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戰神擄走后 第144節
書迷正在閱讀:兩個女人和她們的國、權座之外不值一提、百鬼妖書、一發入魂的深淵領主、拜見國王陛下、從諸神養老院開始,埋葬異界、茍在巫師世界修地仙、魍魎快遞,送命必達[無限]、召喚最強打工人系統、死遁后我靠無情道飛升了
“跟哥混,保你發大財?!?/br> 第134章 繼紅薯大豐收后,百姓們迎來了花生大豐收,他們以為花生只是普通的果子,雖然喜悅花生的高產,卻不似紅薯那樣瘋狂,畢竟看看紅薯的個頭再看看花生的個頭,難免有所偏愛。 直到凌老板開始大量收花生,他們才知曉,花生居然可以榨油! 花生油的誕生令無數窮苦沾不到葷腥的百姓大喜過望,在這個時代,肥rou比瘦rou價貴,豬板油更是得早起去菜市搶購,百姓肚子里缺油水,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葷。 平時做菜用蘸了油的布擦一擦鍋底,哪家女人要是多用點油,在家會被婆婆漢子罵敗家娘們兒,在外名聲也會臭,罵她是個貪嘴貨色。 誰不想見一見葷腥,肚子里多點油水呢,但生活所迫,大家不得不栓緊褲腰帶過日子。 現在花生油橫空出世,價格算不得低廉,卻是普通百姓咬咬牙買得起的,而且他們相信,隨著種植花生的人越來越多,花生油的價格遲早會降低,總有一天他們每個人都能吃上。 到閉城來的商人們被這一套接一套的新鮮玩意兒弄得心潮澎湃,錢??!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除去花生油,各大酒樓食肆,干貨鋪子,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花生,有生的花生直接賣,有炒熟的香酥可口的花生,還有僅僅放了點鹽巴就香得不行的煮花生。 后面更是發展出多種口味,蒜香味,麻辣味,椒鹽味,油米花生,鹵花生…… 下工后買點花生回家,配著一壺當季好酒,小日子別提多美。 花生風靡一時,成了無數酒鬼喝酒必備的下酒菜。 腦瓜子聰明的人,利用花生做出花生酥等小食,酥香的味道吸引了老老少少前去購買,原本戰戰兢兢試試水的婦人大喜過望,懊惱自己怎么沒多做些。 類似的小攤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凌息順勢開了家粉店,賣酸辣粉,肥腸粉,一開始百姓紛紛繞著走,居然有人賣肥腸,粉條那么好吃的東西,為什么要往里面加屎! 而且肥腸粉還敢比別的粉賣得貴!老板莫不是失心瘋了吧?! 全城百姓統一認定這家店沒幾天就會關門,但當老板站在一口大鍋前,生燃火,鍋蓋尚未揭開,濃郁的香味飄散出來,爭先恐后往路人鼻子里鉆,勾起他們肚子里的饞蟲,啥玩意兒這么香? 眾人伸長脖子張望,鍋蓋揭開,奶白奶白的湯汁在大鍋里翻滾冒泡,里邊煮著什么白色的東西。 他們正疑惑那是啥,突然聽人大喊:“??!那是腸子!” “噦——”眾人下意識反胃。 其實肥腸的味道非但不難聞,反而很香,一股nongnong的rou味兒。 圍觀人群中不少人躍躍欲試,但在他們的觀念里只有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才會吃這些玩意兒,一時拉不下臉進店。 “你這肥腸當真能吃?”一個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走出來問店家。 老板拍拍胸脯保證:“當然能吃,我們處理得很干凈,絕對吃不出半點異味,平日我們自家就愛吃,客人要來一碗嗎?你是第一個,可以免費給你添一碗粉?!?/br> 相當于一碗的價錢吃兩碗粉,微胖男人立刻決定試試,他故意說:“要是有異味,我可不買賬?!?/br> 沒想到老板居然答應了,“行,不好吃不要你銀子?!?/br> 看熱鬧的人們霎時sao動起來,接二連三有幾個人坐下,略心虛地喊:“老板要是不好吃,我們也不給錢??!” 不知是不是老板對自家吃食過于自信,面對類似的話語,他通通豪爽答應。 有他這句話,進店的人越來越多,有抱著好奇心試一試的,也有打定主意管它好不好吃,必須說難吃蹭白飯的。 “嚯!好快!”大家見老板抓了把泡好的粉條進竹簍里,竹簍帶動粉條浸沒入奶白的湯鍋中,來回幾次,再丟入一些時蔬,快速燙軟,翻轉竹簍扣進碗中。 三兩下一碗肥腸粉就做好了,小二將粉端給第一位客人,熱騰騰的白煙撲面而來,筷子攪動間,麻辣鮮香的滋味尚未入口便已將人口水饞了出來。 一位位客人快速吹口氣,迫不及待大口嗦粉,各種滋味在口腔中炸開,酸辣麻輪番轟炸人們寡淡半輩子的味蕾。 即使燙到舌頭也舍不得慢下來,最后連湯底都給喝完了,更別提里面的肥腸。 肥腸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清理得十分干凈,非但沒有半絲異味,反而脆生生的,越嚼越香,遺憾一碗粉里怎么就這么點。 “好吃!老板再來一碗!” “老板,可以加肥腸嗎?” 頃刻間店里熱鬧非常,那些企圖吃白食的人也不好意思在這個節骨眼上嫌棄難吃,肥腸有怪味。 而且…… 他們盯著自己連湯都不剩的碗,摸摸鼻尖,要是真難吃,他們怎么吃得這么干凈? 紅薯粉條和花生方便儲藏,可以放很久,無論海商還是陸地上的商人都很喜歡,船只和馬匹拉著寧王治下的特產送至千家萬戶,迅速攻占市場。 寧王封地的變化,作為鄰居的州府自然最先察覺,他們本打算靜觀其變,可財帛動人心,眼見一輛輛馬車途徑他們地界,前往寧王封地,無數好東西被商賈們帶去遠方高價售賣。 哪怕閉著眼睛也能猜到其中利益,終于,兩地知州暗暗碰頭,細細商量一番,決定去見寧王。 以前寧王醉心軍事,從不插手朝政,朝堂上下皆知他乃一介武夫,最為厭煩政務,在國子監學習那會兒成績回回倒數,騎射課比誰都積極。 今時不同往日,朝中變化波云詭譎,從前無心帝位不代表如今亦是,否則寧王這連番動作是要干什么? 兩位知州打算先試探一二,再另行定奪。 寧王這邊難得迎來客人,皇都那頭同樣迎來了遠客。 皇帝大壽,舉國歡慶,北絨等戰敗國以及周邊一些附屬小國,帶著奇珍異寶前來賀壽。 此次壽宴,既是為皇帝賀壽,亦是揚大盛國威,順便收些貢品。 畢竟之前連年征戰,舉國上下必須節儉度日,戰爭獲勝后再無理由阻攔世家貴族享樂,前些年不能擺在明面上的奢華,變本加厲鋪張浪費,窮奢極欲。 皇帝作為貪圖享樂的領頭人,上行下效,沒錢就征收賦稅,饒是如此,手頭也日漸發緊。 這些趕來賀壽的他國人,正正好解了皇帝燃眉之急。 可惜,皇帝萬萬沒想到,此舉非但沒能解他燃眉之急,反倒引火燒身。 · “小妹,父王有意讓你和大盛聯姻,晚宴時你瞧瞧大盛的皇子,有沒有合你心意的?!弊咴诮稚先缟桨憧嗟哪腥硕?。 走在前方模樣嬌艷的女子,一襲紅裙,行動間宛如蹁躚的蝴蝶,美得叫人移不開眼。 “我才不要嫁給大盛的皇子,他們肯定連我一只手都打不過,我要嫁給霍琚!”女子皺了皺鼻子,語氣嫌棄。 大王子揉揉太陽xue,“我承認霍琚很厲害,可他上次傷了你的肩膀,你居然還不死心?!?/br> 女子揚起下巴,“說明他一視同仁把我當對手,沒有因為我是女人就看不起我,和那些自以為是的臭男人不一樣?!?/br> 大王子無話可說,攤攤手,“好吧,如果他沒有成親的話,我可以幫你求一下大盛皇帝為你們賜婚?!?/br> “你不許去!我要霍琚心甘情愿主動娶我!”女子高傲地仰著臉,神情堅定。 大王子覺得他meimei實在難伺候,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霍琚對他meimei有意思,早在西北多次交戰中就兩情相悅了,可霍琚哪次不是提刀嚯嚯向他妹。 “哪兒來的刁民,好大的狗膽,定北將軍的馬車都敢沖撞!趕緊把人拖走!”小廝滿臉不耐煩一腳把人踹翻,吩咐車夫把倒在馬車旁的漢子拉走。 車夫伸手拉拽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漢子,漢子緊緊護住懷中的孩子,孩子面色漲得通紅,似是得了急病。 “霍琚!你我曾一同出生入死,如今不過是求你救我孩兒一命,你不肯就罷了,何故羞辱我?!”男人字字泣血,咬牙切齒地爬起來。 “慢著?!避嚭熛崎_,露出一張俊朗無雙的臉,男人一襲紫衣,雍容華貴,周身透出世家公子的高人一等。 他自腰間解下一枚玉佩,“刁奴不懂規矩,冒犯兄臺,這枚玉佩就當賠罪,應該夠給令郎治病了?!?/br> 隨手將玉佩扔過去,男人一把抓住,用力握緊手中物件,沒再說話。 車簾吹落,阻擋周遭百姓視線,不一會兒馬車徐徐駛離。 “那就是戰神霍將軍啊,生得真俊?!?/br> “是呀,陛下封了霍將軍為定北大將軍,原本傳言要賜婚一位郡主,后面不知怎么回事不了了之了?!?/br> “剛才是怎么回事???那人真是將軍出生入死的戰友嗎?將軍的態度是不是太冷漠了一點?” “誰知道,指不定是碰瓷的,霍將軍名聲那么響,被碰瓷不拆穿對方還給人玉佩治病,霍將軍真心善?!?/br> “就是就是?!?/br> 不遠處目睹全過程的大王子兄妹,表情各有不同,大王子嘀咕:“霍琚現在咋變得文縐縐的?!?/br> 兩人以前經常交手,在大王子的印象中,霍琚沉默寡言,說話干凈利落,身上的戰甲與自己相似,并未看霍琚穿過什么顏色鮮亮的衣服。 不過興許戰事平息,霍琚在這錦繡堆里生活了幾年,被世家貴族同化了。 一想到霍琚可能沉溺在溫香軟玉,紙醉金迷,再也拿不起刀槍,大王子五味雜陳,憤怒惋惜并竊喜。 他從未放棄過卷土重來,但凡被他抓住機會,他不介意撕破和平條約,再次進攻大盛。 “他不是霍琚?!迸用碱^緊皺,聲音冰冷。 第135章 兩位知州沒預料到寧王竟如此心胸寬廣,甘愿將紅薯分享出來,并且派人隨他們回去教百姓種植紅薯。 二人忐忑地來,滿載而歸地回,無論寧王此舉是否為了拉攏他們,好處他們是切實占到了的。 回憶當初,朝堂上下誰提起寧王不說一句玩世不恭,念書倒數第一,成天招貓逗狗,舞刀弄棒,沒半點皇家子弟的威儀,所有人斷定他將一輩子是個腦袋空空的莽夫。 反觀現在,寧王封地內經濟越發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儼然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樣,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閉城如今比域陽更像皇都。 “眾位皇子中,寧王竟才是那胸懷天下之人?!?/br> “是啊,老夫當真有眼無珠,這么多年沒能看出寧王的與眾不同?!?/br> “興許是寧王偽裝得太過完美了吧,未曾察覺的應該不止你我二人?!?/br> “也是,五皇子與寧王向來不對付,若寧王不裝成無心皇位的樣子,恐怕會被針對得更厲害?!?/br> 返程途中,兩位知州低聲交談,“于大人,您對寧王怎么看?” 車廂內光線昏暗,另一位留著胡須的中年男子神色肅穆,二人目光交匯,一切盡在不言中。 · 凌息忙生意忙得團團轉,因為兩州知州上門拜訪,寧王特意撥了批人幫助兩地百姓種植紅薯花生,凌息順勢安排人到兩州開設分廠。 紅薯花生作為重要的新型經濟作物,凌息希望它們能種遍全國,盛弘新有著同樣的期許,到那時他的子民將不必再日日挨餓受凍。 從頭至尾盛弘新沒有半點藏私的意思,光明正大將紅薯進獻給皇帝,他以為很快就能得到全民種植紅薯的消息,結果石沉大海。 他不信邪地通過外公給宮里遞消息,事關無數人的溫飽,盛弘新不可能輕易放棄,然而,沒過多久他收到外公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