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李清照的舉報起了作用,張汝舟罪狀屬實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她也得以順利離婚。但是根據宋朝法律,妻告夫,即使情況屬實,告狀者也要坐兩年牢。照姐這是寧愿坐牢都要和張汝舟離婚??!】 “你……唉!” 李格非嘆了口氣,又是心疼又是無言,自己的女兒自己知道,李清照自幼便是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子,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來他一點都不奇怪,他只是疼惜女兒罷了。 其他人也是個個嘆息,有為李清照不值的,也有為她折服的。 然而,秦朝。 不少人卻是一齊皺了眉:“妻告夫怎么還要連坐,后世人都活回去了???” 【這個律令我查了下,除了宋朝,唐律好像也有類似說法?漢朝是規定親親相匿,后面明朝更狠,妻告夫,打一百大板再加三年勞改。唉,什么叫封建糟粕??! 這方面倒是政哥比較超前,“夫有罪,妻先告,不收?!逼拮硬槐乇贿B坐。各項法律的制定當然是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忽略它們的局限性。從這一條看來看,秦律確實比較人性化?!?/br> 楚棠擱這兒一頓夸,嬴政本人臉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底下的臣子卻都個個挺直了腰桿,嘴角上揚。誰不喜歡聽好話呢?作為先行的王朝,他們在這一條上可是比后面的朝代都先進! 殘余的六朝貴族心中一陣不忿,這水鏡怎么就這樣偏向嬴政?! 劉徹等人聽著同樣有些不是滋味,說好的暴君呢,這都第幾次夸秦始皇了?雖然對秦始皇“暴君”這個稱號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劉徹還是狠狠地酸了。 “哼!秦法明明嚴苛之處甚多,怎么就偏挑這一條?” 唐朝。 李世民好一會兒才回過味來,疑惑道:“唐律什么時候編了這個條令,朕怎么不知道?” 長孫無忌嘶了一聲,默默閉嘴。他曾經是有過這個想法的,現在看來不必有了。 明朝。 被水鏡明明白白嫌棄了的明太祖憤憤不平:“夫為妻綱,夫婦相舉豈不是亂套了嗎?!咱的決定那都是有原因的!” 他反應快,用楚棠的話給自己找補,然而被劇透干凈后已然有些放飛自我的朱棣卻仿佛不知死活一般,默默接話道:“楚姑娘說了,這叫歷史局限性?!?/br> 朱元璋:…… “就你學得快,明律你來修?” 朱棣欣然接受:“兒臣愿為父皇分憂?!?/br> 他還拿腔作調起來了!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顯著你了?!钡降资菦]再說什么。 朱標看著自家父親和弟弟的互動心中忍笑,覺得這個決定也沒什么不好,便在心里盤算起相關事宜,打算順便給四弟提個醒。 而等其他皇子反應過來,卻發現朱棣早已功成身退在后面笑得滴水不漏。眾人暗自咬牙,好你個老四,真是陰險狡詐! 【律法無情但卻必須遵守,李清照果然被下獄,但好在她素有文名,又兼趙明誠的表親綦崇禮大力營救,只關了九天就被放出來了?!?/br> 還好還好。 聽到這里,眾人都松了一口氣。李格非更是默默將綦崇禮這個名字記在了心里,打算假以時日感謝一番。雖然如今事情并未發生,但那般情境下雪中送炭是多么不易?這份情,就當是為史書上的女兒還了。 趙府。 趙明誠對綦崇禮有些印象,按禮他該稱對方一聲表弟。不曾想自己去了以后,李娘子竟遭遇了這么多波折。幸賴得綦崇禮顧念親情,鼎力營救,否則李娘子便要枉受兩年牢獄之災。他又是唏噓又是心傷,吩咐道:“備一份禮,送到表少爺府上?!?/br> 就當是他的一份心意。 【經此一遭,對李清照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她已經無暇顧忌個人悲喜,這年,南宋朝廷遣使出使金國,李清照作詩為使臣送行,“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北憩F殷殷愛國之念,希望兩位使臣能為國盡忠,勿失國體,更希望朝廷能鼎力抗金,收復失地。 可膝蓋向后長的朝廷哪聽得下這些?一片丹心,竟作廢紙呈。 她老了,無夫無子,又無親隨,傍身的,竟只有縈懷的愁緒。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她已然沒有了梳妝的心思,眼前種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要說話,眼淚卻先忍不住流了下來。 她不想沉溺在這樣的痛苦之中,希望可以趁著雙溪春景正好的時候泛舟散心,又“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br> 又是一年上元節,這是汴梁最熱鬧的節日,李清照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的舊事?!爸兄菔⑷?,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庇|目滿城繁華,未識干戈禍,少女最無憂。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睙狒[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br> 楚棠一邊講述,一邊將涉及的詩詞貼在屏幕上,眾人看著水鏡上的文字,竟不由得濕潤了眼眶。 西北。 范仲淹起身肅立,眼神動容:“女子之身,不忘山河。大宋男子,但見這兩首贈使之詩,當自慚形穢才是?!?/br> 汴京。 蘇軾嘆息不已:“還記得她少時那首《如夢令》,寫興盡晚回舟之樂,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珊髞砭钩闪恕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溟g種種,怎不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