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周桓聞言,低頭看向密旨,旨意上只有一句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周桓嘴里喃喃,心里卻在罵娘,他最不喜歡彎彎繞繞解字謎,最討厭有話不直說非讓人猜的把戲。張沅的意思也很明顯了,能不能解開這句詩,關系著他前程的好壞,甚至還可能關系他的小命。想到這,周桓不再分心,集中精神回想原著小說里有牡丹花出現的場景,這一想,卻是差點沒忍住驚呼出聲。 張沅道:“看來周公子是有了答案了?!?/br> 周桓露出恍然大悟的樣子,“牡丹,國色天香,人間富貴花,肯定也是太后娘娘的心頭摯愛,太后娘娘一定是想讓小人去蜀地賑災途中帶些牡丹回去?!?/br> “牡丹乃春夏花中極品,現在剛過小寒,正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哪里可尋牡丹花?” “蜀地也許沒有,四季如春的大理就不一定了?!?/br> 張沅眼里終于露出幾分贊許,“那么,周公子以為帶幾株牡丹回京復命最佳?” “張公公此言差矣,幾株哪里能夠撼動得了京城?” “周公子聰明,咱家佩服?!?/br> “能解上意,虧得張公公從旁指點,小人感激不盡?!?/br> 周桓繼續打著官腔,暗自慶幸自己曾走馬觀花看過原著,書中牡丹花出現的場景令他印象深刻,容淑儀為了引導輿情支持她稱帝,專門派人到云南培植大量牡丹花,在寒冬臘月運往京城牡丹園,利用現代的保溫技術予以保存,并在方圓百里內設立禁軍守護,等到她出宮賞花的前一晚,撤走所有的禁軍和保溫棚,營造出牡丹園一夜之間于寒冬臘月盛放的神奇天象,借此為她稱帝之舉造勢,增加百姓對她的臣服。 原來這次去四川賑災只是個幌子,真實目的是把已經培育好的牡丹運回京城。 張沅打開錦盒,又拿出一道帛書站起來,“傳太后懿旨,周桓接旨?!?/br> “加封周桓為欽天監監副,升正六品官職?!?/br> 周桓感覺跟不上節奏了,雙手接過懿旨,整個人仍有些不在狀態。 “張公公,小人沒聽錯吧?”周桓對欽天監監副倒沒什么概念,但對正六品官職還是有點印象的,怎么也相當于一個副廳級干部,這官也升得太猝不及防了。 “恭喜周大人,賀喜周大人,此等榮耀,放眼整個朝堂也找不出第二個呀,周大人可要好好把握機會,把事做好了,莫辜負了太后娘娘的知遇之恩?!?/br> “多謝張公公教誨?!?/br> 張沅又端出一封密封的帛書,“欽天監監副周桓接第三道密旨?!?/br> 這一鍵三連的cao作,周桓已經有些適應了,并沒有一開始的震驚,恭恭敬敬地接了密旨。 “本宮月半做了一夢,夢見黃河水位變淺,露出一塊刻著上古文字的石碑,又有一白發蒼蒼的仙人突然現身,指著石碑對本宮說,此碑關系天下蒼生,可至黃河懸河處尋找。本宮原以為夢中之事算不得真,沒想到同一個夢竟接連做了三晚。既有仙人引路,便不得不信。你替本宮去黃河懸河段走一番,務必兩月內找到石碑?!?/br> 周桓看罷,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朝張沅道:“張公公,太后娘娘派了個另外的差事給小人,那賑災諸事就有勞公公了?!?/br> 張沅點頭,“太后娘娘已經吩咐過咱家,跟你一起去辦差的,是特意從民間請來的書畫圣手陳赫云,陳先生不但擅長書畫,而且十分精通上古文字,有陳先生的協助,此行一定事半功倍。另外咱家已派遣二十名武藝高強的死士,隨時聽候周大人吩咐行事?!?/br> “有太后娘娘和張公公的妥善安排,周桓便放心了。事不宜遲,明日一早小人便啟程?!?/br> “咱家預祝周大人凱旋而歸?!?/br> 第57章 黃河邊, 混濁的河水奔流向東。 周桓一行人風塵仆仆來到黃河岸邊的小茶館休整。陳赫云緊了緊厚重的外裳,臉上露出明顯的不耐煩,“都半個月了, 連個石碑的影子都沒找到?!?/br> 說話間,嘴里冒出的熱氣在寒風中瞬間化為白霧。 周桓朝身后二十名侍衛道:“你們繼續去沿岸尋找,一有石碑的消息, 立即派人通知我?!?/br> 這塊石碑是莫須有的, 當然不可能找到,不過樣子還是要做做的。 待侍衛離開,周桓道:“早聽說陳先生不但精通古文字, 還書畫雙絕。正好我這里有一幅丹青、一幅書法, 我雖不懂書畫奧妙, 卻只覺這兩幅作品如同天物精彩絕倫。不知陳先生可否有興趣去看看?” 陳赫云瞥他一眼,“坐著也是坐著,便去看看吧?!?/br> 周桓把他引到一間簡陋的客房, 從木盒里取出兩幅軸卷,緩緩在他面前鋪開。 一幅是青綠山水畫的集大成之作,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另一幅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雖是從空間里兌換出來的贗品, 但周桓可以肯定, 這兩幅贗品在這架空的大越朝里,同樣是無價之寶的存在。 陳赫云盯著畫卷的雙眼漸漸瞪大, 原本坐著的身子不自知地湊到了畫卷面前,神色滿是訝然, 許久才驚嘆著將視線從畫卷上挪開, 望像旁邊鋪開的蘭亭集序。 才望了片刻,陳赫云雙手顫抖地撫摸起蘭亭集序, 眼里的亮光恍若朝陽,竟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