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節
“六郎——”寂靜中,族老看著那維持著彎身施禮動作的少年,開口問道:“你不妨先問自己一句,你果真決意要帶族人們離開清河?果真足以擔起這份重任嗎?” 這句問話中,有著向崔瑯直直壓去的責任,也有著無聲中讓渡出去的權力。有試圖交付信任,亦有試探與期許。 帶領族人遷離宗族起源之地,這其中的意義是巨大的。 而途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與差池,也皆會系在做出決定的那個人身上。 這如山般壓來的重任,未有嚇退那粉衣少年,他毫不猶豫地抬頭道:“崔瑯保證,必將我崔氏族人安然送至太原!請諸位叔公叔伯信崔瑯這一次!” “好?!弊謇戏鲋蝹日酒鹕韥?,蒼老的身軀微顯佝僂,聲音卻字字清晰:“即刻傳告族中,準備全族遷往太原!” 此言穿過堂外正在消落的雨霧,迅速在族中傳開,一時間崔氏滿族震驚嘩然。 他們大多數人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舉家離開清河,離開這個在他們眼中最安穩的地方。 有人不解,有人慌亂,也有人在聽罷解釋之后仍未能被說服,決意要留下守在此處。 對于這些固執之人,崔瑯只讓眾人先不必理會,更不必與他們多費口舌,只管收拾東西,待族中空了,那些人自會跟上,還是不愿跟上的,便打暈了帶走。 族人遷徙不同于士兵拔營,說走便可立刻上馬動身。 而拋開在京師、在各處為官為名士的族人,此時留在清河的崔氏族人尚有上千余人,這其中過半是婦孺老人,行動難免緩慢。 將消息通知到每個人耳中也需要時間,各家都要收拾東西,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遷徙經驗,哪怕已連夜準備,待到次日天亮,眾人在一片混亂中卻也只準備了一半不到。 偏是這時,傳來了范陽軍再度攻城的消息。 雨水剛休止,范陽軍便急不可耐地來攻,且此次攻勢愈發兇猛,邢州軍心已近潰亂。 崔瑯著急起來,一再催促族人只帶上足夠的糧食即可,其余的統統拋下。 但這個說法卻不被大多數族人認同,于他們而言,即便錢財可拋,藏書卻必須要全部帶上,這是崔氏傳世之本,決不可棄! 天色將晚之際,忽而又有消息傳回,跑得兩腿全是泥水的一壺大驚失色:“郎君,不好了!城破了!邢州刺史已自刎謝罪!” 崔瑯面色一白,急尋到族老時,只見族老正帶人往一處藏書樓而去,手中握著鑰匙。 “叔公,邢州城破,范陽軍只怕很快便要趕到!必須即刻動身了!” 族老神情一震,但還是毫不猶豫地道:“不可,此座藏書閣中有我崔氏孤本在!” 說著,正要快步奔過去時,卻被崔瑯一把抓住手臂:“叔公,那些孤本我早就抄下來了!快走吧!多耽擱一刻便多一分性命之危!” 族老看向崔瑯,神情顯是不信。 “我發誓沒騙您!不然您以為我這一年多來泡在這藏書閣中作甚!” 族老急聲問:“抄本在何處!” 崔瑯:“我早就送去江都了,保管它們已被謄抄十冊不止,日后我給您再要一份回來就是!您放心就是了!” 族老身形一晃,一口血險些被逼出來——他放心……他可太放心了! 他簡直放心到能直接升天了! 他原以為的紈绔,實則是只碩鼠,在他眼皮子底下,竟要將家都搬空了! 他要收回對這紈绔剛生出的認可! 被崔瑯拽著往回走的族老,嘴唇哆嗦著,顫抖著吐出毫無詞藻修飾的話語:“你這豎子……家主若知此事,必打斷你的腿不可!” “可不是嘛!”崔瑯邊拉著人疾奔,邊道:“所以為了讓祖父還有機會打斷我的腿,咱們還是快些走吧!” 族老顧不上再去罵他,回首看向身后的藏書樓以及在昏暗中隱現的宅院,有心道一句“都燒了罷”,但話到嘴邊,卻只紅了眼睛,竟輕易狠不下心來。 這是崔氏數百年的根基啊。 “叔公,留下它們吧?!贝蕃槢]有回頭,卻能察覺到身側老人的掙扎,他道:“如今有江都無二院在,大勢所趨之下,我們早已不該再將世人所得視作崔家之失了?!?/br> 世道已變,有些執念早該放下了。 在新的制度大山降臨之時,依舊固守舊念者,便注定會被無法消釋的貪念所碾碎。 族老眼中有淚滾落,到底未有下令放火,就這樣被崔瑯扶著離開了此處。 臨近子夜之際,上千崔氏族人終于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清河。 車馬隊伍中時有哭泣聲響起,有人頹廢哀嘆,有人垂淚回望,也有孩童尚不知發生何事,只不安地揪著長輩的衣角。 崔瑯讓兩千私兵在前開路,將婦孺老弱族人護在中間,自己和一些年輕子弟在稍后方,再后方則是普通的仆役以及載物的騾車。 余下的私兵則分布在隊伍兩側,時刻留意提防周遭的動靜,并負責維持隊伍秩序。 這番排布,是崔瑯在擊鞠社打馬球時,同常歲寧學來的。 那時他尚不知,有朝一日竟會將在馬球場上學來的列隊技巧,用在族人遷徙這件事情上。 崔瑯坐在車轅上,回頭看向漸遠去的清河縣,頭一遭對世事無常這四個聽來普通的字眼有了具象的認知。 今年夏初時,他曾收到了“昔致遠”的來信,昔日好友在信中坦白了身份……原來東羅登基的新王,竟是昔日與他一起打馬球的同窗。 待真正上了路,崔氏族人們逐漸接受了遷離清河的事實之后,便無人再顧得上去一味感傷,心中只盼著能快些抵達太原,好結束這場從未有過的狼狽奔逃。 然而雨后道路泥濘難行,隊伍前行緩慢,愈發叫人心焦。 即便從準備動身開始,他們已近兩天兩夜未曾合眼,但此刻除了一些孩童外,大多數崔氏族人依舊沒有絲毫睡意,心中盛滿了對未知前路的擔憂,以及對身后范陽軍的戒備。 崔瑯身邊的一名青年同樣不安至極,他試圖說些什么來消解這份不安,胡亂地向崔瑯問道:“六郎,你什么都不曾帶嗎?” 六郎身上沒有包袱,他的小廝身上也沒有,車內也不見六郎的箱籠。 “身外之物未及攜帶?!贝蕃樥f話間,抬手按向衣襟處,垂眸道:“但重要的東西都帶上了?!?/br> 青年看去,只見那衣襟處,有東西露出一角,似是書信,且不止一封。 崔瑯將那封露出的書信又往衣襟里收了收,將它們妥善地安放好。 這時,身后的隊伍中突然有躁動聲由遠及近地傳來。 崔瑯立時警惕地回頭看去,那躁動聲很快添上了慌亂,緊接著,便有一名私兵快馬靠近,一邊大聲道:“后方范陽軍已至!” 什么?! 范陽軍竟然這就追上來了! 如此之快,顯然是剛破邢州城,便直接往清河趕來了! 此刻天色已明,一片驚亂聲中,立刻有族人問:“他們有多少人馬!” “……只看隊伍,至少也有上萬人!” 隊伍間頓時嘩然,堅持與年輕子弟留在后方的族老神色凝重——范陽軍如此陣勢追來,這是鐵了心要將他們留下了! “六郎,爾等立即往前方去,不要停留,越快越好!”族老當機立斷道:“快!” 此處不過剛離開清河六七十里,遠遠還沒到接應之處,一起走顯然是走不掉的,倒不如讓族中年輕子弟帶上前方婦孺前行,由他帶人在后方設法盡力拖延。 “不可!”崔瑯立時否決了族老的提議:“范陽軍來勢洶洶,不是那么好阻擋的,不宜與他們起正面沖突……” 崔瑯看向兩名族叔:“十三叔,十九叔,勞煩你們護送叔公去前方等候消息?!?/br> “可是……” 崔瑯打斷他們的話:“此處自有我在?!?/br> 族老搖頭:“六郎,你是族中……” “叔公?!贝蕃槼恍Γ骸拔艺f過必會讓族人平安抵達太原,我頭一回做這么大的主,您忍心見我食言丟人嗎?” “況且我又不是要赴死?!贝蕃樑呐男馗WC道:“我自會見機行事的?!?/br> 他雖是個廢物,但論起與人打交道,眼皮靈活,他敢說族中沒幾個人比得上他。 且與人交涉,需得拿出有足夠分量的人出來說話,才能爭取到拖延談判的機會——叔公雖有威望,但已老矣,說得難聽些,看著甚至已沒幾日活頭,這是賣不上價的。 他知曉,叔公必然存下了無不可死之心,但叔公如此用意,范陽軍又豈會察覺不到?只怕根本不會買賬。 反倒是他這個崔氏長房嫡子的身份,尚能拿來唬一唬人。 見崔瑯之心已決,那幾名族人便將族老帶去了前方。 崔瑯讓人加快趕路,如此又勉強行進了十余里,終于還是被后方的范陽軍追上了。 那些范陽軍騎著健碩的北地戰馬,踏著泥濘而來,鐵甲之上還殘留著血腥殺氣,腰間佩刀在這秋日清晨中泛著令人膽寒的光芒。 他們一經靠近,便以霸道姿態向前追截,試圖將整個崔氏隊伍團團圍起。 崔家的護衛被迫勒馬,雙方氣氛緊繃間,崔瑯帶人下了馬車。很快,范陽軍中為首者驅馬靠近而來,一張削長肅殺的男人臉龐出現在了崔瑯等人的視線當中。 那男人勒馬,抬起握著韁繩的手,姿態并稱不上恭敬地揖了一揖,開口道:“在下段士昂,奉范陽王之命,特往清河拜會崔家眾名士——卻不成想放眼清河竟已全無名士蹤跡,竟險些就此錯失拜會之機?!?/br> 這不乏嘲諷的話語讓崔瑯身后的族人們無不色變,率兵追來的人竟是段士昂! 令段士昂親自率重兵前來,范陽王倒也果真“重視”他們崔家! 今日想要安然脫身,只怕是不易了…… 這時,崔瑯上前一步,面色稱得上和氣地抬手一禮,笑著道:“原來是段將軍親至,失敬了?!?/br> 第520章 六郎不傻 段士昂看向那站出來的少年人,眼神審視間,開口問道:“不知這位郎君是?” “在下崔瑯,家中行六?!鄙倌耆艘恍?,自報身份,狀態竟稱得上從容松弛,未見分毫緊繃。 段士昂抬起眉眼,而后再一抬手:“原是崔六郎?!?/br> 他既是沖著清河崔家來了,自然也了解過崔家之事,知曉身在清河的崔家族人中,有一位崔家六郎,乃是崔氏家主崔據的長房嫡孫。 據說這崔六郎,是因此前在京中犯了錯,才會被送回清河老家反省思過……但此舉究竟是罰還是護,段士昂的看法倒是更偏向后者。 但崔家也早已做不到cao縱當今局面了,他們本以為的老宅安穩處,反倒比京師更先出現了變故。 此刻,段士昂看著面前的少年,眼神還算滿意,崔據想費心護起來的嫡孫,還是值得他多些耐心與客氣的,遂問道:“不知崔六郎與族人何故突然離開清河?此時是打算往何處去?” 前半句等同明知故問。 崔瑯便也只答后一問,笑道:“正要遵從長兄的安排,往太原去?!?/br> 段士昂眼神微動:“崔六郎口中的長兄……莫非是并州崔大都督?” 崔瑯點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