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節
周清的目光隨著旁邊的天河起伏,“命運能決定我們做什么,卻不能決定我們想什么。只是所思所想,不能實現,將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對于你而言是如此,對于祂們而言,更是無法接受的事?!?/br> 青年:“如果只有一位道主,那祂注定全知全能,可惜并非如此?!?/br> 周清:“在大道之內是這樣,在大道之外呢?認知的擴大,所思所想也會變化。正如以前,我覺得當個先生也不錯?!?/br> 他說的先生,自然是前世里,在大學里當老師。 當然,這一世周清也當過先生。 那是許久許久以前,在胡村。 人族諸子,子作為稱號,也算是有“先生”的意思。 作為諸子之首的老聃,對于人道和眾生都有特殊的意義。 一部道德經,教會了眾生用理性思維去看待身處的世界。 只要是眾生,是修行者,都能從道德經中受益。 青年隱隱約約體會到了周清的心情,“你不想和老聃為敵,不想與他搶開辟人道紀元的機會?” 周清:“不是搶,也不是退讓,而是老聃和太清不一樣?!?/br> “老聃是人,太清是神?!鼻嗄昴?。 周清:“不僅如此,而且老聃比我更適合?!?/br> 青年深深地看著周清,良久之后,緩緩開口:“你比我想象的要出色?!?/br> 他意識到了,周清都能不屈服于元始給他安排好的命運,難道還能照著青玄、太乙以及祂布下的局走? 這大概也是青玄對周清最大的期盼。 無論如何,莊周和青玄期盼的那個人,一定是不信命、不認命的。 唯有如此,青玄前輩做的事才有意義。 周清誠懇地看著青年:“你以苦海自困,那是歷史包袱?,F在,我要開辟一段新的歷史了,所以這些歷史包袱,也該由我擔下?!?/br> 青年動容道:“你要替我容納苦海?” 隨后,青年又輕嘆道:“創造新的歷史,更該拋開過去?!?/br> 周清含笑:“拋開過去,豈不是否定自己?” 青年:“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你如果真要苦海,我也不反對?!?/br> 周清:“只是我收了苦海,你也會失去最大的護身符?!?/br> 青年:“若是沒有苦海,我高興還來不及?!闭f話間,他又是一嘆。大抵是寂寞太久,青年的話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多,他輕輕道:“苦海無盡,我分給你我身上的苦海,但還會有更多的苦海補上來?!?/br> 血海會干涸,會枯竭,苦海卻不會。 周清知道,即使這樣,他取走青年身上的苦海之后,青年在接收新苦海時,卻無比痛苦。 而且以消滅苦海為大愿的佛陀,根本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屆時青年會直面來自佛陀的壓力。 哪怕現在青玄擋著佛陀和菩提,周清也篤定,佛陀會在那時候出現。 道祖自然有道祖的辦法。 周清明白,青年有真正的無私大愛。 如果佛陀能消滅苦海,青年高興還來不及。 別人或許會以“苦海不死,輪回不滅”為大神通,自矜其能,青年絕不會如此。 周清忽然道:“我想和你做朋友?!?/br> 青年微笑:“難道我們現在不是嗎?” 周清:“我說的是,可以托付生死的那種?!?/br> 青年幽幽的目光落在天河邊上,砂礫、鵝卵石,以及許多其它的雜物,凌亂了一地,好一會,他悠悠地說道:“我既然是輪回之主,自然是讓眾生將生死都托付給我了?!?/br> 周清:“你值得這種托付?!?/br> 青年:“我覺得你不像是能將生死托付在別人手里的人?!?/br> 周清嘆了口氣:“人生總是有為難的事,不可能事事完全,譬如現在?!?/br> 他話音一落,天河之水,結起黑冰。 冰面上,有腳步聲。 輕緩和沉重并存。 “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br> 青年的目光落向來者。 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哪怕面容模糊,僅有輪廓。 青年也實實在在認得出來對方。 對方自然是一位道祖。 可以說,任何一位道祖都可能出現在此處,唯獨這位的出現,令青年都有些訝然失色。 太上! “季寥見過太上道祖?!?/br> 說起太上二字,青年露出一絲緬懷的神色,他想起一位故人。 周清默默起身,沒有見禮。 他和太清的糾纏很久了,算得上老熟人。 然而眼下太清的出現,絕非是來找周清敘舊,或者如以往那般,暗搓搓地給周清送點好處的。 太清一改無為的作風,不但化身出老聃,進入人族諸子的布局中,還親身降臨輪回之主囚禁自己的囚牢。 與從前的無爭相比,現在的太清顯然十分激進,又是另一個極端。 太清看著青年,點了點頭,然后又看向周清,平靜地說出石破天驚的話語, “今日與汝論道!” 第610章 太上忘情 太清是何等存在? 如果說元始是闡釋、彰顯“道”的本身。 那么太清便是賦予眾生有了對“道”的認知。 道一直存在。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說,世無太清,眾生便沒有識“道”的途徑。 其他道祖或許有這能力,卻未必樂意這樣做。 太清不一樣,實實在在將對“道”的認知,寫在了道德經上。 這樣的人物,竟然要與周清論道。 周清此刻的壓力,其實比直面元始還要大。 青年看向太清,一只手攥緊,然后松開,悠悠地嘆息一聲,“周清,太上道祖欲要與你論道呢?” 這件事確實有難以言喻的恐怖壓力,反過來看,何嘗又不是一種億萬劫難逢的機遇。 世間有幾人能與太清論道? 哪怕佛陀貴為道祖,也被太清化胡為佛。 周清說是沒壓力,那是騙人的。 可要說有多大的壓力,那也不見得。 到他這一步,想死難,想輸也難。 當然,要贏,他也沒弄清楚,到底怎么才算贏。 哪怕青玄、太乙,都有各自的訴求。 三清亦是如此。 對于道祖而言,沒有對錯,只在乎自己選擇的道路,能不能走下去。 僅此而已。 所以太清來論道,卻未必是找茬。 周清打算先確認這一點,“這場論道,與老聃開辟人道紀元有關嗎?” 他凝視太清。 太清道人:“如果你想得到這個機會,我可以幫你?!?/br> 周清心道果然。 哪怕太清為老聃出世,早有謀劃,可真當周清要開辟人道紀元機會時,太清也能毫不在意地拋棄自己的謀劃。 這就是太清。 你永遠不知道,祂到底想要做什么。 “我需要付出什么?” 太清道人:“我不是元始?!?/br> 簡簡單單一句話,令太清和玉清元始有了本質的區別。 元始至高至尊,從來都很目標明確,且堅定。 如果說,元始是最高的山,那么太清就是最長的河,貫穿始終。高山要做最高,太清這條河,卻絕不會和高山比高,而是會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