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1999:開局被清冷?;ㄗ?/a>、重回娛樂圈、女巫雜貨鋪經營指南、咸魚女配被大佬飼養后[快穿]、渣女她翻車了[快穿]、貴妃種田日常[清穿]、發情期(兄妹abo)、指哪打哪[電競]、在恐怖游戲里撿的男友們奇形怪狀、小怪物和他的喵主子
當然,也有人反駁,國家是絕不會變成那樣子的,因為末世移民后,美食視頻,菜譜這些都還保留著呢,哪里至于淪落到那個地步,小說是無稽之談啦。 言歸正傳,在宣布線下莊園商城下線,供銷社會開始上架莊園出產的物資后,大家就期待起來了,哪怕這些物資國家并沒有表明是列入低價供應糧里面的,還是無法澆滅大伙的熱情。 誰叫末世這么久,都沒吃過幾次正常食物呢。 同時,也不忘催國家開放更多的賬號,他們也要去線上莊園賺取金幣購買食物。 現在很多人在現實都很少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打零工,有工作就去干,沒工作就家里蹲。 聽起來似乎不太好,但實際就是如此,希望星一窮二白,能創造的崗位太少了。 之前為了最大程度保障每個公民每個月都能賺到購買低價營養液的積分,國家國營廠子招聘臨時工都是計算著來的,不然早有很多人連低價營養液都買不起。 現在嘛,現實還是這種情況,這無法避免,但卻多了個選擇,可以到異界去打工。 之前國家限制玩家登錄,是因為莊園剛全面解鎖,驟然涌入太多勞動力怕莊園崩潰,滿足不了那么多玩家的需求。 而現在,在度過最初的全面解鎖階段,國家就很需要人手了。 除去日常種田工作,和原有的工廠勞作,現在還需要人手造船,需要人手打撈海草,捕魚,需要人手養魚養海草,需要人手探索附近海島,搞收集,搞土地勘探分析,需要人手修建飛機場,需要人手尋找礦產尋找資源…… 總之,這個時候相當于國家開始要起飛階段,在沒了之前的土地限制,國家能搞的事情多得很,需要的不僅僅是大量人手,還有大量的人才。 而有周邊海域和海島的糧食供應,國家可以再開放不少賬號。 當然,前提是依舊要通過四本管理條例的考核。 其實莊園發展到現在,這四本條例有些地方已經不適用了,華盟的相關部門也在根據莊園實際情況刪改增補,所以,那些之前還沒通過考核的,需要重新背誦新的條例;那些個通過考核的,也要再考一次,就是之前的玩家,也還是要考的。 當然,這些已經擁有賬號的玩家不會要他們立刻背誦通過考試,會給他們留時間,如果在規定時間內還沒完成,才會限制他們登錄。 雖然有的玩家會厭煩再次背誦考試,畢竟一般人都不喜歡考試,但沒辦法,國家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管理莊園,不能因為需要人手就在這方面放松,不然的話,即使把人放進來,沒準還是給莊園添麻煩。 所以,無論樂意與否,都是得再背一背,考一考的。 已經擁有賬號的玩家備考沒那么積極,但是現實中其他從沒擁有過賬號的,哪怕心里再不喜歡考試,那依舊是卯足而勁頭拼了,他們已經錯過了之前進入莊園的機會,比很多玩家落后一截了,再不好好抓取這個機會,拖拖拉拉,如果未來莊園有什么變化,豈不是又得上不去? 他們被之前賬號緊張的情況弄得害怕了,備考勁頭是足足的,很快就有人通過了新版四本條例的考核,拿到了賬號。 順利上了莊園后,看到莊園的太陽,看到莊園的美景,看到莊園不同于希望星的勃勃生機,都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來這莊園,是值了! 當下呼朋引伴,督促身邊的家人朋友也趕緊背誦趕緊考,就死記硬背的東西,又不需要考主觀題,真有心,哪能那么難! 當然,這話僅適用于華盟人和擅長華語的,外國沒學過的,就挺難的,學得很是痛苦。 這種時刻,就很羨慕藍盟人,因為人家全國從小學華語,華語跟他們第二母語都差不多,等到華盟一開放賬號,藍盟人就刷刷刷熬夜背誦熬夜考試,并且是全國都如此,打仗搶食物搶地盤都是假的,每個藍盟人一心背誦一心備考,整個國家平和得不得了。 藍盟的最高領導人,還是四個外國最先通過考試登錄莊園的呢,還在線上和華盟領導人來了個會晤。 消息傳出去讓合盟他們聽到,這些個領導人就不干了,華盟偏心得也太明顯了吧,竟然讓藍盟的最高領導人上去莊園,都不給他們開放賬號。 華盟:我們是公平的,考試通過的就有賬號,各位早點考,我們還能早點線上面對面開會,探討一下五國聯合問題。 一直等著華盟送賬號的合盟&水盟&耶盟:…… 好的這就考——水盟&耶盟 合盟:你們不要面子的嗎?領導人不該有特權? 水盟&耶盟:食物最重要,其他靠邊站。 合盟:…… 第53章 建設星球第四十二天 053. 末世剛開始的時候,國與國之間就有考慮過聯合的事情,只是后面雨天末世越發嚴峻,動植物滅亡,資源不斷減少,各國的資源又差距過大,聯合的事情才不了了之。 而現在,各國之間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和從前不一樣,華盟有了異世界莊園,就相當于有了資源庫,資源不再是分給了別人,自己就完全沒得用。同時,其他國家卻是資源即將告罄,特別是糧食資源,若不能從水藍星那里獲得,便面臨餓死的境地。 可水藍星的海域卻出現了寄生蟲,并且根據駐扎在水藍星那邊的科研人員反饋,目前水藍星的寄生蟲仍然在高速發展中,被污染的海域范圍正在擴大,科研人員不辭辛苦,頂著風險研究,依舊沒有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