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勸降(三)
書迷正在閱讀:歡迎進入修羅場游戲[快穿]、全世界都夸我是好男人[快穿]、[快穿]絕美反派在線訓犬、反派黑心蓮他掀桌了[快穿]、帶著年代博物館穿七零、瘋批宿主甜誘撩,冷舔主神又撒嬌、打死不放手[重生]、帶著科技系統穿六零、穿書反派那個胖紙、穿進漫畫被全員當大佬
見李全一下問到自己的家門上,史彌遠到也有些意外,看了楊妙真一眼,暗想這女子到也有些不同尋常啊,嘴里卻道:“不敢,仍是家父?!?/br> 李全聽了,雖然現在是敵對的雙方,但華竟都還是大宋朝,雙方在暗中卻還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宰相之子,可也不能輕視,不禁對史彌遠客氣了幾分,道:“史大人乃是建康朝廷的官員,而在下現在臨安朝廷當差,正是勢不兩立,卻不知大人來見我李全有何貴干?” 史彌遠微微一笑,道:“沒有別的事情,只為將軍利害而來?!?/br> 李全有些奇怪,道:“不知在下有何利害?” 史彌遠道:“前日我建康朝廷出一份公吿,曉令鄧王麾下各官員,凡在七月二十日之前,歸降建康朝廷者,以往罪行可以一率赦免,并酌情受于官職。但過了七月二十日之后,再有投降者,側一概不予官職,將軍可曾知道?!?/br> 李全點點頭,道:“這個在下知道?!?/br> 史彌遠道:“那么將軍是作何打算呢?” 原來楊炎和趙月如回到建康府之后,向趙忱報告了和華青檀見面交談的經過,而趙忱、趙倩如也說了趙婉如執意要回臨安去勸說趙愷的事情。幾個人一商議,覺得可以試一試,如果趙愷真的能夠主動放棄君位,就讓他做一個富貴閑王到也不諎,至少可以減少一些戰爭,少一些損失,大宋也可以早一些安定下來。 不過楊炎對于和平解決也不能其望太高,該備戰還是要備戰。只是建康朝廷此前的兵力布置都是以抵御金軍為主?,F在兵力重新調配尚需時間,因此楊炎建議,不妨對臨安府布一份公告,以七月二十日為限,此前能夠歸降朝廷者,以往罪行可以一率赦免,官職依舊。也算是給華青檀和趙婉如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而這段時間里,建康朝廷正好可以調動軍馬,布置安排。 趙愷接到建康府出的公吿之后,自然不屑一顧,而是調集軍馬,準備進攻建康。但他手下的文武眾臣卻各懷鬼胎,人人都在轉動心眼,考慮怎樣做才對自己最為有利。 其由是劉寶、邵宏淵、李全這三員大將,他們都能看得出來,在雙方的實力對比上,趙愷處于明顯的劣勢。但投到建康朝廷去,卻是前途未赴,誰也不敢肯定,趙忱會不會來個秋后算帳。而且現在三人手上都有不少的兵馬, 覺得能夠和建康朝廷講一講條件,既然要賣,不妨就賣個好價錢。因此三將雖然都有些動心,但也都沉住氣靜觀事態的展,誰也不愿主動向建康朝廷示好。 因此李全聽史彌遠這樣問起,心里一動,知道史彌遠是來勸自巳歸降來了,想到這里,李全不禁一陣興奮,這可是建康朝廷主動來找自己,不訪看看給自己許下什么條件。但臉上還不露聲色,道:“在下食君之祿,自然做忠君之事,鄧王對我李全不薄,我正欲以死相報,怎能做此不義之事呢?” 史彌遠微微一笑,道:“將軍此言差矣,將軍乃大宋之臣,非鄧王之私臣,忠于大宋,公也。忠亍鄧王,私也。因公而廢私,又何為不義?” 李全一怔,道:“鄧王不就是大宋之君嗎?” 史彌遠哈哈大笑,道:“在下也不和將軍兜圈子了,信王、鄧王均可為大宋之君,然而成者帝王敗者賊,就看將軍是選擇投靠帝王還是賊了?!?/br> 李全心里到是極為贊成史彌遠這番話,道:“那么史大人以為,信王、鄧王之中,誰將為帝王,誰將為賊呢?” 史彌遠聽李全這么一說,心中大定,道:“在下請問將軍,信王現在有幾路之地?!?/br> 李全道:“十三路?!?/br> “那么鄧王呢?” “三路?!?/br> “試問將軍,以三路之地,對抗十三路之地,誰能獲勝?” “……” 史彌遠微微一笑,接著又問:“將軍可知,現在鄧王麾下有人馬多少?” “約十七八萬?!?/br> “信王揮下卻有雄兵五十余萬?!?/br> 李全怔了半響,才道:“地少兵少,未必就不取得天下,自古以來以弱勝強者可不算少數?!?/br> 史彌遠道:“那么在下再問將軍,現在信王帳前,是由楊駙馬統軍,不知鄧王麾下領軍者為誰?” 李全道:“是甴宗先生居中調度,在下,劉寶、邵宏淵征戰右外?!?/br> 史彌遠道:“將軍自問,論用兵之道可及楊駙馬嗎?” 李全搖搖頭,道:“楊駙馬用兵如神,在下素來佩服,實在不如?!?/br> “劉寶、邵宏淵呢?”“也不如?!?/br> “宗天玄?”“更不如?!?/br> 史彌遠哈哈大笑道:“鄧王相比于信王,地不及其廣,兵不及其多,將不及其能,將軍以為誰為帝王誰為賊呢?” 李全苦笑了一聲,道:“成帝王者,必信王莫屬?!?/br> 史彌遠淡淡道:“事以至此,將軍還執迷不悟嗎?在下臨來之時,皇帝以然許諾,將軍若是歸降,受封左武大夫,兼任泰州兵馬都總管。將軍部下,一應仍歸將軍管轄?!?/br> 李全微微一怔, 左武大夫只是個從六品, 泰州兵馬都監也只是一個地方武官, 顯然和李全心目中伽期望相差甚遠, 于是長嘆了一聲,道:“大人一席話,才使我李全拔開云霧顯青天。只是鄧王待李全甚厚,受任節度使,實在令我不忍棄之?!?/br> 史彌遠是何等樣人,立刻就聽出來,李全是嫌建康朝廷給的官職太小了。這次他是主動請纓,來說降李全。因為史彌遠以經看出,趙忱顯然是想要有一番做為。而一個想要有一番做為的皇帝,必然會任用一批有實際能力的大臣,提用辛棄疾、趙汝愚等人,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史彌遠亦是不甘寂寞的人,因此才主動請纓,來說降李全,就是像皇帝顯示自己的能力。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只要皇帝認為自己有能力,日后才會將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給自己去做,自己才有機會建功立業,一步一步向上爬,最終達到執掌朝政的目地。 而在劉寶、邵宏淵、李全三人中間,劉寶、邵宏淵以前在軍中都足頗有資歷,都曾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在臨安朝廷中趙愷受予他們的官職也不低。建康朝廷是不可能給出同樣的條件,正所謂利令智昏,因此未必有把握說服他們。 而李全自歸宋以來,一直都只是擔任中級將領,相反容易滿足。因此史彌遠認為只要向李全指明利害,相信他能夠接受這個條件,因此才在三人中間選擇李全做為說服對像。見李全這么說,史彌遠立刻正色道:“將軍以為,留在臨安可以助鄧王獲勝嗎?” 李全搖搖頭,道:“不能?!?/br> 史彌遠淡淡道:“既然不能,那鄧王亡敗之時,就是將軍身死之日,就是鄧王封將軍為王,亦有何用,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將軍并非愚人,怎得還這般執迷不悟?!?/br> 李全這才恍然大悟,終于明白過來,自己其實沒有本錢和建康朝廷講條件的。趙愷敗亡是遲早的事情,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早歸降建康朝廷,而目不計任何條件。因此和楊妙真交換了一個眼色,見楊妙真也微微點頭, 知道妻子也贊同歸降建康朝廷。 忽然李全跪倒在史彌遠面前,道:“李全乃一介武夫,幸得大人指點,方才避免殺身大禍,如今甘愿歸降。曰后若有出頭之日,全是大人之恩?!?/br> 史彌遠大喜,其實他這次來勸降李全,也冒著不小的風險。雖然李全是臨安府三將中最有把握說服的一個,但誰知道李全會不會有別的想法,萬一李全一怒之下,將自己殺掉,或是把自己抓起耒,送給趙愷處置也都說不定。不過現在看來,自己顯然是賭對了。因此趕忙上前,將李全扶起,道:“將軍太客氣了,正所謂知實務者為俊杰,將軍此舉仍是棄暗投明,日后更與彌遠為一殿之臣,不必如此?!?/br> 李全起身之后,又道:“李某是粗魯之人,行為難免有不周之處,日后在朝中還請大人多多照應?!?/br> 史彌遠心中一動,自己說降李全成功之后,必會提升,也要慢慢拉隴一些幫手。而這李全歸降之后,雖然只是一個中級武將,但畢竟鎮守一方將,手中會掌握些人馬,而且現在看來,此人頗為精明,手下也有一干班底,將來未必只是一個地方兵馬都監。如果能把他引以為援,結為黨羽,一內一外互相呼應,也大有益處。而且日后危難之時,或許還有大用。因此道:“李將軍言重了,在下對李將軍一見如故,如果將軍不棄,在下愿與將軍結為兄弟,福禍與共,將軍意下如何?” 李全也不禁有些受寵若驚,他也正想在朝中找個靠山,道:“李某豈敢高攀?!?/br> 史彌遠大笑道:“李將軍說那里話,快讓人排上香案吧,我們這就結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