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書迷正在閱讀:小神獸他成了妖界團寵、道君息怒,我強制錯人了、誤推太子下水以后( 1v1, sc,劇情)、寶貝學弟:jiejie你好、我在古代搞發展、無恥天神混跡校園、禁忌妖嬈媚君側、無良妖后,夫君莫輕狂、穿成反派暴君的舊寵[穿書]、穿成惡魔后我拯救了神明
主要是朱奕霖面對劉星澤心情有點復雜,感覺自己暫時不能平常心對待,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持距離,即便不能成為朋友,也不要相看兩厭。 而劉星澤呢,為人算是比較隨和的,但也不會主動去和別人交好,朱奕霖用什么態度對待他,他就用什么態度對待朱奕霖。 …… 回到云來宮沒多久,全國各地就陸續入秋了,不過云來宮這邊的天氣依然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涼爽宜人。 劉星澤的第二篇論文已經投稿,依然是投給了《夏國農業科技》期刊。 而劉星澤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雖然業內普遍認為非常重要,但實際上并沒有給農業界帶來多大的改變,真正去重視研究的也就是那些搞生態農業的農學家們。 至于說想要真正投入到生產應用中,那就更加是道路漫長而曲折了。 任何一項技術從理論研究到投入生產實踐,都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農業領域可能尤其如此。 在農業領域中,生態農業農業又是小眾,雖然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倡導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但想要讓生態農業成為主流,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農學領域和工業領域還不太一樣,大多數農業從業者是看不懂這樣專業的論文的,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也不太可能專門搞一個研發部門研究學習使用新技術。 農民或者農場主想要學習使用這樣的新技術,很多時候需要政府的農業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專門去對農民和農場主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 但另外一個現實是,農業部門的大多數人,也并不是農學領域的專家,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同樣看不懂論文,也并不能去對論文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評估, 他們往往需要依靠地方或者中央的農業大學、農學研究院所的專家們,他們也需要向專家們去學習新技術,了解新技術,而他們對新技術的敏感性也并不高。 于是這中間的一層層的環節,便讓農業新技術想要得到應用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學習應用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而另外一點則是,改變并不容易。 大多數人是安于現狀的,當農民和農場主們使用原有的技術就可以有不錯的收獲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愿意使用不確定后果的新技術,這點在工業領域其實也一樣,甚至可能會更加明顯。 在農業領域,這樣的情況就像是種西紅柿的農民,在正常的情況下,第二年是不會放棄西紅柿改種其他作物的。 因為他們已經熟悉了西紅柿的種植過程,了解了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遇到病蟲害,他們已經知道了該如何去處理。 而如果改種別的作物,由于不同作物的習性不同,他們就需要重新去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很有可能會遇到種種無法處理的困難,導致收成不如人意。 并不是誰都和劉星澤一樣,不管種什么都輕輕松松,而且劉星澤種菜一開始也只是為了自己吃,對收成也沒有什么要求,自然是想種什么就種什么。 但真正以此謀生的農民和農場主顯然不能這樣做,他們必須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其實如果劉星澤搞的是育種,那么想要推廣其實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還是以西紅柿舉例,不管是什么品種的西紅柿,種植的方法和可能會遇到的病蟲害都是差不多的。 于是當有品質更優良的西紅柿種子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原先就種西紅柿的農民和農場主,就有很大的概率會嘗試種植這個新品種,至少會部分嘗試,只要驗證了新品種確實比舊品種更好,很快就會有更多人改種新品種。 但想要農民和農場主們放棄自己原先熟悉的種植方法,改用新的不了解的種植方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不過劉星澤也不著急,他著急也沒用,他的論文已經寫出來了,后面的工作就不是他能做的了,總要給像是李熹陽教授這樣的專家學者們一段時間去研究,等到他們的研究有了明確的結果,確實好的,國家總是會推廣的。 農為國之本,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的事情沒有小事,多一些時間去驗證也是一件好事,劉星澤看得開。 現在劉星澤最關心的事情還是他和章元卓一起搞的中草藥種植基地,現在基地里生長速度比較快的第一批藥材很快就可以采收了。 為了了解這批藥材的情況,路大進和徐勇教授應邀一起來了中草藥種植基地。 章元卓負責去市里接人,劉星澤也專門和師兄說了一聲,下山到半山腰的基地廠區接待兩人。 從小澤村到半山腰的盤山公路修通之后,這段路走起來自然是方便多了,即便是早上才從市里出發的,徐勇教授和路大進依然在上午十點不到就抵達了廠區。 車子在廠區院子里挺好,徐勇教授先從車上下來,四處看了看,笑著說道:“這里和我上次來的時候大不一樣了啊?!?/br> 徐勇教授幫忙做好規劃之后,由于自己也比較忙,后面就沒有再來過這邊,上次他看到的場景說好聽一點叫做天然,說直白一點叫做荒蕪,而現在這里已經變得井井有條了。 路大進緩了一會兒才從車上下來,臉色看起來有些蒼白,“不行,我還是難受,老徐你有沒有什么藥包能給我緩解一下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