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為我尖叫!、我在陰冷廠督身邊吃香喝辣、請為我尖叫、重生后,806女寢靠囤貨在末世、絕對碾壓[快穿]、從夜的命名術開始、[清穿+紅樓] 太子和我的狗】互穿后、白蓮花gl(純百)、我是主角攻的作惡兄弟、[綜漫] 當隱隊員的我成為咒術師
然而往前數十多年,林愫開始在村子里居住時,尚是肅宗當政時期,。 肅宗在位四十余年,一生辛勞,以一己之力硬是將瀕臨亡國的南陳挽救于危難之中,逐步走向繁盛,永樂二十年后,亦被后世稱為“永樂盛世”。政通人和,百姓和樂,大災之后便是大福,天地景象煥然一新,各地連年歲豐,國庫充盈。 姜瑤曾經翻遍史料,根本沒有見過永樂末年災荒致使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所以林愫為何徙留他鄉,只能是因為其他原因。 姜瑤現在用著的這個腦子這個發育不太完全,有點不大好用,只要想得多,就容易犯困。 與其她一個人暗地里瘋狂揣測,倒不如直接請教林愫。 林愫是她爹,又不是別的什么外人。她相信,只要她認真問了,林愫不會騙她。 林愫凝視著茶杯中的浮沫,眼神宛若一汪深潭,竟然捉摸不透。 情緒只是輕輕一晃,隨后,林愫開始回答姜瑤的問題:“爹爹年輕的時候,也曾是崇湖學宮的學生,伍卓,昨日你見過的那個白叔叔白青蒲,還有之前在危陽之難中導致危陽失守的盧泳思,我們曾是好友?!?/br> 談起往事,林愫依然平和,只是語氣中,多了一絲尋常所沒有的神傷。 這絲神傷很淺很淡,如青煙般漂浮不定,在寧靜的午后,被無限放大,姜瑤的情緒也被這絲情緒帶動。 “你們都是學宮中的學生?” 姜瑤忽然回想起那天學宮前久久佇立的林愫,恍然大悟:難怪他當初看向學宮的眼神這么奇怪,原來是在看當年的自己。 “是呀,”林愫溫聲地說起舊日學宮中的往事,“我與白青蒲是同年入學宮學習,盧泳思比我稍長一屆,伍卓年紀大,比我長了兩屆,我應當要喚它一聲學長。但我但是進學宮,第一個認識的就是伍卓?!?/br> 他語氣平和,沒有憤慨,沒有欣喜,只是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如溪水潺潺流動,“永樂時期的學宮可比現在要熱鬧多了,哪像現在一樣死氣沉沉,那時候不會辯論的學生根本融不進學宮的氛圍中,學生間時常因文章中的一個字、一句話,或意見不合就辯個面紅耳赤?!?/br> “當時學宮中的老師都對我們說,‘今天在學宮中辯不贏同窗,明天怎么在朝廷上辯贏同僚?你不辯,今后有什么本事說服君主采納你的政見?’” “當時你爺爺尚在,我住在上京城西,十六歲時考進了學宮,當初年紀輕脾氣沖,剛進學宮第一天就和伍卓杠上了,忘了是因為哪個辯題,我和他吵了一個下午,最后把喉嚨都說啞了,都沒能分出勝負,學宮學生們的打架就是罵戰,我們最后都未能成功說服對方,也算是不打不相識,痛痛快快吵完一架后,我請他吃了頓飯,兩個人就熟絡了起來?!?/br> 說著,他低頭看向姜瑤,清淺一笑:“你別看你那未來夫子現在是一副古板樣子,他年輕時候,還沒留那破胡子,可要比你現在看到的活躍多了?!?/br> 姜瑤微微張嘴,腦海中浮現了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無端想起一句詩——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真是沒想到,林愫年輕的時候居然是這個樣子。與當天在湖畔看見那群年輕意氣風發的面孔,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十六歲的林愫穿上那身素色的學宮服,混雜于其中,又是何等恣意? 第38章 永樂(2) 姜瑤注意到了另一件事:“爹爹以前家住上京城, 我們是不是還在上京有親戚呀?我是不是也有爺爺奶奶呀?你后來為什么要離開呀?!?/br> 林愫拿起茶夾,用抓柄那頭敲了敲她腦袋,“沒有爺爺奶奶你爹爹我是怎么來的?從小到大從來沒見你問過一次爺爺奶奶, 現在記得問了?” 說來慚愧,姜瑤從前一直覺得跟著林愫就能過得很好,有個爹就夠了。 至于娘呀、爺爺奶奶這些的, 她是一點也不在意。 沒見過,就當不存在。就好比她穿越前的那些親人——除了爸媽是打錢的工具人,其他的她一年不見一次的,一律算作空氣人。 她小時候沒有問過娘,當然也沒有問過其他人。 她揉著腦袋,哼哼唧唧道:“別老是我的敲頭, 會長不高的!” 林愫說到這里,林愫不由得壓低了眼眸,“你爺爺奶奶都是湖州人,在六十年前湖州那場地動中,你爺爺奶奶親人俱亡故, 他們二人作為難民, 結伴來到京城,在這里扎根?!?/br> “你奶奶生我時難產過世, 你爺爺運氣好,永樂年間在皇帝那里討了個小官, 靠著點小錢在上京也算是置辦好了家業,所以我也能夠跟著他一起居住在京中, 只不過他在你出生前幾年就已經離世了, 你的祖父母輩皆是孤兒,我也沒有兄弟姊妹, 我們在京中,除了你母親,哪還有什么親戚?” 原來如此呀…… 聽起來,林愫的身世也足夠可憐的,自小母亡,由父親只身一人照顧他長大……這聽起來怎么和她有點像? “繼續說學宮的事情吧,”林愫接上方才的話題,“當初我入了學宮,先是在辯論中結識伍卓,后來又因同窗之情與白青蒲相交,白家與盧家是世交,通過白青蒲,又認識同在書院學習的盧泳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