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書迷正在閱讀:今晚天黑再見面、大理寺斷案實錄、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黑化強制愛短篇集、多云轉晴、春帳暖(骨科,親兄妹)
也就是說《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票房差不多是《無人區》的兩倍。 如此懸殊的對比,也難怪寧皓會有點失望了。 當然,他也是老江湖了,還不至于為了這點事兒就鬧騰。 寧皓之所以現在找上江哲,主要是聽說他準備拍新片了所以有點好奇。 “還能是什么,《無雙》唄!” 饑餓營銷玩了這么久,國內的觀眾早就對唐人街電影宇宙的下一部電影望眼欲穿了。 江哲自然不能砸掉自家好不容易才立起來的ip。 不過寧皓才不管這些,他只好奇一個問題: “那‘畫家’你準備找誰來演?” 第438章 真正的核心【2/2】 “梁家輝啊,要不然還能是誰?” 面對寧皓的詢問,江哲毫不猶豫的給出了一個答案。 話說《無雙》可以說是一部標準的雙雄模式電影。 簡單來說,這就是講述了一個三代假鈔世家的傳人是如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故事。 故事中的假鈔大佬“畫家”一開始警方認為是青年窮畫家李問,所以將他抓了。 隨著劇情的發展“畫家”則又變成了中年吳復生。 越是往后,“畫家”的身份就越多。 其實如果單單看臺詞的話,李問和吳復生簡直就像是親兄弟一般。 因為李問不僅在槍戰關鍵時刻寧愿自己受傷也要救下他,更是一心鼓勵他追回女友。 這種謎一般的優待已經不是雇傭關系可以解釋的了。 實際上江哲把劇本寫(抄)出來之后,第一遍完全沒看懂。 在反復研究了好幾遍之后,他才意識到兩人都只是“畫家”的某一部分而已。 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是年輕時的“畫家”,一個是如今的“畫家”! 年輕時的李問畫畫一事無成,連電費都交不起; 后來當他墮落了之后,卻開始變得有錢有勢。 年輕時的李問膽小懦弱,不敢殺人; 后來的他卻對殺人輕描淡寫。 曾經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如今卻冷酷薄情、嗜殺殘忍。 可以說吳復生所有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是和李問反著來的。 所以前半部分吳復生對李問的悉心教導就能理解了。 他不是在呵護情人,更不是在教徒弟。 他只是在教過去的自己如何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更好的生存! 于是當“天使”和“魔鬼”融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真實的“畫家”。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畫家”他時而癲狂,時而理智。 因為李問和吳復生根本就是同一個人,一個性格復雜的罪犯。 吳復生之所以不斷鼓勵李問追求阮文,也正是不斷的在暗示自己。 “你不單要當主角,還要當阮小姐的男主角!” 這句話,可以說完全就是他自己的心聲! 經常殺人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凡有接觸,必留痕跡?!?/br> 根據“羅卡定律”以及“物質交換定理”可知,無論多么完美的犯罪,總會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就是線索,即使線索在當時有沒有用,但這些線索的存在就會必然導致完美犯罪實現的不可能。 只不過是現實生活中警方破案中總有些概率遺留了漏洞,亦或者是受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無法及時進行偵查等,才讓了許多案件成為了一個謎團。 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的指紋數據庫和dna數據庫建立后,很多都過去幾十年的陳年舊案會接二連三告破的原因。 所以如果誰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犯罪,那么他對抗的完全是概率問題。 即:他能否利用漏洞成功脫罪。 在這點上美國法證科學之父保羅.柯克有句話其實說的很明白: 【物證不會錯誤,它不會把自己曲解,它不會總是缺席。只有在人為失誤,沒有找到、研究、理解它時,它才會失去價值!】 故此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影視劇中如果想要做到完美的犯罪,最直接的做法其實就是讓自己的犯罪無法在法律上被證明。 因為現在犯罪定罪需要講求證據法律,一旦你的行為完全避開了法律,那么你的行為也無法被證實了——即實現“完美犯罪”。 畢竟一個缺少關鍵條件和題設的數學題,是永遠不會有答案的! 而“犯罪”如此,“謊言”亦是如此,謊言的痕跡其實也必有源頭。 真正高明的謊言,往往說的都是真實的事情。 因為不完整的真相,有時候才會更加容易欺騙他人。 比如在電影一開始李問被抓時,短短十幾分鐘內他根本沒有時間編造一個完美的謊言。 故此在審訊室里的口供,他講的其實都是已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 不過是將過去的“他”和現在的“他”拆分開來罷了。 如此一來,他最多也就是一個從犯,還能當“污點證人”,擁有被保釋的機會。 一旦將吳復生與李問這兩個人物支線融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個版本的故事。 也就是說,“畫家”既有可能是年輕的李問,也有可能是中年的吳復生。 在這種情況下,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雙雄電影,而是復雜版的雙雄片。 除了梁家輝之外,江哲想不到還有誰能演好吳復生這個角色! 不過話又說回來,看起來吳復生這個角色很麻煩,可實際上“阮文”一角才最難選角。 因為“阮文”這張臉足足要飾演三個人: 第一個是油墨專家“吳秀清”,她因火災毀容,后被整容成阮文,成為假鈔團隊一員。 第二個則是李問、亦或者吳復生落魄時暗戀的女畫家阮文。 第三個……便是真正的幕后大佬“畫家”! 因為如果真正的阮文只是一個普通的女畫家,那么李問發達之后完全不必如此卑微。 畢竟在這個假設下,身為假鈔大佬“畫家”的李問可以說是有錢有勢。 如果他還暗戀這個女人,完全有實力光明正大的去追求。而不是將吳秀清整容成阮文的樣子,當做替身慰藉自己。 除非,這個女人對他而言依舊高不可攀! 這也正好呼應了電影開頭警方對“畫家”描述的那一個特點: 之所以警察一直找不到“畫家”,就是因為她“干凈”,從不沾染一點嫌疑。 如果說李問是“畫家”的第一重保險,那么假阮文就是“畫家”的第二重保險。 因為即便她被懷疑上了,也可以順理成章的將所有懷疑都推到“假阮文”身上。 而這也實現了“完美犯罪”的所有要求: 完全避開了法律,犯罪行為無法被證實了——阮文完美的消失在這場犯罪中! 關于這一點,電影結尾的情節其實就是暗含這種隱喻。 當警方得知真阮文一直在內地山里寫生的時候,便認為她一直置身事外,是個局外人。 在這種雙保險的保護下,“畫家”想不干凈都不行! 并且國際知名畫家的身份,讓她可以完美的將那些販賣假鈔得來的黑錢洗干凈。 畢竟藝術品,尤其是現代油畫,向來都是洗錢的絕佳工具。 最妙的是在洗錢的同時,又能讓她國際知名畫家的人設越來越穩固。 可以說她設計了一個幾乎堪稱完美的犯罪模式! 也只有這樣的“畫家”,才夠資格稱得上是真正的幕后大boss! 誰又能想到傳說中的國際假鈔集團首腦“畫家”,竟然真的是一個知名畫家呢! 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畫家”是何等的自傲與自負了! 于是…… 《無雙》是一次完美犯罪; 《調音師》是一次完美犯罪; 《誤殺》是一次完美犯罪; 《天才槍手》是一次完美犯罪; 甚至《唐人街探案1》也是一次完美的犯罪! 所以幕后的“q”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號。 想要加入這個神秘組織,最低恐怕也要完成一次完美犯罪。 故此“畫家”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罪犯,而是一個非同一般的高智商犯罪精英。 所以想要演好這樣的一個角色,對女演員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她既要有女畫家阮文的文藝與柔弱氣質,又要演出“吳秀清”的自卑與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