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趙貞女是《琵琶記》中的人物,朱元璋對這出戲頗為看重,曾公開為之揄揚,推行天下,是以朱樉對這出戲也很熟悉,一聽這話立即不假思索道: “話不能這么說,趙貞女的婆婆也沒像祥林嫂婆婆那樣賣兒媳??!” 作者有話要說: 想了幾個方向,還是覺得誰殺死了祥林嫂更能達成最終的寫作目的,但我不會玩劇本殺/摔jpg. 建議大家配合迅哥兒《祝?!肥秤谩?/br> 1.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是很經典的詮釋,大家翻解析或者教學案例應該都能看到2.失去三重身份的觀點參看b站倪文尖老師。 第131章 祝福3 ◎不用猜了,皇帝真沒了◎ 雖然對多數兒子一直奉行棍棒教育加放養策略,但朱元璋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慈父,然而做慈父的后果就是總有些龜兒沒大沒小駁他的話,他向向朱樉投去死亡射線,冷笑一聲:“以前怎么沒發現,你還是個不孝子。 朱樉:? 不認同您的觀點就是不孝子?父皇您現在可是越來越蠻橫了哈。 弟弟大大咧咧神經大條,朱標卻是明白自家父皇的意思,“逃”之一途于孝道有違,只是……朱標擰了擰眉: “祥林嫂欲守節,婆婆卻強要她改嫁。節是倫理,孝亦是倫理,二者本該為一體,施之于祥林嫂一身卻只見矛盾?!?/br> 這樣的困境,便是圣人亦不免為難。 閩中。 馮夢龍有同樣的感喟:“身為婆婆是斷沒有賣掉大兒媳給小叔子娶妻的道理的,但祥林嫂不曾被休,也沒有和離,婆婆有命她不能不從,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唉!” 他想起自己初到閩中走訪人間,也曾耳聞或面見過一二類似之事,這是山民的生存之道,窮困之中何談禮法?可世人的審判從來又只遵從禮法。 馮夢龍面露不忍。 【大家很容易可以出其中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封建社會要求女性守節,可是婆婆卻強迫祥林嫂改嫁;人本應該具有主體性,可婆婆卻不顧祥林嫂的意愿將她賣進山里,她憑什么有這樣的權利做出這種與人販子無異的行為?】 聽清楚棠說了什么的眾人眼皮一跳:人……人販子???! 漢朝。 端坐堂案的董仲舒擱下茶盞:“楚姑娘這話說得,太過了?!?/br> 不少帝王官紳神情晦澀,售賣媳婦固然不合人倫,這些事也不能說是無有,更有那更聳人聽聞的典妻、租妻之類,自然也是于禮法有違。 官府當然不能允許此類行為,然而山高路遠鞭長莫及,相關惡俗屢禁不止,他們又不能當真不顧下民欲求,故而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鬧到明面上,可楚棠竟然將之指認為人販子,真真是置禮法倫常于不顧。 許多儒生和道學家更是被刺到一般,當即義憤填膺地跳起來斥責:“胡說八道!婆婆是她的長輩,豈能被誣為人販子?” “婆婆的行為于禮法不合,你這小女子更是罔顧倫常!” “滿嘴謬言!” 鄉野間不少老人和男人也竊竊私語。 “家里那么窮,誰有閑錢養著她?不賣了換錢下一個怎么討媳婦?” “真是可笑,婆婆還做不了媳婦的主不成?再說也是給她找了個好人家,還能虧待了她?!” 便是一些婦女也覺得楚棠的話驚世駭俗難以接受。 “在家從父出門從夫,便是婆婆把我們賣了又能如何呢?都怪我們命苦……” 她們驚疑不定地掩口,而無人看見的角落里,有些有相似經歷的女子一邊做飯,一邊落下一滴不被在意的眼淚。 【大家很容易憑借良好的經驗答出“封建禮教”這樣一個標準答案,但禮教又是什么呢,它又具體表現為什么?】 眾人心中的弦微微繃起。 【禮教陳規,女子是沒有自主權的,在家從父,出門從夫,丈夫死了,妻子就成了丈夫的“未亡人”,她仍然從屬于她的丈夫,這是禮教規定的夫權,祥林嫂出逃的行為就是基于這樣的底層邏輯。她要為丈夫守節,所以拒絕改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祥林嫂分明是個貞潔烈婦,應該立牌坊表彰呀!】 楚棠故作夸張地明嘲暗諷,底下的道學家聽到這話當即冷哼:“貞節牌坊表彰節孝烈婦,祥林嫂逃而被抓,不死屈從,既不守節又不成烈,豈能擔得起一座牌坊?” “可笑,她將牌坊當什么了?” 唐朝。 武則天幾不可察地瞇了瞇眼:“守節?好一個凜然之行?!?/br> 她的語氣含了幾分涼薄的譏諷,卻不是為祥林嫂。所謂節義,比起謀生又當如何? 上官婉兒更是不理解:“丈夫死了女子便不能再嫁?哪有這樣的道理?!” 北宋。 李清照不高興地拉下臉:“照他們這么說,我后來決意與那張汝舟和離,豈非更是大逆不道?” 【但是封建禮教另有一重族權——孩子是父母的,如果他死去,那么作為他所有物的妻子則會自動轉入他母親名下,從此婆婆擁有了對媳婦的處置權,婆婆要她改嫁,要把她賣掉,這是合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她就不能反抗。祥林嫂恰又處在這一族權的壓迫之下?!?/br> 明朝。 朱元璋眉頭挑了挑,眉心擰得更緊:“尊順公婆不是當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