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為我尖叫、重生后,806女寢靠囤貨在末世、絕對碾壓[快穿]、從夜的命名術開始、[清穿+紅樓] 太子和我的狗】互穿后、白蓮花gl(純百)、我是主角攻的作惡兄弟、[綜漫] 當隱隊員的我成為咒術師、[綜英美]非正常馬甲使用手冊、惹上監獄大佬后,我逃不掉了
唐甄、陸唯民,又比鄭必臻、吳柏、房載舟等低了一級,但也是三省官員,也能通過正式的圣旨。 同時,后殿門也傳來了很輕微但急促的腳步聲,卻是寇承嗣堂叔父寇勛智和謀臣鄭源席,兩人都是直接從禁軍中被低調急召過來的,前者是神熙女帝的親堂弟,后者則是多代都是寇氏謀臣,忠心耿耿可信賴,跟隨寇承嗣死去的父親寇勛很多年,一個謹慎,一個穩重識大局。 寇勛智鄭源席進來之后,急忙跪安,又急切詢問圣躬可安,神熙女帝淡淡抬了抬手,寇勛智寇承澤不禁面露悲切,急忙住嘴凝神,心知神熙女帝有重要事情要說。 神熙女帝告訴他們:“這張空白的圣旨,乃寇氏一族保命之用,屆時視情況而書寫,不可挪作他用?!?/br> 她淡淡道:“若到萬不得已山窮水盡之際,便削爵為民,回隴西老家去吧?!?/br> 對于寇氏一族,神熙女帝也費了一些心緒去思忖,最終給了這張稍低一級的空白圣旨。 她不是沒有考慮過寇承嗣會用這張圣旨去對付裴玄素,但這張圣旨和她親筆所書的那張相比,力度差了一籌,落差間也算一個小破綻,畢竟和她即將讓裴玄素攝政掌朝的事實細思是有矛盾的,這個就讓裴玄素去應付處理吧。 她把寇氏帶上前所未有的輝煌巔峰,但跌落也是徹底粉身碎骨的高處,最后處理身后事之際,她總不能不給寇氏留一條后路的。 這張空白圣旨,若真有萬一,保住寇氏一族的性命是夠的。 因為,即便她身后,明太子或就算是那個小崽子再怎么樣去處理,下一朝她哪怕不是皇帝,至少也是皇后。 正如張陵鑒的挾脅,不能弒母,最起碼明面不能。退回去假如玉嶺大戰明太子獲得勝利,為了登基的合法性,他只能讓神熙女帝幽禁“病逝”,廢帝位,回到皇后的位置上。 因為他是她的兒子,這大燕還是以孝治天下的,繼位還是需要禮法的。 所以這道圣旨,多的不行,但至少能讓寇氏一族回老家去。 神熙女帝靠坐在朱紅引枕上,明黃的帳帷和錦被上金繡萬字紋在燈火和天光下流光溢彩,龍涎香馥郁,依舊威嚴而肅穆。 神熙女帝閉目說完,睜開眼睛,她淡淡道:“接下來,朕會下旨讓裴玄素攝朝掌政,你輔之,寇氏除外的所以東西都將交給他,讓他和皇太子抗衡。反正,朕決不允許笙兒身后,那個小崽子登基稱帝!” 路上,江元得到神熙女帝的吩咐,已經把九皇子的事情簡單告知過寇承嗣,寇承嗣知道怎么一回事。 寇承嗣聞言登時大急:“姑母!姑母!這裴玄素?!姑母,我自可為您分憂!侄兒可以……” 神熙女帝倏地看他一眼:“你不行!” “閉嘴?!?/br> 神熙女帝如今是強撐一口氣,懶得和寇承嗣廢話,寇承嗣說了一陣,鄭源席心里嘆了一口氣,輕輕拉了寇承嗣的衣擺幾下,寇承嗣見神熙女帝慍怒之色,極度不甘,但終于還是不得不閉上嘴。 神熙女帝是寇氏的天,再如何不甘,也只能這樣了。 最后,神熙女帝讓下去,寇勛德三人告退,他和鄭源席扯了車寇承嗣,三人從后房門下去了。 神熙女帝疲傷不堪,抿唇闔目休息,梁恩帶著宮人內侍回到殿內,許久,她終于緩過氣來了,睜開眼睛,沉聲吩咐:“替朕更衣,把外面所有的人都召進來?!?/br> ...... 懿陽宮東側的一所偏殿,朱紅宮墻隔扇,金色殿頂,不過御前禁軍侍立在偏殿宮廊之下,體貼給留下足夠的隱私距離。 偏殿內外,侍立的是高階提轄司掌隊和宦營掌軍的朱郢李仲亨等人。 梁恩那邊倒算照應得宜,張新送來都是上好的起居用品,但那些都不是裴玄素所喜歡的,鎏金鶴嘴小香鼎里面燃燒的是裴玄素極厭惡的龍涎香。 但這些都是不重要的。 這個陌生奢華的環境,神熙女帝的起居理政重地,他一直在安靜等著。 裴玄素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禁軍稀少集中都在兩宮腹心的情況下,他消息非常靈通,裴玄素早就知道神熙女帝醒了,也知道神熙女帝先后召見了簡從應顏征的心腹禁軍指揮使,以及寇承嗣寇勛德,以及一眾三省心腹高官。 他靠坐在石青色龍紋椅搭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無聲等待的。 朱郢唐盛幾個沒他這么好的不動聲色的功夫,人侍立著,心臟狂跳,緊張到了極點,不時轉眼珠子往門口和窗外的宮廊瞄著。 這時候,外面突然傳來急促的快走腳步聲。 宮內不允許奔跑,只能快走,宦官特有的尖頭硬底窄靴落地的腳步聲比尋常的官將要更響一些,還有熟悉的步伐節奏,所以朱郢和唐盛幾個一下就認出來了,這是韓勃的腳步聲! 外面守門的侯伯升張鴻急忙把殿門推開,“咿呀”一聲!韓勃一沖進來,他說:“哥!陛下傳召?!?/br> “太初宮外面的所有朝臣和武將,能來的,全部?!?/br> 那當然也包括了如今暫執掌金令代天子行事的裴玄素的。 在場所有人都是有品階的,他們也是。 馮維和賈平等人進出沒那么方便,他們除了少部分人外面守殿以外,剩下的都在內殿替裴玄素處理密報。裴玄素人在宮內,才剛剛緩下來,他們還在里面處理碎紙硯臺等物,聞言立即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