個平臺播出了! …… “我知道你們有干勁兒,但有些話我還是要說在前面?!?/br> “《我當道士的那些年》雖然立項了,可后面能不能順利播出誰也沒辦法保證?!?/br> 辦公室里,看著新成立的網劇部幾位負責人,只見江哲面色提醒道: “我想你們心里也清楚,這玩意兒和《靈魂擺渡》不同,完全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我當道士的那些年》第一季五千萬的款子我可以批,但就二十集!” “拍完就停,別想著和我玩什么先斬后奏!” 沒辦法,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員工。 江哲實在太知道這群人的尿性了,說他們是猴子猴孫都算謙虛。 一旦江哲稍微寬松點,這批人絕對能干出大鬧天空的事情。 所以花果山壓根沒有什么美猴王,而是足足培養出了一窩孫猴子。 如果不是有江哲這個如來佛祖鎮壓著,花果山早就變成五指山了! 畢竟一旦不服管,上面的五指山隨時能壓下來。 而被江哲這么一警告,幾人心里就算有什么小九九也只能按捺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