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變美后,我躺贏了 第524節
如果顧傾城仗著自己是世家貴女,看不起她一介蠻夷,黎明珠也不會慣著。 哼,都是金尊玉貴、被人捧在手心長大的,誰又比誰差了? 她黎明珠還是未來的黎部頭人呢! 比高傲? 她絕不會輸! 但,顧傾城沒有鄙視,反而誠心實意的要跟她交朋友。 黎明珠的一顆心啊,仿佛泡到了溫泉里,潤潤的,暖暖的,那叫一個舒服熨帖! 最最重要的是,那個“阿卿”還喚她阿姐! 阿姐哎! 嘻嘻,連阿卿這樣的世家貴女都把她當阿姐呢。 黎明珠只覺得,眼前的顧傾城就是這世上最可愛、最貼心的阿妹! 禍水:……我就看看,我不說話! 唉,可憐的黎明珠啊,多么單純、天真的傻孩紙。 她哪里見過顧傾城這樣的黑心嘴甜的大老? 連朝堂上的老狐貍,顧傾城都能料理得明明白白。 就更不用說似黎明珠這樣眼中滿是清澈愚蠢的山里小姑娘了。 嘖嘖,都沒有說太多的話,只一個“阿姐”,就把黎明珠忽悠得找不到北了。 若不是顧傾城還有些許良心,黎寶珠這傻妹紙都能把整片山林拱手相讓! “真的不用!阿姐,我說過了,親兄弟明算賬!你把我當姐妹,我更不能讓您吃虧!” “還有啊,我還需要大量的甘蔗,阿姐若是真的想幫我,那就多幫我留意!” “以后呢,您的族人若是有空閑,也可是幫我種植甘蔗?!?/br> 顧傾城面對熱情的黎明珠,有些功利的心,也多了幾分赤誠。 她確實想要利用黎部,但,這“利用”本身,也是一種雙贏。 自己得了甘蔗,黎部能夠得到銅錢,或是鹽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另外,黎明珠的黎部,是顧傾城的一次常識。 若是成功了,她可以將嶺南境內的所有俚人、獠人等山民管理起來。 這,也將會是她一支強有力的助力! “好吧!那我聽你的!” “對了,我們不要錢,我要鹽巴?!?/br> 黎明珠絕不是真的傻白甜,不會因為一個陌生人的三兩句好聽的話,就舍棄了自家的利益。 嘴上叫著阿妹,心里卻還記著山寨最需要的物資。 “可以!我給你最好的細鹽!” 顧傾城既然想要收攏黎部,自然不會在小事上犯湖涂。 她不但給了黎明珠最需要的鹽巴,還是品質最好的精制海鹽…… 第397章 女主是神棍?。ㄒ唬?/br> 顧傾城與黎明珠達成了交易,不但將偌大的甘蔗林都拿走了,還從黎部那兒得到了源源不斷的甘蔗。 有了充足的甘蔗,顧傾城就開始了制糖大業。 她從部曲中挑選了十幾個人,在鄔堡里開辟了一個小小的作坊。 最先熬制出來的是初級品——紅糖、黑糖。 然后,又對紅糖進行深加工,得到了白如雪、細如沙的白糖。 還有更為耐放的晶瑩剔透的冰糖。 顧傾城將這些糖運到了羅州等周圍州郡的州府,以超高的價格出售。 聽說了售價,關鍵是如此高價還被哄搶,見多識廣的顧衡都有些驚詫。 “此物竟有如此暴利?” 這,跟酒差不多,都是屬于貴人的奢侈品。 尋常百姓根本就吃不起。 而世家、權貴們呢,為了嘗鮮,為了逼格,根本不吝嗇銅錢。 于是,顧傾城靠著糖,順利收割了一大波的超級大韭菜。 “嶺南還是偏僻了些,若是在建康,以及北朝的平城,價格應該還會更高!” 顧傾城還嫌不夠,略帶遺憾的說了一句。 奢侈品嘛,本來就該在最繁華的地方出售。 同樣的紅糖、白糖,在嶺南,與在都城,絕對是兩個價碼。 顧衡做過中書令,也是通曉經濟的。 他點點頭,“阿卿說的沒錯!既是這樣,那就派人回建康!” 建康還有顧氏族人,以及顧氏的姻親。 想要在建康這般權貴云集的地方開設暴利的鋪子,就必須有足夠的靠山。 幸而顧家是老牌南方氏族,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姻親更是遍布建康。 小小一個買糖生意,還是可以保住的。 “好,聽阿翁的安排!” 顧傾城明明早有決斷,但在祖父面前,還是一副乖寶寶的模樣。 顧衡失笑,寵溺的沖著顧傾城點了點手指,“你??!頑皮!” 不過,顧傾城又弄出了糖,愈發證明她的能干。 還有她跟黎部的來往,也讓顧衡十分滿意——做大事者,就當心胸開闊、眼界廣大。 什么異族?什么蠻夷? 能夠為我所用,能夠為我所控制,那就是極好的助力! 顧衡作為真正的世家子、士大夫,他有著傳統的樸素的思想——心懷天下、教化萬民! 蠻夷之所以為蠻夷,就是他們不讀書、不懂禮。 只要經過教化,懂得禮樂為何物,那就是治下的好子民嘛。 如果顧傾城沒有展現自己的野心,依著顧衡的想法,他來到嶺南后,會開辦學院,教化百姓! 而他認定的百姓,不只是山下的人,還有那些隱匿的山民。 說實話,教化蠻夷,其實更有成就感呢。 可惜啊,自家孫女兒不是個普通的小女郎,她有著逐鹿天下的雄心壯志。 作為好阿翁,顧衡自然不能不管。 什么教化百姓,且放一放,先幫著阿卿一步步成長更重要! 顧傾城選派了人手,悄悄返回建康。 建康的顧氏族人,收到顧衡的手書,自是不敢懈怠。 再者,開鋪子、賣糖,本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作為族人,也是可以分潤一部分的利益。 撇開家族,單單是為了實打實的銅錢,族人們也會全力以赴。 鹽、糖,兩項最暴力的產業,顧氏都掌控著。 原本以為顧氏會敗落的人,也都意識到,顧氏還是那個顧氏。 就算家主顧衡被流放,顧家的子弟們也都不會就此沉寂。 更不用說,顧繹去了北朝,聽說頗受重用。 顧家,倒不了! 顧家的旁支,姻親們,也似是得到了鼓勵,愈發盡心盡力的幫扶。 就連竊取了蕭氏江山的陳靖,待在宮里,也聽到了顧家的種種。 “顧衡這老匹夫,倒也有些手段!” “可笑為了掩人耳目,還故意假托女童之名!” “顧卿?九歲的小女郎,稚氣未脫、乳臭未干,居然還能成為顧氏的主事者?” 陳靖一邊聽著太監的回稟,一邊看著手里的奏折。 他根本就不信顧家的這些動作,是一個女童的手筆。 顧傾城:……我到底該謝謝你的輕敵,給了我成長的空間;還是還唾棄你的輕蔑,沒把我當成對手? 不管京中如何,顧傾城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的發展著。 派去交州的人相繼回來了,他們也不確定占城稻到底是什么。 他們用了一個比較笨拙的法子,即把自己在野外發現的所有稻種都帶了回來。 顧傾城帶著老農們逐一實驗,一次又一次的扦插、雜交。 直到第四年,終于得到了一種比較穩定,耐旱又高產的稻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