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
不可否任,清朝皇室統治當然有好的一方面。 第一,清朝到達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的農業巔峰值,出現新作物,讓百姓們得以更多溫飽,也讓傳統商業非常繁榮,因此國庫里才有那么多白銀寶物讓中后期的乾隆和慈禧揮霍。 第二,從康熙開始,清皇室對邊疆的控制規則是很強的,比其他朝代都強,對新疆西藏臺灣等進行政治軍事化管理,讓華夏的板塊地圖更加明顯和統一。 但農業社會代替不了工業社會。 清朝沒有繼續宋朝工商業的發展,也做不到明朝的下西洋政策,乾隆的閉關鎖國政策給華夏的打擊是巨大的,也埋下一條危險的禍根,最終得以暴發。 皇權們的統治,文人們已不再想多去糾正和評論,畢竟封建社會終結,他們的注重點在‘文’,在現在和未來。 尤其是那一句‘到的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他們想要見清朝皇帝的真正原因——文學斷裂,讓文學進入考古期。 乾隆燒盡數十多萬漢書,他認為漢人的書籍不能超過三、四千卷,各地政府開展搜書、查書、上交私人藏書等運動。 配合上不可思議的文字獄,閹割思想。 而且不僅燒書,乾隆還改書、編書,讓清朝黑歷史從中消失,比如現在能夠存在的《揚州十日記》流落日本,才得以保住。 王羲之:“這位陛下做的可不只有蓋章《快雪時晴帖》這么簡單?!?/br> 如果現代文學缺少的是《快雪時晴帖》,他本人可以一天寫上幾十張《快雪時晴帖》。 《蘭亭序》也行,當時的意境沒了,但有全新的《京都賦》《洛陽詞》《江南序》。 可這一切沒有這么簡單。 于是乎,清東陵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鬼,數量很多,朝代不同,有文有武,而且在不斷增加中,他們都很有禮貌,等明清之戰真停了再上。 此時此刻,他們腦中‘文思泉涌’。 第239章 直戳人心 清東陵雖被盜得面目全非。 但依舊是華夏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里面有五百多個單體建筑組成的龐大古建筑群,亭臺樓閣、玉石雕砌、修建精致、建筑宏偉。 靈異部門的成員在各個皇帝皇后陵墓都裝有攝像頭,東陵外有一排臨時辦公室,幾個監控室里大大小小格子全是一個個視頻。 人在外面,卻能掌握清東陵里的一切情況。 等文人們來到清東陵,陳莉等靈異部門特工都把他們邀請進一間最大的臨時辦公室,室內的監控可以把明清戰斗看得一清二楚。 歐陽修等人全都驚嘆之,這讓現代特工們有一點成就感,至少他們不是全然落后,科技科學的發展也能夠讓古人們偶爾驚喜一下。 “善哉善哉,吾曾聞網絡,神器矣?!碧K軾摸一摸自己豐盛的胡子笑道。 他是宋朝有名的美髯公,時常以擁有漂亮的胡須而自豪,男人們都稱贊他,可蘇小妹卻寫下‘衰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的調侃。 作為一個心性非?;磉_、在逆境中能笑口常開的人,蘇軾對新事物接受程度也相當高,他在路上已經了解不少新奇科技用品,甚至通過一個國民崇拜者,了解過手機和網絡。 靈異部門特工: 厲害了,東坡先生。 “是也是也?!敝x皎然不能更贊同了,把目光放到監控視頻上。 目前從監控視頻中看出,清朝皇帝皇后們都處于落后一方,一開始打斗他們還能得手一二,到后面完全hold不住越大越嗨的明朝皇帝們。 其實明朝皇帝里也有弱者,比如胖胖的朱高熾和英年早逝木匠皇帝朱由校,他倆魂力都不強,吃了不少康熙的虧,但問題是他們剛啊。 朱高熾在朱棣打仗的時候沒少坐鎮皇位,朱由校在澳門問題上和葡萄牙殖民者兩次在澎湖交戰,堅決不讓步不退步。 他們本身弱是弱了點,可氣場立得起來。 總而言之,到了中后期,清朝皇帝們基本上是被一路壓著打。 問題是明朝皇帝勝了也沒有喊停,休息一下,繼續開打。 他們以文人和武夫的爭論引起了文人們的注意,靈異部門捂臉,不由為講出這句話的乾隆點蠟,再作下去都堅持不到最后了。 “……” 能夠與好友佛印禪師懟出“水漂東坡詩(尸),狗啃河上(和尚)骨”對子的蘇軾本身具備促狹幽默的個性,而且還有急智,他是第一批到清東陵的,也是第一個提出‘不急不急,慢慢等’的文人。 其他人當然也就同意了。 靈異部門早知道文人們會來,在休息室內已布置出鬼陣,讓文人們不動用能力,可以輕松接觸到里面的一切物品。 室內布置簡單,但紙墨筆硯和錄音設備是齊全的,還有一些書籍。 又配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大紅袍、參普洱茶等不同種類茶葉,和相應配套的新出爐的茶具,甚至還有蘇軾曾親自設計出的提梁式紫砂壺。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br> 況且茶圣陸羽也在,“人在草木間”和“天人合一”的茶道是他開創的,雖寫文作詩雖不多,但陸羽的名聲在文人間可不低。 且陸羽的知己謝皎然也在,他不僅知茶、愛茶、品茶,更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茶詩,與陸羽同是后世茶道的鼻祖。 靈異部門特工也第一次知道了原來真有‘茶道’,茶中也可品出《道德經》。 文人們都喜喝茶。 蘇軾見前輩陸羽和謝皎然,差點沒有化生小迷弟,把自己的品茶心得全都講出來,什么‘活水還須活火烹’、‘銅腥鐵澀不宜泉’等。 陸游也是個茶瘋子,有各種“舌根茶味永”、“茶甘半新啜”、“甌聚茶香爽齒開”、“茶散茶甘留舌本”的心得。 靈異部門特工們非常榮幸能品嘗茶圣泡的茶,可他們真悟不出里面的道,也不太聽得懂前輩們講的天書,只覺得過程有點美。 且茶圣不愧是以茶入道第一人,他泡的茶喝下后能夠讓人感覺到舒適和放松,入道者甚至能感受到體內的精血以一種無法形容的方式流轉、擴散、匯聚,和修煉功法又有不同。 樂樂喝了一口后把臉皺成團子,但隨后又被茶里所含的東西吸引,連喝三杯。 蘇東坡看著有趣,伸手撫摸兩把,他很喜歡這些有靈性的動物,若不是小哭包有毒,他也會親近一下,而且動物們都很喜歡他身上的氣息,似乎道強到把鬼氣都徹底壓住了。 靈異部門更加明白以文入道的厲害。 只是,但愿蘇東坡不是把這些動物當作食譜來看,作為一個把蝙蝠、蛤蟆、田鼠當作食材的重口味吃貨祖先,,靈異部門特工也是非常佩服的。 哪怕他們知道蝙蝠的翅膀是軟骨,脆口香甜。癩蛤蟆的耳后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田鼠具備多重營養……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蘇軾抱著黑白團子喂茶,見靈異部門特工望過來,眼神問什么事。 “好茶!” 靈異部門特工能給予的最高評價,由于有點著急,干巴巴的。 “朽木不可雕也?!?/br> “……” 等歐陽修、王羲之、辛棄疾、元稹他們來,那就更熱鬧了。 元稹當下吟了兩首@白居易的新詩,白居易曾非常迷戀西子湖的香茶甘泉,詩中多處提到茶與酒、琴的關系,不由思念友人。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誼那是千古見證的,他們友誼長達三十多年,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以至于最后白居易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直刺人心的哀詩。 陳莉當下表示,后唐主李煜、范仲淹、白居易等他們都在趕往京都的路上。 元稹喜不勝收,情不自禁又寫了三首詩,見白居易蘇醒時寫的詩,又回了兩首詩。 靈感源源不斷。 其他特工們也紛紛開始思念各自的友人來,這些友人往往都存在他們詩歌里靈異部門特工:“……” 假若不是監控視頻里時不時傳來明清皇帝們的打斗,甚至哀叫聲,靈異部門特工還以為監控室在暴風雨期間開了一個賞心悅目的茶道會。 他們不僅以茶論道,等辛棄疾一來,紛紛求他武力值上面的指導。 辛棄疾的劍術古今有名,他的道跟普通文人不同,更帶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钡臒嵫ж?,身上氣質更銳利和霸氣一些。 武力值可以說是勝過明朝朱棣的,至少打壓清朝皇帝們無壓力。 在靈異部門的見證下,蘇東坡和辛棄疾兩個偉大的南宋詞人,終于合體為‘蘇辛’。 靈異部門特工:“……” 這時就差東坡rou、東坡肘子、東坡羹、東坡魚、東坡蠔、東坡豆腐、東坡果子貍、東坡蜜唧、東坡蛤蟆、東坡蝙蝠、東坡鼠了? 不對,果子貍目前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明朝和清朝一直干到了第二日早上,靈異部門已經收集了四位數的詩詞,甚至有張旭的書法,黃公望的畫,他們這些作品已經不是簡單的作品,上面包含他們的道悟。 對國民的修煉或多或少有用。 這個時候,朱棣等明朝皇帝們終于把自己累癱了,可以輪到文人們上去談一談了。 第一輪是王羲之為首的文人,包括有唐朝韓滉、唐朝韓干宋朝趙孟頫、元朝黃公望等人,他們的共同點是作品都被蓋了無數紅章。 其中王羲之最悲劇,他兒子他侄子的作品全都被蓋上比字都大的紅章。 而黃公望最幸運,他的真跡被乾隆打為假的,反而對贗品蓋了無數章,竟陰差陽錯讓黃公望的作品得以保留,萬幸萬幸。 他們的出現讓姿勢各樣的明朝皇帝和被迫倒在地上的清朝皇帝們都一陣詫異,明朝皇帝看他們的服飾雖基本上都不是明朝,但絕對比明朝更早,反正跟清朝辮子頭無一相視。 清朝皇帝們心有不安:“……” 文人們都很講禮節的。 王羲之還出生世家,先行了書生禮,才指出王氏家族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現狀,甚至給予展示。 《快雪時晴帖》不僅蓋滿了乾隆的各種“斗大水印”,旁邊還寫了個巨大的【神】字,章要紅、要耀眼、大小花樣要多、不能有空白。 王羲之疑問:“美乎?” 隔壁的康熙和雍正差點氣得一口血沫噴了出來:“丟人現眼!” 乾隆的靈魂已無比凄慘,整個魂沒有一處的好的,甚至已經不能移動,當然不能回應也不敢回應,朕覺得這樣似乎還不錯。 等韓滉、趙孟頫、黃公望等人展示自己被糟蹋的作品時,康熙和雍正已經翻白眼了,尤其是聽到老對頭明朝皇帝的嗤笑聲后。 若是以前他們可能早把嘲諷者殺頭了。 畢竟在所有朝代中,唯獨清朝的皇帝們臣子們從頭到尾相處得小心翼翼,階級化最明顯,其他朝代多多少少都有任性的君臣佳話。 但現在做不到。 不僅做不到,還不得不當面聽王羲之等人的對、詩、詞、文。 他們可溫和了,都不直接罵的。 有類似“尊姓原來貂不足、大名倒轉豚而啼”,借古籍《晉書》“貂不足,狗尾續”、《左傳》“豚人立而啼”來隱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