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節
書迷正在閱讀:邪神竟是我自己、美強慘反派重生以后、糟糕!和死對頭互穿了、分手前,男友從無限流回來了、穿越后我被陰鷙帝王標記了、農家小夫郎重生招贅婿、一封梔子花香味的來信、距離公式、就算是深淵也要養老婆、色情主播不想干了(NPH)
肅順道:“索性成立南方通商衙門,專門派遣一個欽差大臣。變被動為主動,我們去主導這個南方經濟合作體,奪取權力?!?/br> 杜翰道:“如此一來,他們答應效忠朝廷的大臣也不算背信棄義,沒有背棄七省盟約,他們也沒有心理負擔?!?/br> 不得不說,皇帝身邊的頂級政客在這方面,還是非常老練的。 短短時間,立刻拿出了最穩妥的處置方案。 “行,就這么辦?!被实鄣?。 肅順道:“還有一件事情,明日就要大朝會了,對南方七省盟約,如何表態?” 是啊。 是否定?還是肯定?又或者是低調處理? 都很難。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暗中拆解七省盟約,朝廷派遣欽差大臣,直接主導南方經濟合作體,奪走大權,從內部瓦解。 但那樣的話,就不能先否定南方經濟合作體。 杜翰道:“而且,他們的政治大義太高了,朝廷若是否定的話,只怕會被群而攻之?!?/br> 南方七省盟約的成立理由,保護長江航道,保護南方七省民眾不被洋人傳教迫害,讓廈門教案不再重演。 這潛臺詞是什么? 朝廷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害得無數商人的利益受損,害得無數百姓受到迫害。 而天津條約里面涉及的內容,大多關乎南方七省。 你朝廷保護不了南方的百姓,我們締結盟約自保還不行嗎? 那肯定這七省盟約也是不行。萬一未來要否定的話?怎么辦? 幾個重臣嘆息,蘇曳這一招太狠了,太毒了。 直接打在了朝廷的七寸上了。 天津條約總是你朝廷派人簽的吧。 廈門慘案的源頭,就是朝廷簽定的《南京條約》吧。 朝廷無能,逼迫我們只能自保。 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幾乎所有南方商人,都會站在蘇曳這邊。 因為,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旦天津條約正式生效,那無數的洋人商品潮水一般涌入進來,而且還不需要納稅,誰打得過? 屆時,會有多少商人破產? 而且南方經濟共同體規定了,七省之間的定死了一個稅率,更加適合商品流通。 當然,有受益者,自然也就有受害者。 那就是中低層官僚,靠著亂收厘金發財的官僚。 但是,他們的反抗是有延后性的。 肅順道:“冷處理,不贊同,不否定,不討論?!?/br> 杜翰道:“暗中下令任何官員,不得談論任何關于南方七省盟約一事,也不得談論南方經濟合作體一事?!?/br> …… 接下來,朝廷就下了禁口令。 但,越是不讓討論,就越是討論得厲害。 朝野之間,都議論紛紛。 而且絕大多數人意見,都是夸贊。 “我瞧就好得很,聽說廈門教案慘得很,那群洋人傳教士拐走了幾千名孩童,帶到洋人教堂里面做妖法,要煉丹什么的,一天要死幾十上百個?!?/br> “可不是嗎?廈門那邊,家家戶戶都丟孩子?!?/br> “還不止這些,這些洋人傳教士還練采陰補陽,不知道弄死了多少女人?!?/br> “有人去洋人教堂旁邊挖地,一鋤頭下去你猜怎么著?全部都是骨頭啊,埋了幾千具尸體都不止?!?/br> “還不止這樣,隔著洋人教堂幾十里地的人要挖井,一開始冒出來的還是水,到后面冒出來的,就全部都是血了?!?/br> 這真不是蘇曳派人傳播的。 但民間就是這樣,越傳越離譜,越傳越驚悚。 “總之,誰要是敢讓傳教士進京城,我直接拿起刀子,第一個沖進洋人教堂拼命?!?/br> “算我一個,算我一個,我可不想娃和媳婦被洋人抓到教堂里面禍害了?!?/br> “朝廷里面有jian臣啊,簽訂了天津條約,讓越來越多的洋人到我大清地面上開教堂,這還了得?!?/br> “蘇曳大帥好樣的!” 這些輿論當然都不敢匯報給皇帝,但是肅順和杜翰等人卻知道得清清楚楚,心中頓時覺得更加不妙。 蘇曳這個政治大義找得太好了,而且時間也太巧了。 剛好是廈門教案之后,天津條約之后。 大沽口之敗,實在是對朝廷的威嚴損害太大了。 …… 接下來,朝廷很快有了動作。 內閣大學士桂良,擔任禮部尚書,專注負責外交事務。不宜再兼兩江總督一職,所以暫先免去。 然后,朝廷派遣密使南下,先到了武昌,拜會了曾國藩。 皇帝和朝廷都覺得,這個七省盟約,最大的突破口就是在曾國藩。 他代表了三個省。 只要曾國藩轉變了立場,那七省盟約就不攻自破。 而且蘇曳的九江,完全在湘軍的包圍之中,只要曾國藩配合,朝廷滅掉蘇曳就輕而易舉。 這一次朝廷密使的級別就很高了,皇叔惠親王綿愉。 綿愉先是大大夸獎了曾國藩,說他是朝廷在南方的擎天玉柱。 接下來,說皇帝對曾國藩何等器重。 述說在收復廬州之戰中,曾國藩軍隊何等勇猛等等。 中途,半個字都沒有提到蘇曳。 接著,綿愉道:“滌生啊,桂良做了禮部尚書,所以主動請辭了兩江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但這個位置至關重要,不可一日卻之,你有什么看法?” 曾國藩道:“此事朝廷自有打算,下官不敢枉論?!?/br> 綿愉道:“朝廷的意思,想要讓你來做這個兩江總督?!?/br> 曾國藩內心冷笑,早干嘛去了? 當時何桂清死了之后,這個位置就應該給我。 如果當時給我,我身負皇恩,怎么可能跟著蘇曳加入這七省盟約。 結果現在倒好,你們朝廷被蘇曳打痛了,現在肯把兩江總督給我? 晚了! 而且你們朝廷把我曾國藩當成了什么?青樓里面的娼妓嗎? 給我一個兩江總督,我立刻就出賣蘇曳? 真是可笑之至。 頓時間,曾國藩連連推辭道:“不可,不可,萬萬不可。我才疏學淺,萬萬不可擔此大任?!?/br> 綿愉道:“滌生萬萬不可妄自菲薄,論資歷,論德行,論才華,你都當仁不讓!” 按照朝廷的意思,是先提條件,再給兩江總督。 但綿愉覺得這完全不可行,你把別人的尊嚴當成了什么? 所以,先直接封官許愿,再談條件。 結果,人家直接就拒絕了。 曾國藩斬釘截鐵道:“惠親王,此事萬萬不行,下官實在不敢受命?!?/br> 綿愉心中不快,道:“那曾滌生你推薦一個人?!?/br> 曾國藩道:“此乃朝廷大事,請朝堂諸公斟酌?!?/br> 綿愉道:“徐有壬和王有齡二人,你推薦一個?!?/br> 曾國藩一愕,這般圖窮匕見嗎? 但是,他心緒也是復雜。 他對兩江總督的迫切之心,確實難以言表。但是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萬萬不能接,否則名聲會徹底壞掉。 所以對他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先讓桂良兼著,日后等到時機合適了,再給他曾國藩。 但是現在綿愉說要給徐有壬和王有齡,他心中又是不舒服的。 他曾國藩近十年前,就是侍郎了。 而徐有壬不久之前,還只是布政使而已,此時一下子就升到兩江總督。 當然了,徐有壬資歷也是足夠老的,而且也是進士出身,年紀也足夠大了,做這個兩江總督勉強可以。 但是王有齡連秀才都不是,捐官出身,甚至在幾年前才真正進入官場。 如果讓他做了兩江總督?那真是讓人不忿的。 當然,曾國藩這些心思僅僅只是一閃而過。 綿愉繼續道:“這兩人,如果硬要讓你推舉一個,你推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