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為我尖叫、重生后,806女寢靠囤貨在末世、絕對碾壓[快穿]、從夜的命名術開始、[清穿+紅樓] 太子和我的狗】互穿后、白蓮花gl(純百)、我是主角攻的作惡兄弟、[綜漫] 當隱隊員的我成為咒術師、[綜英美]非正常馬甲使用手冊、惹上監獄大佬后,我逃不掉了
神熙女帝的明黃玄黑御案設在正大光明殿外的偌大宮廊之下,所有陛階的最頂端,居高臨下,俯瞰一切。 九十九層漢白玉天階,共分六個緩步臺,第一個緩步臺設皇太子玉案;再下面一層緩步臺則是朝廷加恩的加封的三公三孤及超一品勛爵和高官們。 裴玄素的座次正在第二個緩步臺,寇承嗣也是,另外明太子那邊的意國公秦岑等人也是。 這樣一路安排下去,偌大的漢白玉大廣場擺不下,中后方的全都是大圓桌,一路沿著外朝的通天大街往外拜,彩棚搭建,宮娥太監侍立穿梭。 禁軍環繞林立,但在這樣的日子里,矛尖和刀鞘都纏了紅,看起來少了幾分冷肅,多了一些喜慶。 今日外命婦都來了,按品穿戴大妝,女性不少,不過沈星不和她們坐一起的,她們都是正經有品階的朝廷女官,走出去大家都要按品行禮和叫一聲大人的。 沈星她們跟著趙青,座席在漢白玉臺階的下面最前的位置,距離不遠不近,能望見神熙女帝的御案及帝皇一身玄黑明黃冕服和晃動的旒珠。 明太子、裴玄素寇承嗣等三孤三公和高官高爵,還有再往下一階竇世安殷厚渠等人。 大家面上掛著笑,看起來很喜慶的樣子,但偏偏彼此都知道這是面具,這種上層之間隱隱的緊繃和莫測氛圍,真讓知情者看著都緊張得同手同腳。 梁喜站在位置上,她就在沈星的斜后方,出列拜謁之際兩人站在一排,她和何含玉緊張得快說不出話了,沈星廣袖朝服下也緊緊握著拳,但她佯裝鎮定,趕緊給了梁喜和何含玉一個眼神,三人露出喜慶之色,忙跟著天階頂端的禮部官員唱聲,按禮跪拜。 萬壽節跪拜帝王之多,不亞于年節和帝王大婚,禮制都是差不多了。 不少年紀大的官員,拜得暈頭轉向,但只能努力堅持,可絕不能出一絲差錯的。 于明太子的身體而言,今天這樣的長時間步行肅立和反覆跪拜,對他來說確實是一種沉重負擔,但偏偏到了今天,他沒有感覺多少疲憊和吃力,心中那種噴薄而出的亢奮消弭了一切的倦怠。 他身著皇太子冕冠朝服,最底下卻是一身貼身的勁裝,隨時脫下朝服,就能披上軟甲。 這樣的天,里三層外三層,汗流浹背,他卻有一種情緒翻涌到了極致的戰栗。 等了這么多年,他終于等到今天了! 伏跪在地,額頭貼在有些潮意的紅地毯上,他甚至能清晰感受到地下冰冷堅硬的石面,這一剎沒人看見他的神態眸色,明太子倏地用力閉上雙目,露出一抹極度執著到噴薄的神色,他驀地攢緊雙拳,那雙瘦削見骨的雙手,青筋暴突。 在大宴開始的跪拜時,蔣無涯等大廣場上值守的有品禁軍將領,也紛紛面向皇座,單膝下跪垂首,行了一個軍職在身的簡潔跪禮。 蔣無涯帶著傅驍幾名副將,正站在大廣場靠近和九十九層天階平衡的空地,這個位置靠近帝皇和諸高官一側,沒有再設座,就挺空曠的。 蔣無涯站這里也是尋常事,他往年巡檢完也會回來這里站著的,但今天一來,他就敏感嗅到了些什么。 不,應該是說,從今早的大朝謁開始,他就感覺有點微妙的不對勁。十二宦營、羽林衛、金吾衛、果毅營等屬于神熙女帝親信的精衛來得似乎有點多,并且對方隱隱約約有一種警惕情緒。 蔣無涯剛帶人巡檢過來,站在這個空地位置,距離最近的果毅營中郎將顏征立即瞥了他一眼。 蔣無涯是個經歷過大小戰事的將領,他對于某些氛圍十分敏感,他一下子就感覺到顏征及在場的果毅營、金吾衛衛軍對他隱隱有警惕之意。 不,應該不是對他,而是對所有靠近的“外人”都有這種警惕,連經過的小宮女太監也不例外。 蔣無涯立即又想到,正大光明大廣場全今日值守的,除了神策衛和左右威衛之外,都是神熙女帝心腹如裴玄素、竇世安、顏征等所掌的十二宦營和羽林衛等親軍。 ——但其實嚴格來說,有他爹在,神策衛在神熙女帝心中……應該也算自己人。 蔣無涯很敏銳,他心不禁一跳,油然而生一種不安,他急忙抬頭望他父親,蔣紹池也在第二緩步臺的座次,所有人抬頭再拜,蔣無涯就望見他父親的側臉,只見父親肅容,他心中不安感更盛。 完成跪拜站起之后,蔣無涯眉頭緊皺,被發小陳清游推了一下,陳清游小聲:“你這是做什么?” 這是萬壽節,蔣無涯撐出一個笑臉。 大宴開始,他們轉頭往邊緣快步走,蔣無涯笑容斂起,他低聲對陳清游說:“今天可能會出事,你趕緊回去準備一下?!?/br> 他又匆匆吩咐了幾句傅驍等心腹。 眾人皆驚,紛紛看向蔣無涯,蔣無涯沉著臉,一句其他也沒說。 陳清游是右威衛的副指揮使,今年剛升的,不禁呼了一口氣,匆匆去了。 傅驍等人也是。 蔣無涯有種直覺,今天怕是要出大事了,因為他方才立即就意識到,明太子親部的左右驍衛等巡檢區域很密集就在正大光明大廣場之外。 這個已經開始觥籌交錯人人露笑的萬壽節大宴,竟隱隱給他一種劍拔弩張刀光劍影的感覺。 他回頭往一眼已經開始敬帝王的正大光明殿那個方向,蔣無涯吩咐完神策衛之外,他思索了片刻,最后招手讓蔣平附耳鍋底,低聲叮囑后者立即往京營傳一封口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