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為什么我們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知曉那是侵略者建立的,是罪惡的象征,我們受到的歷史教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百年前這個民族所經受的苦難。 可是舊時的百姓不知道,宋朝的百姓也不知道,時間會沖淡許多的東西,他們不記得前朝的歷史,久而久之可能也會漠然于當下的處境,這如何不令辛棄疾感到擔憂?】 “唉!”白居易嘆了一口氣,“民眾無知,自古亦然?!?/br> 元稹幾不可察地搖搖頭:“若說無知,那后世百姓,卻知靖國神社之恥?!?/br> 同為遭異族滅國之災,兩相對比,實在是太過相形見絀。 太極宮。 李世民眉頭微斂:“如楚棠所言,日軍侵華距她近百年,他們卻人人知其史,這便是她所說的歷史教育么?” 孔穎達難掩激動:“鑒往事,知來者。臣想,后世所習之史,不止百年?!?/br> 是啊。 眾人沉默了,當然不止百年,楚棠講解之時,常常會加一句“我們知道”,這不是套話,而是許多東西于后人就是常識。 魏征微一躬身:“居安思危,知恥后勇。前事不忘,后事之師?!?/br> 南宋。 趙眘怔愣良久,忽然神色一凜,大聲道:“來人!快,快去召辛卿入宮!” 他的心怦怦直跳,若朝中還有一拳拳之人能助他,助大宋脫離于既定之敗局,那么一定是辛棄疾! 【最后一個典故,廉頗忠勇被棄?!?/br> “唉——” 眾人又是一聲嘆息。趙將廉頗是戰國時人,他的故事無人不曉,此時一聽這話就明白了辛棄疾的意思,有些感情充沛的人當場就紅了眼眶。 “嗚嗚嗚怎么忠良總是沒有好結局!” “又是一個壯志難酬的文人,我的心好痛,這些人怎么這么慘?” “攤上宋朝,有幾個結局好的?唉,我的稼軒??!”宋以后的文人百姓哀哀切切,紛紛為辛棄疾感到悲傷。 【我們看注釋。廉頗是趙將,他被免職之后跑到魏國,后來趙王想要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廉頗當著使者的面吃下一斗飯和十斤rou,以示自己老當益壯,仍能為國效力。 辛棄疾廉頗的典故,便是以之自比,表示自己雖則年老,但只要朝廷有召,他必將披肝瀝膽奮勇殺敵。 另一方面,他也是頗為憂慮的。廉頗最終敗于使者讒言,雖有為國效力之心,但再未被復起,他擔心自己重蹈覆轍,不被朝廷重用,或是用而不信。 他的擔憂是對的,如前面所說,韓侂胄等人不采納他的建議,在北伐前夕將他貶官調離,有志難伸,不外如是?!?/br> 南宋。 辛棄疾的手輕輕一顫:“非是我……” 他的語氣竟含有幾分哽咽,聽得陳亮的心中悲憤不已。 陳亮當然懂好友的意思:非是我一身之榮辱、壯志難酬,而是大宋的北伐,再一次遙遙無期;中原父老,再一次看不到王師列陣而來! “幼安兄,為時尚早,尚有……尚有機會?!?/br> 他安慰著,也忍不住紅了眼眶。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他們的心,分明俱是一樣。 江西。 陸游中宵獨立,眉眼間結著難解的悵然。他想起當年的隆興舊事,他曾修書至當時的伐金將領張浚,為北伐獻策。而北伐竟敗,隆興和議。 后來,他亦因“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被罷官,賦閑山陰。其后宦海浮沉,他亦如廉頗老當益壯,可又有誰來見問? “豈無豪俊士,憤氣塞穹壤。我欲友斯人,悲詫寄遐想?!?/br> 他低聲吟著詩,望向水鏡里虎嘯龍吟而又滿篇沉郁悲憤的詞句,仿佛看到了如他一般感激悵恨的靈魂。陸游心中忽然一震,疾步走向書房,揮毫間,一首潑墨淋漓的《次韻幼安<永遇樂>詞并呈足下》躍然紙上。 此等人杰,他當結識之! 秦朝。 嬴政劍眉微凝,作為秦君,他對當年與秦作對的趙國自然沒有好臉色,對廉頗這樣的趙將亦然。但他同樣承認廉頗的將才,對如廉頗一般遭遇的辛棄疾,到底是多了幾分嘆息。 “這般磋磨人才?!?/br> 蒙毅心直口快,還想著“廉頗老矣”的事,張口就道:“趙王昏庸,那宋朝皇帝也昏庸,擱我們陛下哪會有這種事!” 好家伙! 蒙恬臉色一變,連忙拽了一下他的衣袖,用眼神罵他:閉嘴!個糟心弟弟! 嬴政眉心動了動,微一擺手:“無妨?!?/br> 他面上不顯,心中卻覺得蒙毅說得對。若是那廉頗、辛棄疾諸人在他麾下,怎會壯志難酬有志難伸?那些個國君帝王,簡直是浪費人才??! 第85章 永遇樂、聲聲慢6 【綜上可見,這首詞中典故雖多,但每一處都是極為妥帖。它借歷史上的舊事,一表胸中塊壘,寄托拳拳感憤。但是這首詞里全是典故嗎?寫詞人自己的句子有沒有?】 嗯? 眾人反應很快,他們雖然沒有課本,但許多人早在一開始就將原文抄錄了下來,熟讀成誦,此時領略一思索便搶答道: “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話音剛落,水鏡里展示出詞句。 楚棠繼續提問:【請大家結合注釋,看一看這“四十三年”具體指哪四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