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書迷正在閱讀:今晚天黑再見面、大理寺斷案實錄、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黑化強制愛短篇集、多云轉晴、春帳暖(骨科,親兄妹)
最最關鍵一點是,所謂的場刊評分完全不能能反映獎項最終的歸屬趨勢。 注意,是完全不能?。?! 因為場刊評分只能代表影評人的個人口味,并不能代表影片好壞。 或許在一些毫無爭議的影片上,打分和獲獎之間可以劃上等號,但是在更多的時候,電影節評委對于獎項的歸屬是無法預測的。 最重要的是電影節的官方評審團和場刊影評人完全就是兩個群體。 在官方評審團心中,場刊的地位如果用一句馮導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 “影評人屁都不懂!” 你說兩個評判標準不同的群體,又怎么可能會相互影響呢? 當然,場刊的存在自然也有存在的意義。 畢竟場刊除了能滿足一部分影評人自娛自樂之外,也能滿足普通電影愛好者的信息需求,順帶還能賺一波廣告費,如此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這些內幕國內的娛樂媒體混久了也都一清二楚。 只是為了維持場刊的逼格以及提高點擊率,他們還是選擇繼續糊弄國內的影迷以及網友們! 故此對場刊的點評江哲只當放屁! 不過等到次日,江哲就沒有辦法淡定了。 因為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各路媒體也開始談論起《時間規劃局》來。 …… —————【好萊塢報道】———— 一部拙劣的政治宣傳片,華夏導演果然拍不好科幻片! “時間貨幣”是個好點子,可惜被糟蹋了,如果讓好萊塢拍攝絕對不會如此無聊! ############## 當看著這個評論時,江哲并沒有太過驚訝。 畢竟好萊塢報道本身就是美國電影的喉舌,看江哲不爽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其他媒體的反應就讓江哲有些窩火了。 —————【法蘭西電影報】———— 電影應該是純粹的,電影節更應該和政治保持距離——像戛納那樣! 我很遺憾,《時間規劃局》的存在玷污了電影! ############### 說實在的,看到這則評論時江哲其實很生氣。 不過轉念一想如今法蘭西斯坦的情形,頓時失笑的搖了搖頭。 果然,沒有人能在法國人投降之前占領罷了,永遠嘴硬不輸人! 還電影遠離政治?恐怕這話他們自己都不信! 別的不說,如今世界上的電影哪一部不是帶著各自的意識形態? 甚至電影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和政治有了聯系了。 相比之下,還是德國人比較干脆。 —————【柏林日報】————— 《時間規劃局》的優秀毋庸置疑! 在我看來,這是柏林電影節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 電影的內核更勝于好萊塢的《v字仇殺隊》。 令人叫絕的科幻創意,令人驚嘆的劇情發展,我無法相信竟然有人欣賞不了它的美! 或許,只有暴發戶才會如此淺薄吧! ############## 話說如果問歐洲各國誰最瞧不起美國佬的話,那估計德國人一定在前三。 畢竟,德國人當真是無論從哪個方面都瞧不起美國人。 即便二戰他們輸了,但是說德國是“武德充沛”卻是完全都不為過。 甚至直到如今,很多德國人都認為美國人是竊取勝利果實的小偷。 至于文化上就更不用說了,美國人的散漫在德國人看來簡直就是未開化。 當然了,德國人也確實有本錢認為美國人粗鄙、沒文化。 畢竟從康德開始,近代西方哲學幾乎就是在德國人的領導下前進。 從康德到費希特和謝林,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從叔本華、尼采到馬克思、恩克斯; 德國哲學幾乎是整個西方文化的前沿陣地,對西方文學、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所以無論是思想還是武力,紅鼻子德國人都能一臉嫌棄的罵美國人一句“蠻夷”! 然而就在江哲津津有味的看著這場因為自己而產生的罵戰時,一個“蠻夷”卻主動找上門來! “hi~我就是哈維·韋恩斯坦,我想你一定聽說過我!” 初一見面,這個大腹便便的胖子就十分自傲的如此說道…… 第244章 :瘋狂的想法【2/2】 哈維是個混球,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必須承認的是,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混球! 比如兩人剛一見面,他就用一句話險些打動了江哲。 “《時間規劃局》將會是第二部《華氏911》!” 此言一出,本來只準備敷衍一二的江哲當即眼神微凝。 哈維見狀這才一改剛才的傲慢,轉身從助理手中接過一份文件夾遞給江哲,認真道: “這是《華氏911》的一些內幕,我想你可以參考一二?!?/br> 說罷,這胖子竟然當真慢條斯理的喝起咖啡,不發一言。 江哲見狀當即下意識眉頭微皺,以哈維的見識應該不難看出自己并不信任他。 想到這里,江哲不由越發好奇了,當即拿起文件緩緩翻閱起來。 見此情形,坐在對面的哈維這才露出了一個頗為自負的笑容。 …… 文件內容有點多,實際上這更像是《華氏911》的備忘錄。 而看了這些內部資料之后江哲才知道原來邁克摩爾的《華氏911》2003年就拍完了。 可即便他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獲得者,在圈內頗有人脈。 但是這部紀錄片完成之后也一直沒有找到美國本土的發行商。 無奈之下邁克摩爾只能找到了圈內最大膽的哈維·韋恩斯坦。 結果沒想到哈維雖然看中了,并且愿意發行這部片子,但當時的迪士尼ceo卻不同意。 對了,那個時候哈維還沒有從迪士尼離開。 于是在得知哈維依舊堅持要發行《華氏911》之后,迪士尼高層只能反復強調迪士尼和這部片子沒關系,購買版權的費用只能算是哈維自己個人從公司借的。等哈維賣出了《華氏911》的發行權后還要補回來。 所以后來哈維是以個人的名義負責《華氏911》的發行費用、市場監控及經營。 如此一來,就相當于在《華氏911》和迪士尼之間做了一個切割。 當然,后來迪士尼也老后悔了。 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一部600萬美金買回的紀錄片竟然能拿下2.2億美元票房。 可是那個時候說什么都晚了,即便是他們借錢給哈維做的生意。 但是當初切割的越徹底,哈維這錢就賺的越干脆。 正是這一波橫財給了哈維底氣,讓他得以在2005年時離開了迪士尼單干。 實際上哈維這次之所以盯上了《時間規劃局》也正是因為《華氏911》的原因。 要知道當初邁克摩爾可是在《華氏911》指出了小布應當對911負責。 甚至整部紀錄片都在暗示布什家族和拉登家族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若非如此,當年迪士尼也不會以“該片有太強烈的政治傾向性”為由阻止哈維了。 然而最后哈維依舊是想盡辦法讓《華氏911》在美解禁,并且成功公映。 故此在哈維看來《時間規劃局》的共產主義內核完全不算什么。 正如列寧所言: 如果有三倍的利潤,猶大資本家會賣給我們絞死它們自己的繩索。 作為一個合格的猶大商人,哈維自然也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 畢竟如果《時間規劃局》如想的那樣票房大賣,那又何止是三倍的利潤!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過自信,哈維甚至在文件里毫不避諱的表示2004年在戛納電影節,就是他勸說下把好哥們昆汀把金棕櫚頒給《華氏911》。 說實在的,當看到這里時江哲多少有些感慨。 果然,這世界上的任何電影獎項,永遠都不會單純的只考慮電影。 華夏如此,歐美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