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節
書迷正在閱讀:以身飼龍、逃出緬北、娛樂圈的吃瓜影帝、今晚天黑再見面、大理寺斷案實錄、從大夏開始:開國之君陸續降臨、從嬴政開始:歷代皇帝陸續降臨、重生中獎前,目標,桃李滿天下!、開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重生09:合成系男神
以秦王的謹慎,能進京送禮的禮官,只能是文官,這從前初迎接世子靈柩就能看出來了。 文官或坐轎,或坐車,速度上自是不如武將們騎馬來得快,從西安到京城,少說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官員恍然大悟,秦王上的不是奏折,而是知會,知會皇帝和太皇太后,我派人進京送禮了,人已經在半路上,就快要到了,你們等著收禮吧。 官員的額頭上冒出了冷汗,龍椅上的崇文帝一臉茫然。 忽然,身后傳來一個蒼老卻不失威嚴的聲音:“讓人把禮物收了就是了?!?/br> 只收禮,不見人! 進來通傳的太監臉現為難之色,他道:“啟稟太皇太后,秦王府的禮官說了,秦王爺遇刺,受了重傷,好不容易才把傷養好,就聽說太皇太后您老人家已經聽說了那件事,秦王爺寢食難安,認為是自己不孝,才令母后為他cao心,為此,秦王爺準備了厚禮,要讓禮官一定要親自呈到皇帝和太皇太后面前,否則秦王爺不會安心?!?/br> 官員們面面相覷,宮里真是藏龍臥虎啊,一個通傳的太監就能如此伶牙俐齒了。 也有人在心里腹誹,也不知那秦王府的禮官給了這太監多大的封紅。 這時,不知是哪個官員帶頭說道:“太皇太后母儀天下,秦王爺孝心可嘉??!” 又有人喊道:“嗚呼哀哉,實乃大齊之福,百姓之福,圣祖皇帝佑護??!” 于是,其他人也反應過來:“太皇太后母儀天下,秦王爺孝心可嘉!大齊之福,百姓之福,圣祖皇帝佑護??!” 有老臣聲嘶力竭:“圣祖皇帝??!” 群臣紛紛拭淚,這是太祖皇帝圣明,所以才會有慈愛的太皇太后,才會有孝順的秦王。 崇文帝的表情終于有了變化,他的眉頭微微蹙起,不是秦王派人來送禮嗎?這關太祖皇帝什么事?這些人怎么還哭上了? 終于,楊鋒上前一步,對崇文帝道:“萬歲、太皇太后,既然秦王爺也是一片孝心,不如就讓那送禮的禮官進殿吧?!?/br> 這種情況下,當然要讓秦王府的人進殿,而且,也只能讓他進殿。 否則,太皇太后與秦王之間就不是母慈子孝了。 沒有了母慈子孝會如何? 那就是鐘陵縣主的刺殺其實是太皇太后的手筆! 太皇太后不怕這個大帽子,但是現在卻不是戴上這個大帽子的時候。 無論是她,還是楊家,現在還不能與秦王硬碰硬。 如果能硬碰了,也就不會有刺殺這回事了。 珠簾后的聲音再次傳來,卻不是對楊鋒說的:“皇帝,那就請秦王府的人進殿吧?!?/br> 皇帝轉身,恭敬地道:“朕也是這么想的?!?/br> 一旁的京澤立刻道:“傳秦王府禮官上殿吶!” 如同公鴨一般時而尖細時而凄厲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又由殿外的太監接著傳出去。 大家沒有猜錯,秦王府派來的果然不是武將,可也不是文官,而是一位道士。 道士唇紅齒白,三縷長須,頗有幾分仙風道骨。在他身后,跟著一名眉清目秀的小道童,小道童手里捧著一個紅木錦匣,在他身后,有兩名隨從抬著一個箱子,箱子有一尺見方,朱紅推光大漆,繪著富貴牡丹。 道士? 崇文帝蹙起的眉頭舒展開來,隨之是他的嘴巴卻張開了。 他的這位皇叔可真是難以捉磨啊,難怪就連楊老國公提起秦王來也要面色一寒。 道士施禮,說道:“貧道一清子,并非官員,只是方外之人?!?/br> “既是方外之人,秦王爺又怎會讓你來送禮的?”質問他的是吏部尚書毛元玖。 第158章 聲聲入耳 面對滿朝文武,道人一襲布衣道袍,宛若閑云野鶴。 他傲然而立,雙目亮如星辰,看向龍椅上的皇帝,對于咄咄逼人的毛元玖,他視如不見。 如今毛元玖在朝中的地位,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站在他上面的那個人,就是他的岳父楊鋒,就連他的舅兄楊敏也要對他禮讓三分。 毛元玖早已不記得有多少年沒有被人如此忽略了,好像自從崇文帝登基后,他就再也沒有受過冷遇了。 毛元玖冷冷道:“大膽道士,本官問你話呢?” 百官之中有人輕輕掩嘴偷笑,坐在太師椅上的楊鋒面色陰沉。 和其他官員不同,楊鋒在朝堂上是坐著的,這是帝王對他的榮寵,同樣也是敬重。 道士的眼角子終于掃了毛元玖一眼,淡淡地說道:“這位大人,還請讓貧道先向萬歲和太皇太后稟告完了,再回答您的問題可以嗎?” 掩嘴偷笑的人更加多了。 今天是朔朝,有很多不上朝的人也來了,比如那些宗室和勛貴。這些人身居高位,可是卻沒有實權,一年到頭,也就是朔望朝和大朝會才會上朝,上朝也是混在人群里毫無存在感。 歷來宗室勛貴和官員們就是兩個圈子里的人,毛元玖雖然是護國公府的嬌客,可是在所有人眼中,他就是官吏,是權臣,那些皇室宗親和勛貴們,看在護國公府的面子上對他客氣而已,可是到了朝堂上,該笑還是要笑,何況還是這般有趣的事呢?他們不但要笑,回家后還會和家里人一起笑,再由偷聽的下人們把這件有趣的事傳出府去,傳到街頭巷尾,成為那些販夫走卒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毛元玖的眼中現出狠戾,他默不作聲,一甩衣袖退到一旁。 崇文帝正看得興起,忽見毛元玖就這樣退下去了,他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他居高臨下,俯視著站在下面的道士,正迎上道士閃閃發光的眼睛。 崇文帝心頭一動,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亮的眼睛。 “你是哪個道觀的?”崇文帝問道。 道士微笑:“貧道游歷天下已有經年,并未在道觀落腳,如今在秦王府里混口飯吃,貽養天年而已?!?/br> 他說貽養天年?可他看不去并不老,或許道士們都會煉丹,吃了自己的丹藥,從此長生不老吧。 崇文帝的思緒飄得很遠,就這么一剎那,他想到了為始皇帝出海求取長生不老仙藥的徐福。 徐福是道士嗎? 崇文帝忘了,他決定回到承乾宮后就讓人找幾本書來,他要查查徐福這個人。 真好,回宮以后又有事情可做了。 崇文帝的眼睛中露出笑意,呆若木胎的臉上有了生機。 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神情有了變化,連忙沉心靜氣,瞬間又換成那副面無表情的樣子,這是他最擅長的,他曾經對著銅鏡一遍遍地練過,如今已經駕輕就熟了。 如果他不是皇帝,可能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戲子吧。 他如果做了戲子,一定會是最紅的角兒,比京城里當紅的那些臺柱子都要紅。 皇帝藏在龍袍衣袖里的手挽了個蘭花指,他偶爾會在承乾宮里唱戲,去年選秀進宮的低階宮人中,有幾個會唱戲的,他很喜歡,經常叫她們過來和他一起唱戲。 一旁的京澤輕咳一聲,皇帝連忙把飄遠的思緒拽了回來。 不好,他忘了剛才問到哪里了。 算了,當務之急,還是趕快結束這場無聊之極的朝會吧,他還要抓緊時間回宮去查徐福呢,再說秦王是來送禮,又不是來上折子,管他是道士還是和尚,也不過就是個來送禮的人而已。 “好了,快把秦王的禮物呈上來吧?!被实壅f道。 滿朝文武又是一怔,剛才偷笑的那幾位不由得遺憾起來,小皇帝什么時候學會斬釘截鐵了?現在是斬釘截鐵的時候嗎?不是應該讓道士和毛元玖吵上一架,再讓毛元玖搬出楊鋒,然后朝堂上擁護楊鋒和毛元玖的站成一隊,剛剛痛哭流涕山呼圣祖皇帝的站一隊,兩隊破口大罵嗎? 很多官員已經沒了興趣,開始竊竊私語:“聽說狀元樓來了新廚子,下朝后一起去試試菜?” “好啊,我剛得了幾壇子好酒,讓人回府去拿?!?/br> “再從紅袖招叫兩個姐兒來唱唱曲兒……” 竊竊私語的聲音戛然而止,官員的嘴巴張開就沒有再合上,但是緊接著,他就用手捂住了眼睛,太嚇人了,狀元樓的新廚子?嘔! 不僅是他一個人嘔吐,朝堂上一片嘔吐之聲,酸臭的味道彌漫在廣和殿中,坐在龍椅上的崇文帝沒有嘔吐,他的眼睛一翻,昏倒了過去。 小道童手捧的紅木錦匣已經打開,里面赫然是一顆人頭。 梳著京城里最流行的牡丹髻,戴著紅藍寶石的頭面,耳垂上的耳墜子還在閃閃發光。 這是一顆女人的頭顱,只是這頭顱離開腦袋已經有些時日,雖然被人用石灰硝了,可是顯然硝的技術并不好,皮rou已經開始腐爛,在匣子里時味道不大,眾人也沒有在意,現在匣子打開了,那股子腐臭味兒便傳了出來。 隨著這股子臭味兒一起傳來的,是更多的尸臭味道。 兩名隨從也打開了那口精致絕倫的朱漆箱子,那里面赫然也是人頭。 一、二、三、四、五,整整五顆人頭。 和前面的人頭一樣,這五顆人頭也是女人。 顯然,這些人頭的硝制手藝還比不上前面那顆,尸臭味道更大,有的人頭臉上還泛著黃水。 從這些人頭的發型來看,有老有少,想來這就是假郡主的隨從了。 什么假郡主,蘇家說那是假郡主就是假郡主了? 問問京城里,有誰見過鐘陵縣主? 所以說,飛魚衛找到的尸體不一定就是真的,現在捧上來的六顆人頭也不一定就是假的。 人頭當然是真的,真真正正的人頭! 驚呼聲、嘔吐聲、斥責聲,還有高聲呼喊菩薩保佑的,聲聲入耳,聲聲震憾! 第159章 少了一個 “來人,把這個驚擾圣駕的惡徒帶出去,亂棍打死!” 楊鋒站起身來,指著一清道人,頭上的白發自發根處根根立起,雖已老邁,但依然聲若洪鐘。 朝堂上的年輕一輩沒有見過這樣的楊鋒,但是老一輩的都見過。 當年那個率領千軍萬馬叱咤風云的楊大將軍,就是這樣的。 廉頗老矣,威儀尚在! 兩名侍衛上前,正要伸手,一清道人帶來的兩名隨從忽然上面,手中廂子向前一橫,用那些人頭硬生生地將侍衛和一清道人格開。 被護在中間的一清道人冷冷一笑:“楊老國公,貧道是秦王爺派來的禮官,禮品是秦王爺孝敬給皇上和太皇太后的,于公,皇上和太皇太后是君,秦王爺是臣;于私,太皇太后是母,秦王爺是子,貧道一問楊老國公,于公于私,您為何要亂棍打死貧道?再者,您尚未問過這些人頭的來歷,就要將貧道處死,未給貧道言明的機會,貧道二問楊老國公,您是不想讓貧道說出來呢,還是您對這些人頭的來歷心知肚明?且,萬歲已經暈厥,太皇太后尚未親眼得見秦王爺的大禮,貧道三問楊老國公,您在此時此刻將貧道處死,眼中有沒有皇上和太皇太后?” 一問、二問、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