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聽到大哥的話,丁義眼前一亮,他上次其實就想去。但他也知道,大哥是家里頂梁柱,哪有老大輪不到,輪著他的? 在聽了大哥說他被留校任教后的待遇,丁義要說心里一點想法也沒有,那才是假。 誰不想往上走,把日子越過越好呢。 丁義希冀的看去,丁老漢愁容滿面。 他兩子兩女,兒子都成親娶妻,女兒也都嫁了出去。 他家的人口在村子里,算是少的。 也就是因為這樣,丁老漢才愁啊。 “你后面在學院里教人,肯定是不回來的。老三也去了,家里的地怎么辦?” 是啊,地離不開人。 要是都走了,地里活誰干呢? 不種地,一家子又吃什么? 丁義失落垂下了眼簾,心里也清楚了他爹的意思。 對此,丁仁早有預料。 “沒事的爹,三弟可以學做腌菜或是做醬。這些在家也能做,就是要的鹽多些。做好了,也需要時間。農閑的時候可以周邊村子賣一賣,或是拿去城里,賣給飯館也不是不行?!?/br> 丁仁又想了一下,“學做其他的小吃也可以,農忙賣不了,農閑能賣啊。反正農閑的時候,也要出去找活干?!?/br> 丁老漢聽著有道理,丁義眼睛又亮了起來,期待的看向他爹。 兒子心里想什么,做爹的哪里看不出來。丁老漢看向三兒子,說道:“成,等那學院招人的時候,你也去選一個學?!?/br> 丁母看著三兒子高興的蹦起來,她也松口氣,拿著背簍去灶屋。 進去后,她靠近了三兒媳,把背簍里裝著紅燒土豆燉牛rou的大海碗端出來,輕輕的放在灶臺。 “行了,快抹抹眼淚。你大哥和你爹說了,叫老三后面也報名去學?!?/br> 王花吃驚的抬頭,臉上眼淚還沒干呢。 這事好事,是她夢寐以求的好事,但也有邁不過去的擔憂。 “他走了,家里地咋辦???” 丁母說:“學了手藝,農閑的時候出去擺攤?!?/br> 這樣不耽誤農活,又能有一門賺錢的營生,王花喜笑顏開,給灶膛里添柴火,“這樣好?!?/br> 丁仁進屋后,從腰帶內側縫著的暗袋里掏出一串銅錢,他交給妻子劉芳,“這是買東西剩下的,你收著留用。遇到賣那麥芽糖的貨郎,給孩子們買些甜甜嘴?!?/br> 劉芳把銅錢收下,“他們吃過了糕點,怕是要天天記著糕點的味道。哪還能想麥芽糖呢?!?/br> “那下次回來我再買?!闭f著,丁仁又掏出一根紫色的發帶,“給你的?!?/br> 劉芳看著漂亮的發帶驚訝的捂嘴,“這色真好看?!?/br> 摸著發帶,就知道料子也好。那上頭還繡著花樣呢。 劉芳想著這東西肯定不便宜,心里高興丈夫記著自己,但就是忍不住心疼錢,“我有發帶用,你說你花啥冤枉錢啊?!?/br> 丁仁笑著看妻子,“沒花冤枉錢,我覺得你帶著好看就買了?!?/br> 丁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了頓晌飯,丁仁帶回來的那碗燉牛rou,丁家人吃的滿嘴留香?;匚兑幌?,都是軟爛入味的牛rou咸香,還有綿軟有味的土豆。 最后的湯汁,都勻了給孩子們泡飯吃。 孩子吃的那叫一個噴香,臉都埋碗里去了。 吃完晌飯后,村子里的人就登上了丁家的門。 不僅是丁家,孫家和趙家也是一樣。 丁仁自然沒有對村民說他留校任教的事情,更沒說待遇。 而村民們問丁仁的那些,其實之前趙曉都講過。只是他們那時候憂慮太多,即便是聽了,也沒有聽進心里去,光想著各種不好的情況了。 村民們得知學院真教東西,最關心的便是還會不會再招人。 “會,具體的時間師父還沒說,但肯定會招人的?!?/br>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村民們終于放心了。 還有機會就好。 …… 學生們離開的時候,黎小魚專門和在辭州的學生們說五天后再來。 黎九章那天會讓人帶著他們去互市看鋪子。 要是愿意在那邊支攤子,會給他們統一安排。 要是不愿意,他們可以回來,自己找地方支攤子。 孫山石和趙二狗學的不是小吃,是豆制品的制作,他們不用去。 而這兩家人在家里商量了幾天,決定兩家一起做這生意。 十幾種的豆制品,光靠一個人根本就做不來。兩個人一人做一半,種類豐富,賣的也能更多。 兩家人決定好之后,孫山石就去了麻辣燙鋪子。 現在鋪子里的一應事務,由李山野打理。 此前黎小魚對李山野說過,要是學生過來問定不定豆制品,就按著鋪子里用的量去定。 麻辣燙鋪子豆制品用量還不少,孫山石來詢問是否訂購后,李山野一連串報了不少。 每一樣每天都要十斤。 這對目前的孫山石他們來說,是一筆大單子。 雙方找人寫了契書畫押,李山野給完定金,孫山石就快速回村,著手準備。 到了去互市的日子,黎九章身為官員不能隨意離開清云府,只能派小吏護著人去。 小吃美食城是黎小魚提出來的,黎九章與定安侯聯系按著黎小魚提的去建小吃美食城。 黎九章讓黎小魚這次也跟著去一趟,看看有沒有地方需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