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變美后,我躺贏了 第981節
他有具體的海圖嗎? 他有可以乘風破浪、深海遠航的寶船嗎? 他有充足且強悍且熟知水性的兵馬嗎? 要知道,這個時候,霓虹已經有了原住民。 那些人雖然跟野人差不多,啊呸,他們不如野人,至少在體格上,就沒法跟人家野人相提并論。 他們又矮又小,拿著原始的工具,也就比猴子好些。 但,再“原始”,也不是真的猴子,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戰斗力的。 如果沒有充足的武力,遠渡重洋的去了海島,也未必能夠順利拿下銀礦呢。 而海圖、寶船、人馬、武器、糧食、藥材……穆琇沒有,顧傾城卻全都有! 所以,就算穆琇知道銀礦的消息,他也弄不來銀子。 顧傾城呢,卻能用這個“華而不實”的消息,徹徹底底的攻陷穆琇的心房! 這不,剛從海邊回來,在顧氏鄔堡的主院吃了一頓“生蠔全宴”,穆琇顧不得回味烤生蠔、生蠔粉絲、蒜蓉生蠔、生蠔粥等等美味,就風風火火的去為顧傾城當牛做馬。 哦不,人家穆琇是去搞事業了! 他恨不能一個人分做好幾個人,不但繼續管理者顧氏的各項商業,還負責擴建碼頭、興修燈塔的工程。 就連與黃氏船塢合作的寶船項目,也顧傾城塞給了穆琇! 穆琇:……阿卿以國士待我,我定當萬死不辭! 不過是累一些罷了,想當初在北朝的時候,他也給穆家當牛做馬。 但,穆家上下卻連起碼的“平等待之”都做不到,更遑論什么“尊重”了。 阿卿缺不一樣,在她心中,我已經不是平等的“同類”,而是她無比信賴、倚重的心腹! 所以,哪怕更累,累得他連睡覺、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他也甘之若飴。 更有甚者,他不是被動的被壓榨,而是無比積極、主動的為顧傾城排憂解難。 “……這是‘鹽引’?” 顧傾城秉承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說是把產業交給穆琇,就真的撒手不管。 她甚至連個“監軍”都不派,主打就是一個“信任”。 穆琇:……感動的話已經說得太多,他也懶得再說。 他只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阿卿信任他,不會過問、干涉,但他卻會主動向顧傾城匯報。 颶風季到來,海邊狂風大陣,寶船只得躲進海港避險。 海運被迫停歇。 但,江邊的戰事還在焦灼,陳端的幾萬大軍也需要糧食等后勤補給。 朝廷肯定是不會調撥,陳端最大的依仗便是顧傾城。 顧傾城:…… 糧草我有,但交通是個問題啊。 廣城還好些,可羅州、越州等地都被橫亙在五嶺之南。 海路走不通,陸路幾乎沒有,空有糧食,卻不能及時運過去啊。 顧傾城把陳端當做為自己打江山的“先鋒大將軍”,可也不會真的露出“利用”的嘴臉。 攻心為上,主打就是一個“真誠”。 顧傾城對待陳端的方式,任誰見了都要夸一句真心以待、賢良淑德! 陳端又不傻,就算他傻,他身邊還有幕僚、謀士。 顧傾城但凡有那么一絲一毫的虛假,就都無法得到陳端及梁王府上下的信任。 所以,顧傾城是真的真的真的站在了未來梁王妃的位置上,殫心竭慮的為陳端籌謀。 顧傾城在乎的事兒,作為早已被她“攻心”的穆琇自然也會全力支持。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穆琇作為一個頂級jian商,想到了一個極好的法子…… 第762章 皇帝他開掛了(一) “對!就是‘鹽引’!” 穆琇忙得四腳朝天,俊美的面龐上,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 他整個人卻十分亢奮,絲毫不見半點疲態。 “……憑借此物,可以來我顧氏的鹽場兌換相等數額的海鹽!故,我稱之為‘鹽引’!” 穆琇擺弄著一張做過初級防偽的票據,一邊向顧傾城展示,一邊解釋道:“我們有糧,卻因為海運暫時停歇而無法運抵江邊?!?/br> “前線急需糧草,新朝的朝廷卻不會調撥?!?/br> 對于這一點,穆琇一個不在野的“商戶”都略有了解。 除了顧家本就消息靈通外,也跟穆琇從小接受的精英教育有關。 朝堂上,新君陳靖忌憚陳端。 他自己就是靠著手握重兵才謀朝篡位,自然也怕下頭的人有樣學樣。 陳端是他的堂弟,更是不亞于他的領兵大將。 不管是軍功、威望,還是手中的兵馬,都僅次于陳靖。 陳靖會忌憚陳端,甚至將他排擠出建康,簡直再成長不過。 明明已經把人“流放”到了嶺南,江邊戰事吃緊,陳靖卻還是把陳端調了來。 除了陳端有保衛疆土的能力外,陳靖也是希望他能夠跟北朝的兵馬相互消耗。 鷸蚌相爭嘛,陳靖這個漁翁才能得利。 而既然是“利用”,是想要削弱陳端的兵力,自然不會按照規矩的配給糧草、軍械等。 陳端是自帶糧草的為南朝守護邊境。 但,朝廷不撥糧草,也不只是這一個原因。 還有個最大的原因,朝廷真的沒有太多的糧食。 連年征戰,哪怕是魚米之鄉的江南,也承受不住這種糧食的損耗。 再者,陳靖是叛軍上位,骨子里就沒有“天下”的概念。 國庫有了銀子,他不會想著用于賑災、修路等民生大計,只會想著給自己修建宮殿,或是干脆扒拉到自己的私庫里。 官倉有了糧食,他會優先供給自己的人馬。 其他將領? 哼,都是狼崽子,是潛在的威脅者啊。 顧傾城:…… 就挺無語的。 當了皇帝,骨子里還是軍閥的做派。 這樣的人如何能夠坐穩龍椅? 所以啊,南朝的覆滅,除了北朝強大外,也有自身的原因。 穆琇雖然有起碼的政治素養,卻還是更著眼于自己關注的領域。 他不會因為一個糧草問題就上升到“陳靖不堪為帝”的高度。 他更在乎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朝廷也沒有糧食!但江南的士族、鄉紳們有??!” 穆琇沒有去過建康,但他的先生是顧繹。 顧繹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止傳授穆琇書本上的知識,還會交給他許多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等更為實用的常識。 在顧繹口中,穆琇了解到了天下的廣闊,也知道了建康的錦繡富貴、奢靡荒誕。 再者,在北朝,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朝廷沒錢沒糧,但權貴和士紳們卻個個富得流油。 穆琇了解這些,也就有了結局問題的辦法。 “他們早就垂涎顧氏的海鹽,只是顧氏本就是豪族,自己就可以獨占海鹽生意?!?/br> “頂多就是分潤一些給嶺南的豪族和顧氏的幾個姻親家族——” 但,建康的世家,依然有更多的無法分到海鹽這杯羹。 不,確切來說,是“物美平價”的海鹽。 各大家族在沿海,其實也有鹽場。 只是他們采取的還是最原始的煮鹽法,費人工、費鐵鍋還費木材。 海鹽的成本高,價格也就高。 顧氏呢,卻弄出了品質更好、價格更低的上等海鹽。 “配方!顧氏一定有制鹽的配方!” “……配方不可得,那也要得到更多的平價鹽!” 各大家族清楚配方的價值,直到自己想要謀奪配方的想法,根本就無法實現。 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多的得到平價海鹽。 做不了第一手的生產商,做個二道販子,也能賺取暴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