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舉路 第310節
安望飛想起此番經歷,心里只覺得痛快極了,害人者人恒害之,他們將陳清的家產榨干之日,留其孤女在人世煎熬之時,只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這一日吧? 此行不過短短三日,可對于徐韶華一行人來說,這案子壓抑的讓人只覺得恍如隔世。 因為此案太過慘烈,且陳慕云又用了一種世人難以想象的手段報復回去,一時在京中掀起波瀾。 就連朝堂之上,也對此事激論不休,有認為陳慕云手段狠辣,毫無女子應有的溫良,應即刻處死,以儆效尤。 也有人認為,陳清夫妻死的慘烈,且其女明知生母身亡有異,如今報復也是出于孝道,亦是情理之中,故而小懲大誡便是。 如此兩方爭論不休,唯獨最前面的四位權臣垂眸不語。 右相乃是半月前便回歸朝堂了,蓋因安王察覺平南侯有與右相私下勾結的跡象,為防右相借平南侯之手重回朝堂,二人聯手將他拉下去,故而他提前一步與右相和談,最后又以即將殿試,右相為百官之首,卻不出席,于禮不合為由請景帝準許右相還朝。 為這事兒,平南侯和安王連著打了兩個大朝的口水仗,最后景帝這才點頭同意。 平南侯被氣了個半死,安王心里也不由冷哼,他就知道平南侯這老小子,看著濃眉大眼的,內里也是個jian猾! 當他不知道,若是右相和平南侯聯手之日,便是自己的忌日嗎? 為長久之計,一時得失又何妨? 右相對于安王的和談并未拒絕,待他歸朝第二日,便將當初戶部的文書蓋上了督軍大印,完成了應有的流程,也將戶部眾人從刑部大牢里放了出來。 是以,近日原本是朝堂上最風平浪靜的一段時間。 但陳慕云的事不得不決斷,最后還是由右相拍板: “陳氏五人,暴行累累,罄竹難書,判斬立決,陳氏所為,雖有偏激,但其情可憫,罰銀二百?!?/br> 二百兩銀子,對于一個農婦來說,也是足以要了她一條命的,可正因法理未載,右相又不曾下令要了陳慕云的命,正好介于二者之間,如此重金責罰,對尋常百姓也有警示作用。 此言一出,原本爭執激烈的雙方一時也都偃旗息鼓。 可讓眾人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陳氏最后竟然真的交上了這筆罰金。 原來這二百兩銀子乃是劉獵戶多年打獵積攢下來的,早年他曾與一猛虎殊死搏斗,丟了半條命,卻也將老虎打死,最后他更是直接將老虎的拆分了賣了,倒是賣了一個高價。 大理寺外,二人雖是只有數日未見,可內心的躊躇與煎熬對他們來說仿佛重活一世。 “劉大哥,那可是二百兩銀子啊,我不值,我不值的!” “云妹,休要胡說!是我沒用,這么些年也就攢了這么點兒銀子。這銀子本來是想娶你后給你買大院子的……不過,只要你好好的,銀子還能再賺?!?/br> “劉大哥!” 陳慕云那張不再年輕的臉上,淚珠滾滾而落,劉獵戶兇狠的面容上,不知何時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二人相視一眼,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分,日光融融,兩個不再挺拔的身影,漸漸遠去。 …… 陳家村案告一段落,京城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又轉為不日即將公布的杏榜。 會試三年一度,且此番前來的舉子人數眾多,往往需要半月,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評閱考卷。 但今年會試考卷一到諸閱卷官的手里,眾人便不由得眼前一黑。 究竟是誰說這位陳大人是個溫厚的性子?! 究竟是誰???! 一問試群英,從古至今何人敢用? 又有何人有陳大人這般……不怕死的氣魄? 可也正因如此,讓本次評卷的難度進一步提高了,可以說,此番考生的上榜與落榜,或許就在一線之間! 十八名閱卷官絲毫不敢懈怠,用了整整二十日的時間,這才將兩千余名考生的答卷由每位閱卷官具閱了一遍。 力求此番會試,可以盡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如此他日對圣上和此屆考生也能有個交代。 但如此繁重的工作,在最后的三日里竟是生生將兩位年事已高的翰林累的昏了過去,可即使如此,給同僚塞了一片參片,也要爬起來繼續看卷子。 時間稍縱即逝,轉眼已經來到了三月初七,這一天,所有的閱卷官都已經將考卷閱覽一遍,在他們的商議下,選出了兩百一十份考卷,送入簾內。 而此時,陳庭齊與譚越書二人也已等候多時了。 譚越書看著那厚厚的幾盤考卷,心里微松了一口氣,看這人數,這次倒是也能交的了差。 隨后,二人便一人占據一方書桌,開始查閱考卷起來。 因本次其他題目舊題居多,是以大多數是一些陳詞濫調,而能在兩千余名考生中,被選出來的這兩百份考卷則是以遣詞用句、入題精妙等多方位進行評算。 而這里面,兩位主考需要重點查閱的是被十八位閱卷官共同推舉出來的前十名考生。 一般來說,這十名考生不會被主考輕易否了,且本次會試的會元、亞元、經魁也自其中決出。 這會兒,陳庭齊和譚越書各自取了最上層的五份考卷,不得不說,這千里挑一的考卷比之尋??忌鷮嵲趧倨涠嘁?。 且這十位考生的文風各不相同,只單單看他們的行文,便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沉浸進去。 陳庭齊這會兒表情微微和緩,他率先拿到的這份考卷居首卷,可以想見乃是十八位閱卷官共同認可的一份。 這位考生文風醇厚,無論是經義、還是詔誥表、亦或是策問都可稱一句錦繡文章,仔細讀來,頗有韻味。 但陳庭齊還是將注意力放在了那道論心之問,只是這一讀,卻是讓陳庭齊的眉頭不由自主的微微蹙起。 蓋因其以大公無私切題,又以古今賢人佐證,用詞很是典雅中正,但卻對于私心進行了極大的抨擊,認為為官者不應存在絲毫私心,否則便是有違為臣之道。 陳庭齊將最后一句讀完,一時不由得陷入沉默,他明白閱卷官為何要將此卷列為首卷的用意。 世人都講究中庸,這考生想來是會揣摩主考的心思,這才寫了這么一篇中正平和的文章。 可是,這么一篇稱得上璧坐璣馳,蹙金結繡的好文章,在陳庭齊眼中卻只有空洞二字可以形容。 他陳庭齊既然敢以此為題,便是要考生敢說真話,說實話,而非是用這樣精妙的語句遮遮掩掩,那他也不必論私心了。 隨后,陳庭齊直接將這份考卷擱置一旁,繼續翻看起其他四份,待看完,陳庭齊的眉頭皺的幾乎可以擠死蚊子。 反觀一旁的譚越書,神色卻十分舒緩,甚至眼中還蘊起一絲笑意,待譚越書抬起頭來,這才發現陳庭齊的臉色并不好看: “陳大人,您這是怎么了?這前五份皆是千里挑一的好文章,您怎么……” “美則美矣,卻無一人敢說句實話。若是人當真毫無私心,就該在山林之中隱居,何必受著九天六夜之苦,爭這功名?” 陳庭齊心中嘆息,如今朝堂之上,敢說真話,說實話的官員少之又少,他瞧著圣上如今也要立起來了,私心里還是想要趁自己致仕前,能為圣上選取一批可用之人的。 但如今朝堂之上,權臣當道,他不求這屆考生他日入仕后敢當庭辯駁,可……也當有自己的氣節才是啊。 譚越書聞言,笑著揚了揚自己手中的考卷: “那陳大人不若看看我份考卷,雖然這考生被排在第十,可我觀其其他題目的作答,可堪點為會元才是?!?/br> 只是,此子的論題實在太過引人爭議,想來也是因此,這才被放在了第十名。 陳庭齊看了前五,心中已然失望,可聽譚越書這么說,倒是勉強打起精神,接過考卷展開一看—— 第174章 陳庭齊這一看, 整個人便不由自主的激動起來,全篇千余字,一氣呵成, 可卻讓陳庭齊越看越激動, 等到最后,他竟是忍不住直接一拍桌案: “好!好!好!” 一聲高過一聲,足以想象陳庭齊有多么激動, 考卷在他掌中都不由得抖了起來, 譚越書也不由得微微一笑。 看來, 他與陳大人倒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以私論公, 妙極了!既有求功名之心, 坦坦蕩蕩又何妨?我大周朝堂之上,若能多些這樣敢說敢做的官員, 也不至于如今……” 陳庭齊話頭頓住, 但是面上的激動之色未曾減退,反而那激賞卻是越發濃烈,他不禁撫了撫須: “本官如今五十又六,若是再撐些年頭,屆時如若他仍初心未改, 本官便是拼著這烏紗不要, 也定送他青云直上!” 譚越書:“……” 不至于,不至于! “咱們大周朝堂又不是什么龍潭虎xue, 哪里需要您這樣的年歲沖鋒陷陣?” 譚越書不由笑著說著,隨后點了點這份并不被其他閱卷官看好的考卷: “那您這是定下來了?” 陳庭齊點了點頭, 那雙滿是皺紋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就他了。至于其余考生, 待你我將其他考卷看過后,再行定奪?!?/br> “是?!?/br> 隨后, 二人這才用了近三日的時間,將這兩百余份考卷看完,陳庭齊直接否了九十七份,譚越書救都救不回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原本被點中的考卷越來越薄。 等到最后,譚越書看著剩下的一百一十三份考卷,連忙道: “陳大人,陳大人,足夠了,足夠了!若是此屆貢士低于當初先帝首屆恩科取中貢士,只怕對圣上聲名有礙??!” 陳庭齊聽到這里,這才收了手,但還是忍不住道: “唉,趨炎附勢之輩,即便入仕,也不過是為人驅馳,以至朝堂風氣越發腐朽……” 譚越書一邊應和著,一邊忙將那一百一十三名考生的考卷按照順序收起來,遂轉移了話題: “水至清則無魚,陳大人不必這般憂慮,圣上雖然年少,可到底是虎父無犬子,如今也并非全然沒有可用之人呢?!?/br> “話是這么說,可是泥潭豈能飼潛龍?先帝仁德,吾受先帝恩澤良多,只盼著我大周能如先帝當初所期望的那樣,海晏河清,國泰民安?!?/br> 譚越書聞言,眼中也不由得閃過了一絲悵然,隨后他笑吟吟道: “陳大人,前些日子下官與圣上講經,講到《五千言》,中有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圣上問下官,此言何解,下官答:治國之道,理應張弛有度,火候不應有所偏差,如此方為長久之計?!?/br> 陳庭齊看向譚越書: “那圣上如何說的?” “圣上說,下官說的對也不對。治國大事,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長久。若烹小鮮,當重火候,可最最重要的卻是火。 而天子,便是那一撮火苗,火不滅則終有烹成之日,日復一日,代復一代,子子孫孫,薪火相傳,縱有所阻,不過風沙迷眼,且行且歌便是?!?/br> 陳庭齊一怔,隨后不禁潸然淚下: “圣上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