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變美后,我躺贏了 第1094節
前兩天更好了,直接把自己閨女送了回來。 婆婆也是個分不清里外的,自己的親孫子親孫女都看不過來,居然還幫著外人。 是!小姑姑送人回來的時候,沒有空著手,提了些糧食和雞蛋。 但,賬不是這么算的。 外嫁女回來,本就該拿東西,更何況還要娘家幫忙養孩子? “……說得好聽,讓幫忙帶兩天!” “誰知道這‘兩天’是幾天?要是一直住下去呢?” “我可是聽說了,小姑父回來了,人家更看重嬌嬌,一點兒都不稀罕妞妞這個親閨女?!?/br> “想想也是,一個丫頭片子,擱誰家誰也不喜歡?!?/br> “也就是咱娘,不分里外的,把個兩姓旁人當成親孫女兒?!?/br> “要是顧青青是咱娘親生的,我也認了!可——” 侄媳婦每天都在侄子耳邊絮叨,抱怨的話,車轱轆的滾來滾去。 侄子最初聽得心煩,但枕頭風嘛,吹得多了,他也開始有幾分在意。 不過,侄子雖然有了想法,卻不敢立刻發作。 一來,孝道二字壓著呢; 二來,自家媳婦不知道他們顧家的事兒,他卻心知肚明—— 小姑姑對于爹娘來說,那就不單單是meimei,還是一手養大的小閨女。 更不用說,小姑姑也不是真的“不懂事”。 她每回回娘家,都是大包小裹的,從來沒有空著手。 最最重要的一點,小姑父回來了啊,聽說還要去縣里當干部。 大侄子也沒想沾多少光,但城里有個親戚,總歸是好事兒。 “行了!行了!咱娘心里有數兒!” “再說了,整個家都是爹娘的,又沒花你一分錢、沒吃你一口飯,你著的哪門子急?” 還好意思說小姑姑呢,自家媳婦,可沒少往娘家扒拉東西。 他爹顧大成接了爺爺的班兒,在村里當會計,每個月都有收入。 他娘除了下地,還在后院豬圈養了幾頭豬,到了年底也是一大筆收入。 顧家的條件,不能說村里最好的,可也是中上等。 家里不是那么的緊缺,爹娘也就都大方。 農閑的時候,兒子們去城里打個零工,或是兒媳們偷偷做個活,賺點私房錢,顧大嫂從未要求上繳。 可以說,在這個年代,在農村,沒有分家的婆婆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已經非常難得了。 整個顧家村,誰不夸顧大嫂是個開明的好婆婆? 反倒是自家媳婦,小家里攢點兒錢,就偷偷拿去給娘家。 剛結婚那會兒,還知道克制,還能遮遮掩掩。 生了一個兒子之后,仿佛有了靠山,媳婦就開始肆無忌憚。 如今,更是敢編排小姑姑—— “還有,這話你在屋里說說也就算了,千萬別在爹娘面前說?!?/br> “咱爹咱娘可是把小姑姑當親閨女看待的?!?/br> 大侄子太清楚自家小姑姑在家里的地位了。 爹娘一口氣生了五個兒子,比爺奶還厲害。 唯獨沒有閨女。 而小姑姑就是爹娘最寶貝的小棉襖。 別看顧大成夫婦平日里好商好量,仿佛是最開明的老頭兒老太太。 但,你戳他們的肺管子試試? 大侄子可是記得自家親娘曾經跟東街的王寡婦大戰三百回合。 而王寡婦是他們顧家村出了名的潑婦,很少有人敢跟她硬碰硬。 顧大嫂就敢! 關鍵是那一戰,顧大嫂還打贏了。 只是過去的十多年里,顧大嫂愈發溫和,很多人都忘了她曾經的彪悍。 大侄子卻知道:溫和?呵呵,那是因為沒人敢惹。 若是惹到了,笑面觀音立刻就能變身母大蟲。 兩口子躲在屋里正偷偷說笑話,就聽到“砰”的一聲巨響。 他們齊齊被嚇了一跳,趕忙打開靠著院子的窗子,探出了兩個腦袋。 只見他們家的大門,被哐當一下踹開,梳著短發、穿著灰布褂子的四五十歲的中老年婦女滿臉怒氣的走了進來。 她手里還牽著個小女娃兒。 小女娃兒眼里噙著兩泡淚,要哭不哭,小模樣別提多可憐了。 大侄子夫妻倆面面相覷—— “這是怎么了?咱娘不是最寶貝妞妞嗎?”咋還把孩子給弄哭了? “我咋知道?行了,別看著了,趕緊出去看看??!” 兩口子交換了一個眼色,飛快的做出了決定。 他們起身,從自家屋里出來,迎向顧大嫂:“娘,咋啦?” 看到大兒子、大兒媳婦,顧大嫂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些,“老大媳婦,你幫我看著妞妞!” “老大,抄上家伙,走,去砸了王寡婦的門!” 顧大嫂用最平靜的語氣,說著最狠的話。 這年頭,砸人家的門,絕對是要開仗的節奏,尤其對方還是個寡婦。 大侄子都有些傻眼,“娘,王寡婦又干啥了?” 竟把已經修身養性的親娘逼得“重出江湖”…… 第865章 拿了炮灰劇本(十一) 大兒媳婦看到這樣威武霸氣的婆婆,也被嚇到了。 她從來都不知道,慈眉善目,每天笑呵呵的婆婆,居然也有這么暴力的一面。 張嘴抄家伙,閉嘴砸門,嘖,這可比后街那個只知道罵街的王寡婦恨太多。 呃,這算不算“會咬人的狗不叫”? 啊呸呸! 可不敢亂說,孝不孝的是小事,關鍵是婆婆夠兇殘啊。 “娘,到底咋啦?” 大兒媳婦自己都沒有發現,她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有些抖。 “哼,敢罵我家青青,我撕爛她的嘴!” 顧大嫂說這話的時候,還特意看了大兒媳婦一眼。 兒媳婦的小心思都快寫到臉上了,她又不瞎,哪里看不出來。 且,都是從兒媳婦一天天的熬出來的,誰還不知道兒媳婦都會這么想? 顧大嫂之前沒發作,一來是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僵,二來也是大兒媳婦只是暗地里抱怨,并沒有說到明面上。 但,不發作不代表顧大嫂不計較。 正好趁著王寡婦的事兒,顧大嫂便敲打了兒媳婦幾句。 大兒媳婦:…… 她心里發虛,那什么,她只是絮叨了兩句,并不是真的罵小姑姑??! “王寡婦罵小姑姑?為什么???” 大兒子卻更關心這個,“小姑姑都沒回來,怎么就礙著她了?” “青青回來了,剛進村就碰到滿倉媳婦難產,她連口氣兒都沒歇就直接去了滿倉家?!?/br> 顧大嫂白了大兒子一眼,回家就往屋里鉆,天天跟媳婦說些雞毛蒜皮的破事兒,村里出了事兒,也不知道。 一個大男人,也不求他關注什么國家大事,但也不能長個老婆舌頭啊。 還有大兒媳婦,眼皮子太淺,私心太重,根本就不配當長子媳婦。 唉,當年她就不該聽了兒子的哀求,隨著他的心意把這么一個攪家精娶回家。 但,娶都娶了,還給顧家生了孫子,也就只能這樣了。 顧大嫂這幾年,著實有些發愁,想著如何掰一掰大兒媳婦的性子。 不過,眼前最要緊的,還是青青的事兒。 “……青青就算花了兩千塊錢,那也是她自己個兒愿意,關王寡婦屁事兒!” “她卻敢編排我家青青,說的那些話啊,就跟吃了大糞一樣,別提多臭、多臟了?!?/br> 什么傻,什么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