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節
書迷正在閱讀:邪神竟是我自己、美強慘反派重生以后、糟糕!和死對頭互穿了、分手前,男友從無限流回來了、穿越后我被陰鷙帝王標記了、農家小夫郎重生招贅婿、一封梔子花香味的來信、距離公式、就算是深淵也要養老婆、色情主播不想干了(NPH)
朱三娘道:“不,我的意見一點都不純粹,我那么迷戀王爺?!?/br> 蘇曳道:“你敢打敢殺,不喜歡蠅營狗茍,代表了大多數人最樸素的愿望?!?/br> 朱三娘想了一會兒道:“王爺,一旦讓他們上書的話,可能就是幾千人,甚至上萬人了,因為背后會有很多漢人大族的推動。到那個時候,還政于皇上這個話題就會徹底公開化,白日化,會天下間人人都會討論的?!?/br> 蘇曳道:“對的?!?/br> 朱三娘道:“到那個時候,攝政王和皇上的矛盾,可能也會徹底公開化的?!?/br> 蘇曳道:“對的?!?/br> 朱三娘道:“甚至,王爺您的野心,也會徹底公開化的?!?/br> 蘇曳道:“我知道?!?/br> 朱三娘道:“屆時,天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大辯論,王爺是該成為霍光,還是成為王莽。按照現在這個架勢,您可成不了劉秀?!?/br> 蘇曳道:“三娘看來真的讀了很多書?!?/br> 朱三娘道:“不就是怕跟不上您的腳步,被您嫌棄嗎?!?/br> 接著,朱三娘道:“王爺,我們幾個人也會私下討論這件事情,如何讓王爺上位?!?/br> “大多數人,還都是非常傳統的思想和套路,就是讓皇上禪讓,而且您也是覺羅,也是皇族血脈,繼承這個大位,也算說得過去的?!?/br> “而且有王莽例子在前,都覺得新朝不祥?!?/br> “很多人都覺得,您這樣繼承大清的江山也是挺好的?!?/br> 蘇曳道:“那你覺得呢?” 朱三娘道:“您也知道,我是反清復明的?!?/br> 蘇曳道:“那我跟這你姓朱?” 朱三娘白了蘇曳一眼道:“你可別調笑我,您一逗我,我就覺得您想要睡我了?!?/br> 接著,朱三娘認真道:“但是,我卻不想您走這樣的道路。這樣一來,就仿佛您的大位是來自于滿清一般,就仿佛愛新覺羅對您有天大的恩情一般。但您明明是再造天下,這個江山本就應該是您的,也用不著別人給?!?/br> 蘇曳道:“你說得對,所以……我才要說,任由他們上書,任由他們把這樁事情公開于天下?!?/br> “不要遮遮掩掩?!?/br> “要光明正大!” …… 隨著蘇曳的決定一下。 情報局解除了對這群書生的禁錮,任由他們上書,任由他們串聯。 地方很多大族,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點。 首先感覺到的是恐懼。 這一幕,實在是蠻熟悉的。 蘇曳一旦松開手,就代表著他已經舉起刀子了。 但……很多事情,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而且沖到前面的,就是這些不諳世事的熱血書生。 皇上馬上要成年了,還政于皇上,不是最大的政治正確嗎? 而且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本就是本朝未有之事,無奈之舉。 另外,現在母后皇太后和攝政王的私情,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了。 太后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外宅,而且還為攝政王生了好幾個孩子了。 如此不貞,完全違背道德,如何母儀天下,如何執掌天下? 當然,這些書生就算再瘋狂,也是不敢公開在奏疏中暗諷慈安太后的。 …… 整個京城,整個朝堂,也都風聲鶴唳。 因為地方上串聯上書的風潮,已經愈演愈烈了。 蘇曳這邊,也完全沒有阻止的意思。 雖然不計其數的奏疏還沒有來,但已經在半路上了。 聯名上書的人,也越來越多,已經超過幾千人,甚至達到上萬人了。 這里面不止有舉人,還有大量的秀才。 終于…… 某一日,幾十名舉人,上百名秀才到達了京城。 代表著上萬名書生,送來了奏疏。 整整幾車的奏疏。 依舊沒有受到阻撓,這幾車的奏疏,直接送入了皇宮之內。 就擺在政事堂內。 幾十個太監,搬著這上萬份奏疏,就搬了很久。 打開這些奏疏之后,里面的內容大同小異。 都是請兩宮太后撤簾,準備還政于皇上,幾乎都沒有提到攝政王。 當然。 天下書生很多,絕大部分是沉默的。 甚至,支持蘇曳的讀書人也很多。 但……現在發聲的,是還政于皇上。 …… 次日朝堂之上。 蘇曳緩緩道:“最近萬名書生上書一事,大家也都知曉了嗎?” “知曉了?!?/br> 蘇曳道:“搬上來?!?/br> 隨著一聲令下,上萬份奏疏,全部被搬到了乾清宮大殿之內。 蘇曳道:“這是萬名書生的心聲,都請兩宮太后撤簾,還政于皇上?!?/br> 聽到這句話,小皇帝立刻就要起身,表明心意。 當然,他會說什么話,大家心中都有數。 無非就是說,朕年少德薄,還不能親政,還需要兩宮太后聽政。 但是,蘇曳卻直接打斷了他。 “這件事情,終究要給天下一個交代的?!?/br> “滿朝袞袞諸公,也都要表態的?!?/br> “諸位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上書?!?/br> “甚至可以匿名上書?!?/br> …… 在蘇曳的主導之下。 整個京城,整個天下都進行了一場大討論。 該不該還政于皇上。 所有人暢所欲言。 不得不說,這天下的慣性實在太大了。 或者說,清朝被毀得還不夠狠。 英法聯軍殺入京城之后,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恥辱。但是隨著蘇曳主政,很快就挽回局面,而且帶來了一場又一場勝利。 所以,對于那一場恥辱,也有些淡忘了。 甚至覺得,大清依舊興旺發達。 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改變。 所以讓皇上漸漸親政,是很多人的心聲。 至于攝政王,霍光就是最好的例子啊。 況且皇上是攝政王的學生,完全可以教皇上推行新政嗎,帶個二三十年,皇上怎么也會了。 屆時,攝政王就可以安心退隱了。 因為大多數人對世界的驚濤駭浪是不理解的。 對于這千載難逢的戰略機會,也是不理解的。 但是最精英的那群人卻清清楚楚地知道,如果攝政王不能一直執掌大權的話,那改革大業很可能就會半途而廢。 現在這等局面,已經伊尹,霍光的時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但天下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精英,看不清事實的。 他們依舊滿腦子的忠君思想,有些根深蒂固。 而就在此時,國外劇變終于發生了。 東瀛國天皇正式宣布,撤銷琉球國號,改為琉球番。 這比歷史上,整整提前了兩年左右。 清國駐日本公使曾紀澤求見天皇,對此事表示無比強烈的反對,申明琉球王國是大清的藩屬國,日本無權做出這等決定。 緊接著,在美,法、俄三國的煽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