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71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是明君!、非常規事件調查組、漂亮炮灰美又癲,沙雕勇闖娛樂圈、死遁重啟后,人人都以為我是幼崽、喜歡成績好的?早說啊、睡前小甜餅短篇集、作精少爺下鄉,村霸你別太寵了、【古惑仔】兄妹 靚坤同人、在卡牌世界造機甲、勸你不要得罪我
第409章 選曲的初衷 《紅磨坊》可以說在花滑賽場上, 每個賽季都要見不下一次。 順口溜嘛,“歌魅遍地走,羅朱滿天飛, 卡門假面一堆堆”,《紅磨坊》與提名的這些, 還是有得一拼的。 只說這個比賽里, 隔壁雙人就有一個滑《紅磨坊》, 這場比賽的四個項目中, 一共有三個《歌劇魅影》、兩個《卡門》, 外加四個《羅朱》。 褚曉彤:“《紅磨坊》有很多精彩的比賽畫面,已經退役的運動員里,我記得法國男單kerr joe, 瑞士女單cara sapir, 還有前兩年世錦賽有兩個冰舞組合的表演也超棒。小白他們也滑過?!?/br> 舒傲白俞寒滑過《紅磨坊》, 兩人的配合直接性張力拉滿, 當時所有人都在嗑他倆的cp, 還有人篤定這一對必成。 后續休賽季冰演中這個節目被冰迷投票要求必上。 【感覺瀾瀾還是那個十二三的小蘿莉,現在突然就長這么大了,還要滑紅磨坊, 好期待哦】 【性感給我燥起來, 謝謝】 單從花滑歷史來講, 滑《紅磨坊》,就已經是一個挑戰了。 遑論大眾對叢瀾的期待從來不是簡單的滑下來, 而是出場即為經典, 足以鐫刻在花滑史上。 褚曉彤:“有人說, 叢瀾的表演限制太大?!?/br> 【放屁,我崽表演滑的種類不要太多】 【不要把我華夏傳統給忘了, 劍舞直接飛過去打你哦】 【兩首搖滾現代也沒打醒這群人嗎】 出《飛天》,他們說這是表演滑不作數,而且賽場一向不是小眾傳統風格能撐起來的; 出《我即是我》,他們說現代樂曲不適合,搖滾風格更不是叢瀾擅長的。 他們固執地認為,叢瀾就是一個只會滑古典樂尤其是鋼琴曲的。 noah等人一致盛贊,更將她的鋼琴曲目稱為“躍動于冰刀之上的鋼琴演奏”。 直到《榮耀》,直到昨日的《皓月》,叢瀾用令人驚嘆的表現力,告訴所有人賽場不該歧視“小眾”、“現代”、“國別傳統”。 就像是被無數人夸贊的褚曉彤,人們說這是來自東方古國的古典美人,她有著極其特殊的藝術表現風格,卻過于溫婉,無法展現熾熱情感。 他們說叢瀾不可能出探戈、弗朗明哥類型的編舞,因為她做不到,她就是那么一個寡淡的、有明顯偏好的“水”一樣的人。 《紅磨坊》的op至今無人得見全部曲目,網絡上對于這份討論愈演愈烈,正反方的爭執也不斷變大。 支持的人說相信叢瀾,你們被打臉的次數還少嗎? 反對的人說叢瀾沒那么神,人總有劣勢短處,她被人夸只是因為現在她是花滑第一人罷了,所以才有那么人罔顧事實地閉著眼睛夸贊。 有趣的是,談到這里時,他們倒是承認不該那么挑剔叢瀾,罵她選曲偏好,嫌棄她不全面,又認可她在花滑界的地位了。 回旋鏢,鏢鏢致命,畢竟說謊這件事總是要用一個又一個言論去圓的,邏輯終究會被崩壞。 · 叢瀾一襲紅裙,尚未開始表演,盛裝打扮就已然預備帶著大家進入那個絢麗浮華的紙醉金迷世界里了。 “紅磨坊”是法國巴黎的一個歌舞表演場所,它是一個讓人縱情聲色的地方,這里鶯歌燕舞、物欲橫流、燈紅酒綠,有著苦悶彷徨的貧窮底層,也有著沉湎荒yin的腐朽貴族。 如果它只是這樣,那就不是能在歷史中占據一粒塵埃的“紅磨坊”,而僅僅是一處與世界各地歌舞廳沒有什么差別的百年老店。 它成為了藝術創作主題。 這里也被叫做煎餅磨坊,出現在了不少畫家的筆下,有梵高、尤特里羅等等,更有印象派畫家雷諾阿專門繪制了油畫《煎餅磨坊的舞會》,又名《紅磨坊的舞會》,這個畫作是光的藝術。 而后來的后來,2001年,一部歌舞電影片《紅磨坊》上映了。 它也是當年的戛納電影展中的開幕影片。 叢瀾的選曲便來自這部電影。 窮酸作家愛上了美麗舞女,還有一個權勢滔天的第三人,這似乎是一個俗套的故事構成。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世紀,巴黎的紅磨坊是很多人頹靡度日的享樂所在,女主是這里的頭牌舞女,她也是交際花,渴望成為一個巨星,并打算借助第三人公爵的權勢,達成她想要的生活。 她已經計劃好了一切。 就在這時,鋼琴詩人男主來到了這里,他為紅磨坊寫曲子,他被女主誤以為是公爵,得到了對方的獻媚與表白。 這樣致命又美麗的錯誤中,兩人的愛情悲劇悄然注定。 公爵以利誘導,女主想要得到他的投資便要成為他的情人,于公爵而言,女主不過是一個花瓶、一個顯擺的物件,他不在乎她的情緒感受,也不認可她的內心價值。 他同時以威勢相逼,若不答應便殺死男主,女主為了保全男主選擇妥協,她騙男主說我根本就不愛你。 故事似乎又老套了起來。 過度的勞累導致女主患病,她在舞臺上,陰差陽錯之下,本該遠走的男主與她搭戲,在對方的傾訴之下,她被打動了。 公爵選擇了退讓離場,雷鳴般的掌聲里,幕布之后是發病倒下的女主。 男女主的愛情有了結局,卻直接走向了be。 其實很多故事闡述起來都很簡單,這也不過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凄美愛情,但它又是很不一樣的。 導演的美學中,于高反差的色彩里,電影中的每一個人包括配角,都有著他們推動情節的重要作用。 那些無比契合的歌舞音樂,也在認真地、深刻地闡述著、說明著、回答著時代變遷之中,人們的精神世界隨之產生的變化。 《紅磨坊》這部影片有著繁復華麗的畫面與音樂,也在這樣的視聽表達中,講述了全人類都普遍存在的困境,是理想之殤,是現實與初心的妥協與消解,是人生選擇時的不斷退讓與調和。 正如花滑這兩年的變化。 身處其中的人感受更為深刻,似乎選什么都是困惑的。 女主,男主,公爵。 誰又是誰呢? 與《皓月》不同,自由滑的選曲是叢瀾一早就定下的。 老實講,她想滑的曲目太多了,不止是探戈這類特別的舞種,她想嘗試很多新東西,只是要循序漸進,不能貪多嚼不爛。 前兩年就想滑,卻一直覺得還不到時機。 今年休賽季在決定曲目的時候,叢瀾直覺就要滑《紅磨坊》。 這是一個很早就聯系了人進行制作的曲目,不管是重新編曲還是找編舞師合作,都符合運動員籌備新賽季比賽的正常流程。 《皓月》不是,那是叢瀾推翻了自己已經差不多編好的原定曲目,臨時定下的選曲。 后續的演奏、編曲、編舞等等,是在一個多月內加快流程弄好的。 非常累,但她覺得值得。 至于《紅磨坊》,不單單是她想要挑戰新鮮元素,還因為她想借由這個節目對外訴說一些東西。 無可避免地,叢瀾的自由滑曲子構成里,選擇了最關鍵的探戈,也就是基本上所有選擇《紅磨坊》的運動員都會第一時間認可的《el tango de roxanne》,中文翻譯是《羅姍娜的探戈》,也翻成《羅姍的午后探戈》。 這個音樂片段是整個電影里最搶眼的部分,它出現的時間點是女主被迫與公爵見面,男主得知了以后非常的嫉妒。 曲子并非原創,與整個電影的十多個樂曲一樣,它是導演從名曲里選擇并進行改編后更適合電影情節的版本,原曲是the police創作的《roxanne》。 這個探戈曲矛盾重重,充斥著女主與男主的感情掙扎,雙方的信任錯失、心浮氣躁,兩人的情緒起伏大,情節緊張、轉變復雜,是一個便于闡述故事進展的曲目。 對冰舞來說,組合的配合能夠充分地演繹出男女主雙方的情感,從男主的默默忍受到最后的妒火爆發,有壓抑有高潮,對觀眾是一場視覺盛宴。 單人來演這段時,也可以單方面選定角色去描繪故事走向,不論是女主為了自己的夢想延續而被迫赴約會見公爵,以求得到后者的資助,還是她掙扎在真愛男主感情里的不可說,這都是一段非常豐富的音樂。 最關鍵的是,這一個片段里女主的明媚動人,她的迷人氣質,是讓人難以自拔的。 很多選手在演繹這段的時候,經常會走向一個誤區。 《紅磨坊》的女主是一個舞女,她有著交際花一樣的花枝招展,她性感,魅力十足,但她同時也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在努力的追逐者。 她不想只做一個浮于色情的舞女,或者妓女,她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這也是為什么她需要得到公爵的資助。 不論這個方式如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個電影故事里的女主是極度充滿個人特點的。 《紅磨坊》不單單只有魅惑、性感,只從這方面去表演,無法讓花滑節目成為人人稱贊的經典。 那些被無數人記住的賽場畫面,都無一例外的,觸碰到了電影所想表達的人文內核。 叢瀾反復看了二十多遍電影,她一點點地研究,慢慢地去揣摩,再結合過往花滑賽場上有過的《紅磨坊》,來作自己的風格。 幾乎全世界的編舞師都很喜歡叢瀾,沒有合作過的人渴望得到叢瀾的垂青,而每一個與她合作過的人都大夸特夸,不只是因為她在合樂和技術方面非常配合,還因為她每次都會深入音樂本質,以求做到比賽與藝術性的融合。 這很難,根本就沒多少人做到。 就如這段探戈,選它的人太多了,留下色彩的又太少了。 教練會追求技術完成度,運動員無法平衡藝術與技術,在各方的壓力下最后只能單方面地選擇最粗淺的那一層,而沒有去真正地理解、探索。 這是錯的嗎? 好像是不太對的。 花滑是一個吃年紀的運動,在藝術表現力上,天賦固然重要,經驗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但真的做不到嗎? 也不是。 至少不會跟現在這樣。 過于追求技術的難度,導致精力被全部放到了技術訓練上,缺乏對藝術的打磨,拼盡全力要維持的是完成整個比賽,做到跳躍不摔,在能偷巧的最大范圍各種試探。 淺淺地做一些性感的動作,學著編舞師和教練給的方式去拋媚眼、揮舞肢體,營造出來魅惑,于是就等于演繹了《紅磨坊》。 與現在花滑圈追逐高難度的技術而不在乎正確性,何其相似? 叢瀾能在《紅磨坊》這個電影里,由它延伸出去直達花滑賽場的冰面里,看到許許多多的人類困境、運動員困境。 在cop2.0的初始階段,這個賽季用這個曲目來作她的自由滑,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她想說的話,早在各種采訪里就已經說過幾十上百遍了。 有人聽進去了,有人過耳不聞。 那么,她想要讓所有人都無法忽略地,聽她再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