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節
書迷正在閱讀:以身飼龍、逃出緬北、娛樂圈的吃瓜影帝、今晚天黑再見面、大理寺斷案實錄、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
“奴婢也是,聽到動靜,林娘子讓奴婢出來看看,后來就……” 人群里縮頭縮腦走出十幾個人,可是這些人要么今夜不當值,要么就是聽到動靜就出來了,他們竟然沒有一個是留在小皇帝身邊的。 而小皇帝貼身侍候的乳娘林娘子和另外兩名宮女卻全都不見了。 “找,快去給哀家去找!”楊皇后沉聲說道。 與小皇帝丟失相比,太皇太后的死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 太后終有一日會成為太皇太后,可是小皇帝沒有了,這大齊,這皇宮就要亂了。 正在這時,一名內侍跌跌撞撞跑了過來:“啟稟皇后娘娘,陛下……陛下……” 跑得太急,內侍氣喘吁吁說不出話來。 “陛下如何了,他在哪里?”毛貴妃按捺不住,著急地問道。 第496章 羽林軍 其實無論是準太后的楊皇后,還是小皇帝“生母”毛貴妃,平素里都是很少有機會見到小皇帝的。 小皇帝幾乎是剛一出生就被太皇太后抱進朝陽宮了,楊皇后和毛貴妃天天來朝陽宮請安,可除非太皇太后高興,否則她們根本看不到小皇帝。 只要太皇太后把小皇帝握在手掌心里,即使楊皇后和毛貴妃榮升太后,無論是朝堂還是后宮,也沒有她們什么事兒。 剛剛于征說找不到小皇帝時,毛貴妃腦海里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太皇太后臨死前還要擺她們一道,把小皇帝藏起來了。 想要藏起一個襁褓里的孩子,說易不易,說難卻也不難。 否則前朝那位在宮中藏匿到六七歲才認祖歸宗的皇帝是怎么活下來的? 當然,太皇太后要把小皇帝藏起來,當然不是擔心兩位太后想把小皇帝害死。 若說這世上有誰最不希望小皇帝死的,就是楊皇后和毛貴妃了。 毛貴妃就是這樣想的,因為她知道太皇太后恨她入骨,加之太皇太后也不喜歡楊皇后,所以太皇太后臨死前讓于征藏起小皇帝也很正常。 可是楊皇后的想法要比毛貴妃更加深遠。 無論小皇帝是死是活,她都是太后。 史上又不是沒有從宗室抱養孩子的先例。 這個從楊家抱來的小皇帝死了,那就從周家再抱一個,而她還是太后,只不過庶子變成嗣子而已。 因此,楊皇后的反應就沒有毛貴妃這般強烈了。 她沉聲問道:“如實到來,陛下究竟如何?” 內侍深吸一口氣,終于能把話說順溜了:“回稟皇后娘娘,陛下在安大師身邊,龍體安好,請皇后娘娘放心,這會子安大師已經派人過來了,小的跑得快,怕皇后娘娘擔心,就先來回稟了?!?/br> 宮外的人或許并不知道安大師是什么人,可是楊皇后和毛貴妃是知道的。 內侍口中有安大師就是黨夏王母安溫達老王妃。 安溫達老王妃在慈恩寺出家,眼下剛好在朝陽宮里。 只是她住的地方離太后寢宮還有一段距離,小皇帝怎么會在她那里? 毛貴妃雙手合什:“阿彌陀佛,陛下沒事就好?!?/br> 楊皇后心中疑惑,問那內侍:“是陛下身邊的乳娘和宮女把他抱去安大師那里的嗎?” 如果是這樣倒也說得過去,朝陽宮里來了刺客,又走水了,乳娘和宮女們抱著小皇帝躲去安老王妃院子里,因著安老王妃是出家人,她們或許認為那里能有佛菩薩護佑,躲去藏身還是有可能的。 可是內侍搖搖頭,道:“奴婢不知道,于總管吩咐咱們去找陛下,奴婢恰好遇到安大師身邊的戚公公,是他告訴奴婢的,奴婢未曾得見陛下,也未曾見到陛下身邊的人?!?/br> “什么?戚公公并沒有帶著陛下過來?”毛貴妃鳳目圓睜,聲音里隱隱有了怒氣。 原來安老王妃并沒有讓戚公公把小皇帝送回來,而只是讓戚公公過來說一聲。 正在這時,有內侍稟道:“戚公公到了?!?/br> 楊皇后面色平靜:“宣?!?/br> 戚公公就是安老王妃身邊的那名老內侍,他微駝著背,步履沉重,給楊皇后和毛貴妃見過禮后,說了與剛剛那名內侍差不多的話。 楊皇后問道:“眼下賊人已經伏法,朝陽宮無恙,安大師為何沒有讓人把陛下送回來?” 戚公公面容安詳,說出的話也是不疾不緩:“奴婢回稟皇后娘娘,并非是大師不想將陛下送回,而是不能送回?!?/br> 毛貴妃眼中都要噴出火來了,她萬萬沒有想到,那位早已不問世事的異國王母竟然也打起了小皇帝的主意。 對了,太皇太后一向對安老王妃另眼相看,十有八、九,這也是太皇太后的安排。 太皇太后那樣的人,有什么是她想不到,不能未雨綢繆的呢? 不得不說,毛貴妃從小到大,對于太皇太后實在是沒有半絲好感。一個人一旦對另一個人沒有好感,無論那人做什么說什么,在她眼中都是帶著惡意的。 “來人,去將陛下接回來,這里是大齊的后宮,不是黨夏的……”毛貴妃吼道。 楊皇后轉頭看了她一眼,毛貴妃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楊皇后卻也沒有阻止,對于征說道:“你帶人去吧?!?/br> 楊皇后說的是“帶人”,于征心領神會,楊皇后讓他帶的人,當然不會是內侍宮女,而是侍衛,是羽林軍。 于征應聲而去,楊皇后又對戚公公說道:“無妨,你詳細說給哀家聽聽,安大師究竟為何不能送陛下回來?!?/br> 戚公公還是那副云淡風輕的語氣,他道:“刺客挾持了安大師,安大師已是身不由己?!?/br> 短短兩句話,所有人全都怔住了。 “刺客……還有刺客?”楊皇后難以置信,不僅是她不信還有刺客,而且這老內侍也太過平靜了。 戚公公道:“刺客抱著陛下找到安大師,并且挾持了安大師,并且讓奴婢過來,告訴皇后娘娘,陛下龍體無恙?!?/br> 楊皇后感覺四周的空氣忽然變得稀薄起來,她有些透不過氣來,她緩緩說道:“刺客有多少人,他們所圖為何?” 刺客當然不會真的是讓戚公公來報平安的,他要傳達的意思,就是小皇帝在他手里。 戚公公道:“奴婢看到的刺客有十余人,他們都是羽林軍,起初奴婢還以為他們是奉命來保護安大師的,這才給他們打開院門,放他們進來,他們進來之后,奴婢才看到其中一人懷里抱著陛下……” 在場的羽林軍千戶孫忠只覺自己的頭發根都立起來了,羽林軍?這些人竟然是羽林軍?或者說羽林軍里有刺客? “不,一定不會是羽林軍”,孫忠上前跪倒,道,“皇后娘娘,下官手下的要么是武勛子弟,要么也是幾代都在軍中效力的,他們對大行皇帝,對陛下,對太皇太后都是忠心耿耿,決不會做出這等事來,下官認為那些刺客都是假扮的,下官請命立即去將刺客拿下!” 第497章 抱走皇帝的人 正在這時,一名侍衛跑了過來,在侍衛首領耳邊說了幾句,楊皇后看到,問:“何事?” 侍衛首領抱拳道:“啟稟皇后娘娘,下官手下發現了陛下乳娘的尸體?!?/br> “乳娘死了?”楊皇后雖然沉著,可她畢竟也只是十八、九歲的年輕女子,今夜的事太過跌宕,她一時無法適應。 侍衛首領說道:“乳娘的咽喉上插著一根銀簪,銀簪上有銀作局的標印,下官懷疑乳娘之死與那兩名宮女有關?!?/br> 宮里的銀作局雖然日常都是給主子們打制器物和首飾,但是也會打制些并不貴重的玩藝兒給主子們打賞之用。而在宮里戴銀簪的都是宮女。這根銀簪上既然有銀作局特有的標記,那么侍衛首領認為是和小皇帝身邊的兩名宮女有關系無可厚非。 楊皇后面沉似水,但是她的心情卻有些復雜,甚至還帶著一點點的幸災樂禍。 太皇太后恐怕到死都不會想到,在朝陽宮里還有內jian。 她揮揮手,對千戶孫忠道:“你帶人去吧,務必救出陛下和安大師?!?/br> 安老王妃的身份太敏感了,楊皇后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和黨夏國有任何沖突。 況且,楊皇后其實并不知道為何安老王妃會在慈恩寺出家,從她進宮的第一年便在朝陽宮里見過安老王妃,之后每年安老王妃都會進宮住些日子,陪太皇太后說說話。為此楊皇后也曾經問過祖父,可祖父卻避而不談。 楊皇后可沒有心情在這件事上深究,眼下千頭萬緒,其實理清了就只有兩件,那就是太皇太后死了,小皇帝被綁架了。 終于有人搬來椅子,楊皇后和毛貴妃雙雙落座,兩人這才發現,她們的腿都站得幾乎麻木了。 好在現在正是夏秋之秋,天氣不冷也不熱,否則這樣露天站著,就更難受了。 朝陽宮里一片狼籍,地上和墻上鮮血淋漓,無論是楊皇后和毛貴妃,還是這些內侍和宮女們,都是寧可在外面站著,也不想進到里面。 毛貴妃在跪了一片的人群里尋找,她皺起眉頭問道:“怎么不見何嬤嬤和桂嬤嬤?” 這兩位嬤嬤是太皇太后身邊最體已的,與太皇太后形影不離,現在卻全都不見了,莫非也死了? 侍衛首領說道:“剛剛混亂之中,何嬤嬤不幸身亡,而桂嬤嬤卻不知去哪里了,下官也未曾見到?!?/br> 其實何嬤嬤是被沈彤殺的,可是當時那種情況之下,確實也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他們發現的時候,何嬤嬤已經倒下了,侍衛們還沒有來得及去查這件事,楊皇后和毛貴妃就到了。 毛貴妃卻沒有多想,她以為何嬤嬤是與太皇太后一起死的,她嘆了口氣,說真的,她對何嬤嬤的印像還是不錯的,原本還想拉攏的,現在是沒有必要了。至于桂嬤嬤,想來是與乳娘一樣,不知道是死在哪個角落里,只是一時還沒有找到尸體而已。 楊皇后卻微不可見地皺了皺眉,她是知道何嬤嬤和桂嬤嬤身懷武功的。 她出入朝陽宮的次數遠比毛貴妃要多,她與太皇太后之間的關系,也遠比太皇太后與毛貴妃更親厚。 因此,她還尚未正式進宮之前,就知道這兩位嬤嬤有武功的事了,但是她并沒有告訴過毛貴妃。 周圍再一次恢復了靜寂,靜寂得令人壓抑。 楊皇后鳳目微瞇,她的目光落到被按在地上的兩個黑衣人身上。 “將那兩名刺客帶過來,哀家看看?!睏罨屎笳f道。 侍衛首領連忙勸阻,道:“皇后娘娘萬萬不可啊,這兩人兇殘狠戾,恐對您不敬啊?!?/br> 當然,侍衛首領口中的不敬決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誰知道她們會不會撲過來,和你們同歸于盡呢。 楊皇后其實是很想看看與德善勾結在一起的是什么人,可是她還是忍住,沒有繼續堅持。 并非完全是侍衛首領的話嚇到了她,而是她想起了德善。德善畢竟是護國公府里的人,這兩人和德善是一起的,楊皇后擔心這兩人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什么對護國公府不利的話。 她是不想留下活口的,但是現在還不行。 這些侍衛,這些羽林軍,正如孫忠所說,即使不是武勛子弟,也是世代在軍中效力有軍職的,他們連著朝堂,連著京中權貴,一旦楊皇后現在就把這些刺客滅口,楊家就是百口莫辯了。 楊皇后點點頭,沒有再問下去。 毛貴妃卻不時向翠竹夾道的方向看去,她遠比楊皇后更加擔心小皇帝的安危。 這位小皇帝若是死了,勢必會在周氏宗室里抱個孩子過來。正如楊皇后所想的那樣,到了那個時候,楊皇后依然是太后,而她毛貴妃如果幸運的話,也頂多是個太妃了。 到了那個時候,她這個曾經做過皇帝生母的人,還不如宮里那些沒有子嗣的妃子。 毛貴妃做了那么多事,她要的也不過就是太后的身份而已,一旦沒有了,那她這些年所做的一切便付之東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