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變美后,我躺贏了 第230節
在剛剛結束的任務世界,顧傾城喝了幾十年的清茶。 忽然聞到這曾經熟悉的茶湯,竟有些不適應。 不過,她到底是這個世界的土著。 短暫的不適應后,她還是端起了茶盅。 輕輕抿了一口,茶的苦,蔥的辣,姜的辛,還有羊油的腥膻,多種復雜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竟有種莫名的懷念。 就是這個味道! 顧傾城又喝了幾口,看看外面的天色,“快中午了,該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埋鍋做飯了!” 不用做任務,不用為了所謂的人設而限制自己。 現實中的顧傾城,活了兩輩子,身居高位、唯吾獨尊,骨子里就透著強勢。 此次離京,祖父顧衡看著灑脫,似乎并不在乎自己被流放。 但他的自尊與驕傲,還是受到極大的沖擊—— 他,敗給了陳靖那狗賊,這才被趕出了建康啊。 兒子兒媳婦,以及孫子孫女們,倉皇逃去了北朝。 而他這個老朽,也要帶著年幼的小孫女兒千里迢迢的去嶺南。 顧衡的精神就有些萎靡,總是透著一股“心灰意冷”的味道。 顧家上下,反倒都是年僅六歲的顧傾城在張羅。 從準備物資,到改建牛車,再到收服眾游俠兒……顧傾城做得非常好。 眼見自家小孫女兒如此能干,顧衡也就放心的當個甩手掌柜。 任由顧傾城繼續施展,而他則坐在牛車里“傷風悲秋”: 此去嶺南,前途未卜。 一路的風餐露宿,一路的顛沛流離—— 呃,好吧! 顧衡抬眼看看寬城又舒適的牛車,抬手就從設計巧妙的小桌上拈起一塊色澤鮮亮的rou干。 四周還有書架,背后有隱囊。 他想坐著看書就可以坐著,想歪下來胡思亂想就舒坦的歪著。 車廂還有一個小小的隔間,放著紅泥小爐、炭火、茶、山泉水等物什。 伺候了顧衡幾十年的老仆,就守在小隔間里。 看著火,煮著茶。 主仆兩個互不打擾,到了有需要的時候,只需輕輕敲敲門板就成。 最妙的還是這車廂防雨做得極好。 下雨的時候,趕車的車夫可以撐起遮雨棚。 不只是車廂里不會漏雨,就是車夫和牛,也不會被淋到。 外面細雨纏綿,顧衡安穩的坐在牛車里,一邊吃著熱茶湯,一邊欣賞雨景,端的是舒適愜意。 這樣的日子,跟流放什么的,真心扯不上關系。 “阿卿是個能干的好孩子,可惜啊——” 慢慢咀嚼著rou脯,蜂蜜的香甜,配合著有嚼勁兒的瘦rou,味道真的很不錯。 顧衡愜意的閉著眼睛。 正在他悠然享受的時候,牛車停了下來。 “怎么了?可是三娘有什么安排?” 顧衡眼睛都沒睜,只揚聲問了一句。 “回稟郎君,快中午了,該用膳食了!” 趕車的車夫,輕聲回稟著。 “好!” 顧衡點點頭。 他的牛車里什么都不缺。 隨便吃些rou干、rou脯,再喝兩碗茶湯,顧衡就不怎么餓了。 不過,到了飯點兒就該吃飯。 自己不餓,鄭莫的千牛衛,顧家的部曲,以及那些游俠兒趕了半天的路,應該已經餓了。 顧衡沒有下車,就待在牛車里。 顧傾城在臨時營地查看了一番,便來探望祖父。 “阿卿,制鹽的方子,我已經派人給你阿爹送去了?!?/br> 祖孫倆見了面,顧衡便開始跟顧傾城說些正經事。 “這方子是你弄出來的,我做主,給你記一份功勞!” “不管是你阿爹進獻上去,還是交給門人做生意,所得的利益都有你的一份兒!” 顧衡不是厚著臉皮貪墨自家小孫女的東西。 而是在這個年代,慢說一個六歲的小女郎了,就是成家立業的男子,在沒有分家的情況下,也不得有“私財”。 顧傾城點點頭,她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自然知道家族的重要性。 她只多提了一個要求…… ps:謝謝墨城城、☆旅程★親的打賞,謝謝親們的訂閱和月票,嘿嘿,承蒙大家照顧,這本書在月票榜上正在穩步上升,希望能夠保持這個勢頭,月底有個好成績,(#^·^#) 第187章 羞赧 “要求?什么要求?” 顧衡并不氣惱,反而來了興致。 他家小孫女兒,年紀小,卻早慧。 小小年紀,言行謹慎,規矩端方,對家族、對長輩更是十分敬重。 她似乎很少提要求。 顧傾城:……因為過去的我,什么都不缺! 長輩、父母疼愛她,恨不能把世間最好的東西,都送到她的面前。 吃穿住用、筆墨紙硯、仆婦隨從……顧傾城能想到的、暫時想不到的,她需要的、不需要的,家人們都會給她。 不過,現在的顧傾城,心中有了野望。 她開始提前布局,而家人們卻未必能夠參透她的想法,并提前準備了! 無妨! 顧傾城可以主動提要求! “我想要一些客女,最好與我年齡差不多!” 顧傾城如今才六歲,饒是她懂事、她早慧,年齡也限制了她許多。 她需要幫手。 需要對她言聽計從、忠心不二的幫手。 這樣的人,還是從小培養最好。 顧傾城也不是要洗腦,或是豢養沒有思想的殺人機器。 相反,她想讓自己的小伙伴有思想。 與她能夠達到思想上的認同。 或者,利益認同。 唯有這樣,才是最堅固的同盟。 賣身契什么的,反倒是最低級的一種手段。 顧家是幾百年世家,有自己的塢堡,也有數百部曲。 部曲的女兒,就是客女。 部曲、客女都是介于自由人與奴婢之間的存在。 他們不像平民那般有自由,卻比奴婢身份更高些。 他們才是主人最信任、最心腹之人。 部曲們可以有私產,甚至可以做官。 顧傾城不會因為想要經營屬于自己的班底,就忌憚、防備,繼而弄些不知底細的孤兒、孤女回來。 來歷不明的人,或者沒有父母親人的人,其實不安定的因素反而更多。 人嘛,還是知根知底、有牽有掛的最讓人放心。 “也好!現在不比在建康,嶺南多蠻夷,還有蛇蟲鼠蟻,你個小女娘,身邊只有兩個侍女可不成?!?/br> 顧衡沒有懷疑小孫女在拉班底,他反而覺得理該如此。 之前是他沉浸在闔家被趕出建康的思緒中不能自拔,竟疏忽了。 幸而小孫女兒靠譜,自己想到了。 “我再寫封信給你阿爹,讓他從隨行的部曲、客女中挑選一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