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節
書迷正在閱讀:邪神竟是我自己、美強慘反派重生以后、糟糕!和死對頭互穿了、分手前,男友從無限流回來了、穿越后我被陰鷙帝王標記了、農家小夫郎重生招贅婿、一封梔子花香味的來信、距離公式、就算是深淵也要養老婆、色情主播不想干了(NPH)
他這是想要在幾年內,就把你擢升到中樞? 這也是皇帝的用意,不能將蘇曳禁錮在武將范疇之內,那樣上升通道太窄了,無法真正掌握大權。 所以趁著這一次大功,直接將他從武將位置拔出來。 而且,他依舊是新軍幫辦,依舊主導新軍大權。 這個位置,確實是良苦用心了。 至少,已經引起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內心反彈。 你新軍呆得好好的,為何要來搶我們的位置?而且還是最寶貴的位置? 但是皇帝已經開了金口了,大家也無法改變。 然后,皇帝問道:“宗令呢?” 鄭親王端華出列,道:“奴才在?!?/br> 皇帝道:“蘇曳奪回揚州,恢復江北大營,穩住了南方戰局,該封賞何等爵位?” 端華道:“回皇上,按照常規,應該是擢升為一等輕車都尉,但是這次功勞確實不小,所以跨級封三等男爵,也是合理的?!?/br> 皇帝緩緩道:“三等男爵嗎?” 端華道:“對,如此也能表彰其功勞?!?/br> 皇帝搖頭道:“低了些,低了些?!?/br> 然后,皇帝直接道:“朕做主了,晉封為一等子爵?!?/br> 全場更是嘩然。 這……這,哪有跨這么多級的? 直接跨過一二等輕車都尉,跨過一二三等男爵,跨過二三等子爵。 這封賞實在太過太過了。 不過如此一來,眾人又心生另外一個期待了。 皇帝對蘇曳如此封賞之厚,是不是另一種補償? 之前蘇曳當眾向皇帝求婚,還說要以揚州為嫁妝,現在他真的奪回揚州了。 那對于這樁求婚,皇上就必須給個回應。 但是那邊科爾沁親王府的求婚被拒了,而僧格林沁位高權重,皇帝為了給他體面,所以也就不賜婚蘇曳了。 接著,皇帝笑道:“還有最后一項!” “蘇曳,你在出征之前曾經向朕公開求婚,而且說要奪回揚州作為嫁妝?!?/br> “現在你做到了,朕也就要履行承諾?!?/br> “朕成全你的這番心意!成全你的這段姻緣!” 第117章:大功告成!偷香公主!皇后皇后 這話一出,全場文武官員頓時不淡定了。 惠親王綿愉出列道:“皇上,臣覺得恩賞太過了?!?/br> 宗室親王,可以稱臣,也可以稱奴才,但一般的時候都是稱奴才,后世恭親王給慈禧的折子中,大多也自稱奴才。 而此時,綿愉用了臣這個自稱,可見其嚴肅性。 接著,綿愉繼續道:“皇上,內閣侍讀學士和一等子爵,任何一個便已經可以表彰蘇曳的功勞,而皇上兩者一起給,已經是厚賞太過?!?/br> “如今,又要賜婚壽禧公主,恐引非議?!?/br> “不如等到蘇曳再立新功,再行賜婚,那樣方才名正言順?!?/br> 綿愉說這話當然有私心,但是更多的是公心。 他覺得皇帝的性格實在是太天真,喜歡起一個人來,就喜歡得不得了,封賞得過頭。 而討厭起一個人來,就連一眼都不愿意多看。 現在八旗和蘇曳對立,皇上你如此重賞蘇曳,讓八旗勛貴怎么看? 如果是高宗,那還沒有事,因為高宗威望高,權力近乎無限,完全可以乾綱獨斷。 再往下哪怕仁宗(嘉慶),宣宗(道光)帝,都已經失去了這種乾綱獨斷的威望了。 當然,大家可能無法推翻你的決議,但是這是損失你這個皇帝的威嚴作為代價的。 哪怕是世宗皇帝之威,也都無法真正和天下群臣對立。 蘇曳不想要昨天的凱旋大典,也就是這個原因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端華出列,載垣出列,杜翰出列,文慶出列。 幾乎所有軍機處大臣,齊刷刷站出來反對。 這等情況真是少有,肅順一黨竟然和綿愉一黨,完全站在了一起。 皇帝陷入了糾結之中。 此時,他稍稍從之前上頭的情緒清醒過來,這才開始正視八旗勛貴的對立情緒。 然后,他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會兒道:“賜婚壽禧公主,既是公事,但歸根結底是朕的家事,所以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br> 猶豫再三之后,皇帝決定堅持到底,不打算妥協。 一是為了他自己的權威,二是他確實答應過。 “擬旨,蘇曳和壽禧公主天作之合,特賜婚!擇一吉日,成婚?!?/br> 蘇曳上前,道:“臣謝主隆恩?!?/br> 全場大臣沉默以對。 既然皇帝這般說,那群臣就無法再反對了,但是卻可以用沉默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此時,皇帝算是敏銳感覺到,群臣這種對立的態度,甚至隱隱從蘇曳頭上,轉移到他這個皇帝的頭上了。 他稍稍有些不安。 雖然他是皇帝,而且大清的皇帝只要成年之后,基本上都是大權獨攬,臣子很難抗衡。 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其實稍稍有了變化。 因為局面惡劣,發逆作亂,加上洋夷入侵,使得皇帝的威望和權力是在下降的,皇帝有求于臣子的地方越來越多。 而且他太年輕,繼位的時候本就威望不足。 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接下來的朝議,依舊正常進行。 甚至大臣們依舊非常恭敬,而且看上去也仿佛非常主動,但是蘇曳能感受得出來,甚至蘇曳也感受得出來,在場很多八旗勛貴大臣,已經有些消極對抗了。 皇帝太年輕,政治手段還不夠老練,抬高蘇曳的同時,太打壓八旗勛貴的情感了。 封賞了蘇曳之后,接下來只有一個重要的議題。 皇帝道:“英國,法國,美國三國公使提出要修約,眾卿看該如何是好?” 此時,皇帝的口氣很鄭重,但是還不夠鄭重。 所謂修約,就是英國、法國、美國要求清廷履行之前的承諾,讓英國人進入條約中規定的口岸城市,并且開放更多的口岸等等。 上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夏條約》等等。 之后,清廷和西洋諸國相安無事了好幾年。 1847年之后,西洋諸國感覺到這些條約簽訂之后,沒有達到預想中的利益,所以想要得到更多。 而另外一方面,清廷簽訂條約之后,不少條款也沒有履行。 所以當時就提出修約的意見,而且讓清廷履行相關承諾,但清廷不允許,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 只不過,最近西洋諸國正陷入拿破侖之后最大的歐洲戰爭,克里米亞戰爭。 英國、法國、奧斯曼等國紛紛卷入其中。 所以,暫時無力對清廷進行軍事行動。 要說起來,不管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相較于克里米亞戰爭,不管是規模,水平,還是烈度,都是小兒科了。 完全十倍的差距都不止。 而清廷一開始把外交權力全部交給兩江總督,而后又移交給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 但是這些人,壓根沒有國際視野,愚昧不堪。 這群人通常有兩個極端,在對方采取軍事行動之前,拼命耍橫,極度強硬,一個比一個秀自己的硬骨頭。 而一旦對方動用武力之后,立刻就慫。談判的時候,根本不會討價還價,不管對方提出什么條件,全部照單全收,直接簽字。 但是簽完之后,又準備毀諾,又不去執行。 總之,完全一言難盡。 皇帝問了之后,群臣果然又是老一套,不必理會之類,讓兩廣總督周旋之類。 因為西洋諸國說要修約,已經好幾年了,威脅也好幾次了。 滿朝文武,包括皇帝在內,根本不知道這一次的重要性。 不知道英法諸國,已經從克里米亞騰出手來了,這次要對中國動真格了。 皇帝道:“洋夷發出照會,說若是不履行承諾,就要派兵攻占廣州城,諸位臣工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