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變美后,我躺贏了 第1181節
而且,在正是推行科舉選士之前,就有類似的考試當官的情況。 只是那些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崗位,沒有形成統一的、正規的、規模的制度。 顧傾城作為一個上位者,她著眼的永遠都是天下,而非一個家族、一個階層。 她可以跳出階層,模糊性別,只為皇朝的長治久安。 那時的顧傾城,同樣野心勃勃,圖謀著整個天下。 她與狂士簡直“相見恨晚”,只一席話,就讓姜池折服。 姜池被顧傾城攬入麾下。 當然,表面上,姜池的主公還是宇文珩。 但,未來的日子里,顧傾城能夠與宇文珩分庭抗禮,最后登頂太后,姜池這個第一謀臣,絕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顧幼儀把姜池‘招攬’了?” 顧傾城說出這句問話的時候,語氣里都禁不住帶了幾分笑意。 一個自作聰明的蠢貨,居然仗著“重生”就去招攬一個天生妖孽? 就算顧幼儀能夠表現出“先知”,仿佛開了掛的大佬,但假的就是假的。 姜池或許一開始會被唬住——某人的未卜先知、精準預言,還是頗能唬人的。 但只要稍稍觀察,姜池就會發現問題。 “陛下,您又猜到了?” 唉,跟聰明人分享八卦,就是有這樣的不好。 因為你只要開一個頭,連賣關子都來不及,人家就把標準答案都“猜”出來了。 “顧幼儀利用前世的記憶,搶在你前頭找到了郁郁不得志的姜池?!?/br> 禍水都沒有剛才的興奮了,略低郁悶的說道: “顧幼儀只以為姜池是因為無人賞識才郁結,她便以宇文珩的名義,高調聘請姜池進入大將軍府做司馬?!?/br> 司馬肯定不如門下、中書、國子監等部門的官員“清貴”,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在將軍府,是僅次于大將軍的人。 至少,以姜池的白丁身份來說,能夠成為大將軍府的司馬,已經跨越了固有的階層。 而且吧,天下的局勢已經十分明顯——分久必合! 統一之事,勢不可擋。 北朝的兵力,遠遠勝于南朝。 最終實現統一的,也將是北朝。 宇文松是手握重兵的八柱國之一,宇文珩是他的繼承人。 姜池能夠成為宇文珩的心腹,將來宇文珩問鼎天下,他便是頭號功臣。 未來的榮華富貴,不可限量! 顧幼儀覺得,依著姜池的妖孽,他通曉天下事,更能因此推斷出發展的趨勢。 他應該能夠看得出來宇文珩的巨大潛力。 上輩子,顧卿應該就是拿著宇文珩做大旗,這才引得姜池投入門下。 而她顧幼儀可比顧卿大方多了,不但許了未來,也提前給了姜池官職。 司馬啊,不比前世的“白衣謀士”強太多? 來到江邊的軍營,顧幼儀自己剛剛安頓好,就派人去查看姜池的情況。 嗯嗯,顧卿最擅長的就是所謂“攻心為上”。 攻心?不就是收買人心嘛。 許個前程,平日里再多一些噓寒問暖,定能讓姜池歸心! “多謝四娘惦念,某一切都好!” 姜池穿著一系月白色的廣袖長袍,濃密柔順的黑發只挽了一個松松的發髻,用一根碧玉簪子簪好。 他的容貌帶有些許胡族特色,高鼻深目,但發色、瞳色等,都還是中原的深色。 所以,打眼一看,他就是一個五官更為立體的漢家郎君。 尤其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才氣與傲氣,以及眉宇間的放蕩不羈,看起來宛若一代名士。 他雖然狂傲不遜,卻不是不失禮數。 微微欠身,客氣的向一個奴仆模樣的人道謝。 他“尊敬”的不是奴仆本身,而是奴仆背后的主人。 奴仆見這位狂士對自己如此“恭敬”,心下滿意,沒有過多糾纏,轉身離開。 望著那婢子挺直的背影,姜池慢慢站直身子,他望了眼帥帳的方向,又看向江對岸的軍營:唔,該離開了! 宇文氏不足為謀,倒是那個同樣姓顧的女郎,頗有些意思…… 第931章 到底誰更瘋狂? “這個顧氏女,徒有其表?!?/br> 只一兩個月的功夫,姜池就看穿了顧幼儀的底細。 雖然他還是沒有搞清楚,顧幼儀為何會有“預知”的神通,但她本人肯定不是聰明人。 或許是道聽途說,或許是有奇遇。 但,就顧幼儀本身的頭腦,是根本無法推演出這些“未來”的。 而且吧,就算顧幼儀有奇遇,她也太蠢了,根本就是辜負了老天的恩賜。 她似乎只知道結果,卻并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這就像是一個無意間知道答案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跑到大人面前來炫耀。 孩子的做法,并不能真的震懾住大人、并讓大人贊嘆、折服,反而會引起大人的疑心。 普通的大人也就罷了,若是再遇到一個聰明絕頂的妖孽—— “她,不足為謀!” 只有奇遇,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也是枉然。 關鍵是,這個蠢女人太自以為是。 “她看輕某了!” 姜池在顧幼儀第一次找來的時候,只是簡短的聊了會兒天,就發現了這一點。 在顧幼儀眼里,他姜池約莫就是個因為自己仕途不順遂,而郁郁不得志的狂生。 她以為,他姜池在乎的只是一個官職、一個出身! 何其可笑? 他姜池豈會淺薄至此? 他真正憤懣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世道的不恭,是規則的束縛。 他真正想要的,也不只是一個具體的官職,而是一場艱難卻注定偉大的斗爭。 “郎君,您既然早就覺得顧氏女不足為謀,為何還有接下司馬的職務,并跟隨他們來到江邊?” 說話的事姜池身邊的書童。 書童從小就在姜池身邊伺候,陪著他一起長大。 忠心耿耿,還十分伶俐。 姜池對書童也頗為看重,有些時候,會跟他分享一些心事。 書童聽到姜池對顧幼儀的評論,不禁有些好奇,忍啊忍,終于忍不住,便問了出來。 “我主要是想看看,顧氏女的‘奇遇’源自于誰?!?/br> “原本,我以為是宇文氏,他作為大將軍的嫡長子,不好公然出面招攬謀士,便通過自己妻子,讓顧氏女出面?!?/br> 姜池最初確實是這么想的。 相較于顧幼儀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單蠢,宇文珩更有城府、更有心計,也更像一個野心勃勃的軍閥。 或許還有局限,但只要有人輔佐,應該也能成為一方霸主。 至少跟顧幼儀比起來,宇文珩高出好幾個段位。 宇文珩自己還算優秀,身邊也有一些謀士。 謀士們最擅長的就是通過已知的細節,推斷出某些大事件的走向。 他們群策群力,應該能夠預判到“未來”。 預言什么的,也更像是他們的手筆,而非顧幼儀所能擁有的。 然而,隨著進一步的接觸,姜池又否定了自己的這個猜測——不是宇文珩! 他以及他的謀士,都很信服顧幼儀的“預知”。 宇文珩甚至十分驕傲的向姜池介紹顧幼儀,直呼她是他的女諸葛,賢內助! 姜池失望之余,則愈發好奇:到底是誰? 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姜池繼續當他的司馬,繼續追隨宇文珩夫婦。 直到來到江邊,開始聽到另一個顧氏女的故事。 其實,以前在平城,姜池聽聞過顧氏三娘。 上等精鹽,價值不菲的糖,都跟顧氏三娘有關。 前段時間,已經進入北朝的權力中心的顧繹一家,一夜之間神秘消失,愈發讓顧家種種段子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