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舉路 第277節
朝中的文臣大都得理不饒人,無理都要爭三分,武取義本來還怕徐韶華不能服眾,這才特意將眾人聚在一起,卻沒想到他三言兩語便讓最莽撞的李武直接服氣了。 “行了,李武你也改改你那臭脾氣,要是再有下次,軍法處置!” “是,將軍!” 李武聲音洪亮的應了一聲,隨后武取義這才說起正事: “此戰乃是軍師與本將軍試探之戰,試的便是這懷義軍和其背后的傲舜國有幾斤幾兩!” 武取義這話一出,眾人不由嘩然: “真,真是傲舜國和懷義國又聯手了?” “格老子的!遲早剁了懷義國這群背信棄義的雜碎!” “百年之盟而今也才不過二十年,懷義國欺人太甚!” …… 主帳之中,眾人直接炸了鍋,若非方才柴副將吩咐親衛在不遠處守著,只怕這會兒其他兵將就要沖進來一探究竟了。 武取義看著眾人亂成一鍋粥的模樣,心里不由嘆了一口氣,這就是他為什么要一直將此事壓著的原因了。 當初傲舜國一支三棱箭直接擊穿了大周兵將的盔甲,也擊破了他們迎敵的信心。 先帝為此,這才想出了陣亡兵將名冊之例,換得十一萬視死如歸的大軍,這才將傲舜國驅逐出境。 “想必,此前你們這些和懷義軍交手過的人都對此事有所猜測吧?” 武取義這話一出,眾人面面相覷,但也有幾人默默不語,武取義看在眼里,隨即道: “不過,今日鐵原一戰,全須全尾的回來了,也說明傲舜之箭并非不可戰勝?!?/br> “是了,老李都妥妥當當的回來了。老李啊,你不地道,有這好事兒也不告訴兄弟?!” 李武一巴掌拍在了李鐵原的肩膀上,李鐵原抖了抖肩: “去去去!老子能知道什么?還不是將軍怎么安排就怎么辦?” 下一刻,眾人紛紛眼巴巴的看著武取義: “將軍,您說句話??!” 那一個個幽怨的語氣,若都是美嬌娘,武取義定然頗為受用,可這么一群糙老爺們,武取義用了幾息這才將身上的雞皮疙瘩抖落。 “看老子作甚,老子都說了,這事兒是老子和軍師安排的,軍師提出,老子下令,有話問軍師去?!?/br> 武取義這話一出,徐韶華只覺得眾將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下一刻,眾人異口同聲道: “請軍師賜教!” 徐韶華不由得動作一頓,隨后不緊不慢道: “其實,此事不難發現,此前諸君乃是被一葉障目所至。據我所知,兩軍征戰,彼此的武器往往是最佳的戰利品,可當年傲舜國敗逃,其大名鼎鼎的利箭在我大周軍隊之中卻寥寥無幾。 此番我來的巧,正好汪千戶以身帶回了一支,而其箭簇制作工藝的粗陋與二十年前相比,毫無改變,諸君可知這意味著什么?” “傲舜國君主正值壯年,雖然傲舜國嚴寒,可其子民卻人皆可兵,十分好戰,如此利器怎么會一直毫無寸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r> 徐韶華簡單的說著,隨手在他放在腳邊的箭筒里抽出了那支還沾著血的三棱箭: “制箭同樣如此,傲舜國無法提升其品質工藝,且鋼制箭簇較之鐵制箭簇的制作繁瑣程度十分之大,于戰中不過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罷了。 正因此,我推測這樣的利箭傲舜國內并不能量產,商長陵乃商善之子,此番攜百人出戰,這樣的箭矢也不過三百余支?!?/br> 徐韶華看了武取義一眼: “將軍說過,尋常弓箭手攜箭不下三十支,如此看來,傲舜國對于這樣的箭矢很是節省啊?!?/br> 徐韶華這話一出,李武直接站起來罵娘: “啥玩意兒,這狗屁傲舜國跟咱們玩兒陰的?這是打量著他們之前用這東西坑過咱,現在還想要故技重施?!” 武取義聞言臉色也不由有些難看,但他還坐的住,可李武直接便要扭頭朝外沖去: “要是這樣,看老子不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李武,你給老子回來!” 武取義怒吼一聲,李武步子頓住,身上的鏈甲發出一陣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可他本人卻是站在原地,梗著脖子沒有回頭。 李武曾有一兄,兄弟二人年幼失孤,相依為命長大,二十年前,其兄便與傲舜國之戰中喪命,李武長大后卻又毅然決然的入伍參軍,用了十年時間這才坐到千戶之位。 對他而言,他和傲舜國有著血海深仇! “李武大人莫急,縱使傲舜國之利箭不能量產,可按此前之戰推算,他們手中至少也有一批數量不少于十萬的箭矢。 此番,他們借道懷義國,可能無法將其全部帶上,但若是單純以□□俗身去面對,那可要虧大了?!?/br> 徐韶華這話一出,李武直接回過了身,懵懵道: “難不成軍師還有別的法子?我軍之中,重盾軍只有千名,他們手中用的革盾最多能接五支箭,那箭的重量又不重,十萬支帶不過來,兩三萬支總是有的吧?這不還是沒法打嗎?” 李武說著,有些煩躁的擼了擼頭發,但還是一屁股坐回了原位,徐韶華只含笑看著李武: “李武大人莫急,若傲舜國之倚仗不過是這些利箭罷了,那我們不妨也借來使使就是了?!?/br> “借來試試?” 眾人一下子愣住了,就連武取義都不由追問道: “徐郎君這話是何意思?傲舜國那群雜碎雖然下作了些,但也不是傻子??!” “就是,他們定然不愿意借,否則,哼哼!” “這一次,由不得他們不借?!?/br> 徐韶華匆匆抿了口茶,這才緩聲道: “那商長陵便是此事最好的引子?!?/br> 武取義還有些不解,一旁的柴副將直接開口道: “難不成,軍師在與其打賭之時,便已有妙計?” 徐韶華微笑看向柴副將,點了點頭,一旁的眾將領這會兒急的抓心撓肝,隨后柴副將這才簡單說了一遍。 李鐵原沉思了一下,這才看向徐韶華: “商善自詡愛兵如子,若是他連商長陵都不愿意救回去,只怕會在軍中威信大失啊。 不過,小小賭約而已,哪怕軍師輸了,只要對賭之人不存在,那這場賭約也便不存在了?!?/br> 李鐵原說的輕描淡寫,可卻袒護之意十分明顯,倒是讓徐韶華有些哭笑不得,隨后徐韶華開口道: “不,李大人,我以為商善不會在此時出兵。傲舜國較之我大周更為苦寒,對于我大周百姓稱得上苦寒的邊塞,對他們卻是習以為常。 若是他們在寒冬之時,與我大周交戰,配合上他們的利箭,不知李大人以為其勝率幾何?” 李鐵原一愣,若是他們不知這傲舜三棱箭的貓膩,若是他們在最冷的時候交戰…… 天時不予,地利不存,人和盡失。 此戰,必敗。 不光李鐵原想到這一點,其他人這會兒也是紛紛倒吸一口涼氣,武取義也不由得深深看了徐韶華一眼: “軍師啊,前頭是我老武瞎了眼,未曾識得金鑲玉!” 武取義只看徐韶華寥寥幾句,便直接抽絲剝繭,將傲舜國的盤算點了出來,便知此事并非是少年這兩日才想到的。 武取義不由得想起與少年初見時的模樣,或許……那時候少年便對傲舜國的意圖有所猜測,這才親自前來一趟。 “將軍不必如此,還望將軍恕我此前未曾直言之罪?!?/br> 徐韶華如是說著,可武取義哪里敢怪罪,軍師不說,不也是有所顧忌嗎? 若不是這次長武坡之戰打贏了,自己也無法對軍師全然交付信任不是? 李武看看這個,看看那個: “可是,那商長陵到底是商善的親兒子??!” 徐韶華聞言抿唇一笑: “是親兒子不假,可是不是放在心上的親兒子便未可知了。況且,李武將軍可知此番為何可以生擒商長陵?” 那到底也是商善之子,非庸碌之輩。 李武兩眼一抹黑,一旁的衛知徵這會兒試探開口: “我聽說,將軍派的重盾軍乃是大軍中最好的一批,難不成是其貪欲作祟?” 徐韶華贊賞的看了衛知徵: “明樂兄說的不錯,不過,此乃其一,這其二,便是那被我軍收繳的三百余支箭。 諸君不妨想想,此前你們面對這樣的箭,可是大部分人都會盡可能拋棄重物離開? 而這一次,孫百戶和李千戶合謀圍剿商長陵,可是帶著盾和其上的利箭離開。射空的箭和精良的裝備,便是此戰最好的誘餌?!?/br> 徐韶華話音落下,柴副將不由得撓了撓臉: “嘶,這仗還能這么打?” 這么想想,他們之前的仗打的有些太直白了。 武取義也不由得抓緊了椅臂,看著徐韶華的目光中滿是欣賞: “好一個攻心為上!” 李鐵原這時也不由得嘟囔道: “我就說那商長陵跟個傻子似的直接沖,原來是這小子太貪了!” 眾人一時哄笑,主帳的氣氛一時也變得輕松起來。 徐韶華略等了一會兒,這才繼續開口: “同理,商長陵因為貪欲而敗,但商善……也會因為貪欲而放棄商長陵。 若無這批裝備精良,卻移動緩慢的重盾兵和他們盾牌上的箭,商長陵不會追擊。 若無勝率十足的兩國大戰在前,商善不一定不會救他的兒子,可惜,這么一個大好機會,傲舜國蟄伏二十載醞釀而出的大計,商善豈敢因一己之私,打亂整盤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