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北擊匈奴;修筑長城抵御外族入侵;開拓嶺南、封禪泰山等等,每一項都是相當拿得出手的政績。他的許多制度還一直沿用,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法”,對于某些過于偏激的言論,我們只能說“勸君少罵秦始皇”?!?/br> 她說的每一件事都配上了相應的圖片,主打一個有圖有真相,眾人聽完頓時炸開了鍋—— “這么一看,始皇帝確實干了不少事兒誒!” “哼!那他耗費了多少民力?修筑長城死了多少人??!” “就是!而且秦法嚴苛,那么多徭役,百姓分明是不堪其命!” “還有焚書坑儒,簡直駭人聽聞,暴君!” “天下苦秦久矣,秦朝就是暴政! “可‘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這是太史公也認定的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呵呵,那你愿意做始皇帝的臣民嗎?” …… 一眾人等爭論不休。 漢初。 劉邦想起自己當年的見聞,眼中不由得也生出幾分追懷:“當年始皇帝東巡,乃公在會稽得以一見始皇聲威,曾言大丈夫當如是,始皇之功,平心而論確堪為一偉丈夫?!?/br> 蕭何頷首,又道:“然而始皇不施仁義而逞詐力,窮役百姓,惹得海內沸騰、生民煎熬,如此又怎不是亡國之兆?” “說得是啊,所以此時要與民生息!” 這么說著,劉邦又與諸臣討論起國政事宜來。 武帝朝。 劉徹沉默著沒說話,大漢代代以秦為鑒,關于秦始皇的記載他不知道讀了多少遍,對于始皇帝的功績他也心知肚明。 平心而論,此時的劉徹還是很欣賞秦始皇的魄力的,漢承秦制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但漢室顯然不可能宣揚秦始皇,天下百姓也不會愿意再返秦世。 所以…… 劉徹瞇了瞇眼:“這種正名還是放在后世吧!” 唐朝。 李世民一手輕叩桌面,不無感慨道:“秦始皇置郡縣,由君王直接任免州郡長官,一改‘國中之國’局面,又有三公九卿分立,漢承秦制,大唐三省六部亦脫胎于秦時,‘百代皆行秦政法’倒也不差。這寫詩的人,很欣賞秦始皇?” 說到最后語氣帶了幾分玩味,那人是出自什么心理,又在什么狀態下寫下了這樣評論秦始皇的詩句? 府邸之中,虞世南眼光犀利:“秦始皇棄仁義而用威力,這正是他可以吞并天下卻而不能保有天下的原因。所貽訓子孫者,唯貪暴而已?!?/br> 他想起楚棠透露的晚唐時局,倒是能理解杜牧為什么選定秦始皇來做這個反面教材了。 明朝。 朱元璋所處時代靠后,更能理解那句“百代皆行秦政法”的內涵,哪個朝代沒有沿襲幾分秦制呢?但是朱元璋還是有些不能茍同: “功績歸功績,但始皇暴虐也是事實,只說功績也不能算正確認識吧?” 我勸你別太厚此薄彼! 然而下一秒楚棠:【然而就像偉人說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就喪失了進取的方面,志得意滿,耽于逸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 就像秦始皇陵,雖然是歷史文化的奇跡,如今也給我們創了不少收,但耗費的民力物力財力都是極大的。虐民自奉,天下不堪其命,后繼之君又是個更瘋的,豪杰并起也是想當然的事。 總之,就像我們平時說的,死了的老大哥才是好的老大哥。同理,亡了的大秦才是好大秦?!?/br> 朱元璋:…… 李世民:…… 劉徹:…… 劉邦:…… 還有先前許多不平的人:…… 好了,沒事了,也罵了,而且似乎比我們罵得還狠。 尤其是最后一句,簡直是誅心之論啊。 秦朝。 眾人也迷惑了。 “這這這……后人到底是夸耀陛下還是批判陛下??!” 怎么一會兒說好一會兒說不好的? 蒙恬表示有些看不明白了。 蒙毅也有些猶疑:“難道這就是楚姑娘說的……正確認識?” 他壯著膽子說出自己的猜測。 一旁的李斯頓了頓方才小心地撿著些不那么敏感的話題道:“百代皆行秦政法,看來置郡縣、平度量衡都是功在當代、利行千秋的舉措?!?/br> 他說得精明,并不曾觸及后面那些不好的評價,嬴政看了他一眼,移開目光,猶自沉思。后人評價的兩面性他并不奇怪,人各有所思,且大秦的諸多舉措,本便不能一貫而論。他在意的是最后一句話,亡了的大秦才是好大秦。 “你們說,楚棠最后一句話是何意?”他將這個問題拋了出去。 眾人心里一個激靈,最后一句,那不是……嘶! 眾人不敢說話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將眼睛放到丞相王綰的身上,王綰在心里暗罵,趕鴨子上架般說道:“后世之言豈可盡信,不過是些小兒言論……” “丞相!” 嬴政眉目一肅,冷著聲將人打斷:“朕要聽的并不是這些官樣文章!” 王綰心中一凜,唯唯不敢說話。 嬴政又拿眼睛去看李斯:“廷尉有何想法?” 李斯袍袖下的手緊了緊,欠身謹慎道:“回陛下,以臣愚見,秦政諸多方面可為萬世法,但在施行之中難免行差踏錯,而秦世又難見其明,故而……故而……或步當年商君之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