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同在一個屋檐下
書迷正在閱讀:月華濃、治愈系導演、北安憶浮兮、我真沒想離婚后帶球跑、小氣鬼、雪媚娘、焦土記、機戰狂潮、無限游戲通關后,我在西城送外賣、星際骷髏兵
王蒙生了個兒子,取名楊浩,李司用信封裝了五千,在沒人的時候,進到醫院病房,交給王蒙,偷偷看了看兒子,偷偷走了。 沒有說多少話,畢竟,婚沒有離,也沒有個大概時間,李司只能囑咐王蒙好好坐月子,養好身子,養好兒子。他能做的,是常來看望母子倆。 出了醫院,李司沒有直接回去,乘車到市區的一個湖邊,大樹下的石凳,靜靜地坐著,生活陷入了僵局,張珊對于李司來說,如同腳底粘上了一塊討厭的口香糖,惡心,還甩不掉。 張珊母親在勸說張珊離婚無果后,用暑假的時間甩賣了店里的衣服,關上店門,帶著小?;亓肃l下老家。 教育組領導找李司談話,希望他能接回張珊母子到學校家屬樓一起生活,總是這樣僵持著,算怎么回事?沒有離婚,就是一家人,分居,說閑話的人多了,對李司的形象不好,以后還想不想當個主任或者校長啥的? 領導有意培養李司,李司不傻,既然是面子上要過得去,那就做做面子上的事情,至于家里的事,誰還一天到晚的打聽,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張珊租住的房子八月底到期,李司同她商量,到家屬樓一起生活,孩子在學校里玩,安全,以后會對她們好一些的。 說了幾次后,張珊同意了,孩子大了,沒有完整的家,問起來,說真話,傷了孩子的心,說假話,傷了自己的心。 李司請人搬東西,電腦和洗衣機用輛三輪車運走,其他的東西不要了。 張珊母親聽說后,生氣歸生氣,但還是聽從張珊的意見,一起搬家,忙活了兩天,房子里的東西清理出去。柜子的門壞了,請木匠店的師傅運走,補做柜門,修好后,張珊父親開拖拉機運回了老家。 李司買的屋子,有了張珊的身影,屋子逐漸干凈整潔。 兩人不在一起吃飯,李司有早晚自習,學校食堂有早中晚餐,下晚自習后,李司回家,話不多說,洗澡睡覺,房門關閉。 張珊回到家里,只做她和兒子的飯菜,因為做多了,李司不會吃,浪費。 周末,李司在外面打牌,散場后,下館子。 他們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 小海剛來的時候,對爸爸比較親近,男孩子,喜歡和父親玩,李司心情好的時候,逗兒子開心,心情不好,大聲訓斥。小海學會了看臉色,爸爸主動和他玩,他就過去玩,沒說話,不去,會被訓斥的。 張珊就更不用說了。她早晨匆匆忙忙帶孩子出門時,要將屋子保持整潔,尤其是頭發,李司討厭地上有掉落的頭發。 晚上回家,張珊快速地做飯炒菜,喂兒子吃飯,洗澡,衣服放洗衣機里,等李司的衣服放進去后,再洗衣服,晾在陽臺。 住了一個學期,左右鄰居,很少看到張珊出門玩。 不想出門,張珊只想待在李司給她的房間里,大多數時候,她在電腦上玩對對碰的游戲,兒子玩大紙箱里的玩具。如果李司不在客廳看電視,張珊會調低音量,看電視劇。 屋子里的氣氛微妙,張珊能夠從李司的一個眼色里察覺到厭惡之氣,帶著兒子到臥室里,關上門,交代兒子小聲說話。 即便如此,張珊仍覺得是個新生活的開始,至少家是完整的,兒子有父親,自己有個名存實亡的丈夫,誰敢說她是寡婦? 可她就是活成了寡婦,兒子容易感冒,稍微嚴重點,就成了肺炎,陪兒子打點滴,守在旁邊,兒子手背上的針眼令張珊心疼又自責,覺得沒有照顧好兒子,讓他受疼了。 上班帶著兒子,下班帶著兒子,買菜帶著,炒菜時,進進出出廚房,要這要那,有時,要關上火,哄好兒子,再繼續炒菜。本來炒菜的手藝就差,所以端上桌子的菜,勉強能吃。好在,小海吃慣了,不怎么挑食。 張珊的工資九百多元,醫藥費,基本生活開支,僅夠維持生活,還有人情往來,一次一百,熟不熟的在其次,不去是不行的,否則,會被大家認為有什么過節,議論一番。 最難的時候,手頭只剩一百多元,張珊和兒子煮面吃,加點青菜,堅持到了下個月工資的發放時間。張珊不會向父母開口借錢,她張不開那嘴,母親送她到學校時還在發牢sao,責怪張珊不懂事,明知道是個坑,還往里跳,等苦頭吃夠了,什么都晚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張珊想要風平浪靜的日子,李司想要外人看來的和諧,沒有與張珊吵架,已經夠容忍她了,給她點臉色看,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個不喜歡的人在眼前,李司的心里反感,夜里,等王蒙發信息,聊聊天,沉浸在虛無的溫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