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入職第一天,莊姐說天氣預報報的是民生?!?/br> “我后來在想,民生究竟是什么?今天過來才明白,民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br> “主任,你前幾天讓我做節目主持人的時候,我腦子里第一時間閃過的兩個字就是民生,這也是我做旅游節目的初衷?!?/br> “這幾年我都不怎么看國產劇了,身邊的朋友也不怎么看了?!?/br> 她說話時,視線掃過這家店面不足 15 平米的湘菜館,程知微看到墻上卷了皮的菜單,看著老舊的風扇笨拙地轉呀轉,時而發出卡頓的聲音,看到老板娘抱著孩子,坐在收銀臺前,手上點著老早的計算器在算賬,一歲不到的孩子在懷里哭…… 程知微無數次看到生活里的人,都是這樣的啊。 她收回目光,聲音透著一種無力:“因為現在的電視劇里看不到窮人,換句話說,根本看不到普通人?!?/br> “可明明我國人均月收入是三四千,國產電視里的那些精致生活,已經完全脫離現實了?!?/br> “所以我想,不去考慮觀眾畫像,不去給自己設障,走最大眾化的民生路線,一城有一城的故事,一地有一地最真實的人?!?/br> 程知微一股腦就把心里想的全說出來了,說完時,才發現自己緊張得手腳在抖。 一檔旅游節目,不是兒戲,她不知道這樣做,究竟是否有人看,她也不知道,自己心中所要做的方向,是不是正確…… 一件事,最怕本心和方向,不在一個頻道上。 衛敏澤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靜靜盯著程知微看了片刻,才輕聲笑起來。 程知微原本忐忑的心在她春風般的笑容里稍稍放下。 “我從省臺退下,去做直播帶貨也做了兩年了?!毙l敏澤看向程知微:“我賣的東西受眾就是年輕人,主要集中在 18 歲-30 歲?!?/br> “這些年跟年輕人打交道多了,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br> “當下的年輕人,尤其是以 90 后、95 后為主,沒有吃到時代紅利,又在信息化時代里,過度清醒?!?/br> “他們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重壓下,所以擺爛、躺平、發瘋、發癲,在跟這個社會叫板?!?/br> “時代發展太快了,80 以前的人吃到了時代紅利,80 后吃到了互聯網紅利,00 后能吃到家里人累積起來的紅利,好像 90 后、95 后,有點狼狽哦?!?/br> “其實這群人,最需要的不是現在的小資情調,因為小資永遠不能成為大流。年輕人想要的,是現實中常見的小溫暖,而不是那些距離他們很遙遠的高奢生活?!?/br> “他們更渴望被治愈?!?/br> 衛敏澤頗欣賞地對程知微點了點頭:“你年紀輕輕,能看到這一層,真的很厲害?!?/br> 受到表揚,程知微大受鼓舞。 這一刻,她也才忽然明白過來,為什么今天的見面地點會在這家不起眼的小店。 或許袁主任跟衛敏澤就是想告訴她,拋掉一切虛假和商業化,聚焦身邊最真實的人。 這在職場生涯中多難得,他們的理念完全一致。 “所以主任,衛老師,新節目能不能不只是做旅游,也要強化地域美食,咱們中國人從小聽到大的就是民以食為天?!?/br> 這也是周敘奶奶給她的靈感。 從前,程知微從不少老人家口中聽到過“我們那一代人飯都吃不飽”“你們現在有吃有穿還有什么不滿足”等等這類話。 這些話經過老一輩的反復念叨,年輕人聽多了自然覺得不耐煩。 因為我們生在新中國高速發展的 30 年,我們沒經歷過那段苦難歲月,哪怕翻閱過無數本相關書籍,逛過無數個紀念博物館,仍舊無法感同身受。 但昨晚,在奶奶前言不搭后語的叨絮中,程知微頭一次真真切切地觸摸到那一段歷史。 一個 70 多歲的退休農林學家,記憶衰退,手腳不便,卻把“種菜”“產糧”刻在腦子里,血液里。 為了改變貧窮或者說壓根不是貧窮,而是改變饑餓,經歷過大饑荒年代的人,深知貧窮不可怕,饑餓才是刻在骨子里的可怕。 所以周奶奶當年在大饑荒年代里活下來,一輩子,扎根農業領域,為的就是以后自己,以及萬萬千千的中國人不要再被饑餓打倒。 “我覺得可以?!毙l敏澤笑著調侃:“正好可以跟珠江臺的《返尋味》打擂臺,我看他們那個節目收視率一直是臺冠?!?/br> “知微,我看好你?!毙l敏澤又道:“你不要去想收視率的事情,好與壞,那不是你能cao控的,你就專心做你本分工作,其他事情讓老袁來?!?/br> 袁主任一直沒吭聲,這會也點了點頭:“那要給新節目換個名字?!?/br> 程知微愣了一下,她確實還沒有想過:“主任,你覺得方向沒問題,這樣的方向,叫什么名字好?” “三餐四季?!痹魅晤D了頓,又認真說,“以小見大,容易破圈的名字?!?/br> 一錘定音。 程知微這幾天懸著的心終于再次踏踏實實落到實處。 正好菜上桌,農家小炒雞,剁椒魚頭,永州血鴨,煙筍炒臘rou,干鍋花菜,滿滿當當鋪了一桌。 都是最尋常的菜式,只是這一道道美味也能撐起餐館老板的一整個家。 程知微咬了口雞rou,恍然想起了那碗魷魚面,以及穗花巷里成片的鳳凰木,路燈下成群的飛蚊,還有那嗆鼻卻又令她安心的蚊香。 lt;a href= title=溫馨文 target=_blankgt;溫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