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王維神色微動,再次聽到弟弟以官職相贖的事,他還是震動不已,如今又添了蘇氏兄弟,他愈發感慨:“這樣的佳話,值得作詩一頌?!?/br> 他鋪紙研磨,一一落筆:聞蘇家兄弟事兼懷吾弟…… 【其實我們在詩里讀到過許多他們的兄弟情,那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水調歌頭》,序言末尾,寫著兼懷子由?!?/br> 水鏡里忽然傳來一陣空靈的樂聲,畫面一閃,一輪圓月高掛蒼穹,樂聲婉轉,有女子輕柔縹緲地吟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歌聲響在諸天外代的時空,水鏡中的月色與夜空中的月色交相輝映,一時竟有雙月凌空之感。那詞那曲,仿佛唱到了人們心底。 茶樓畫坊的歌女們反應最快,一邊凝神靜聽,一邊打著拍子學習起來。 終南山。 杜甫輕笑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句似與太白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相近,蘇軾頗喜太白詩??!” 李白朗笑一聲:“蘇詞也頗得我心!” 他端著酒杯回味那輕靈的旋律,蘇軾詞里寫了月亮,他最喜歡月亮,李白覺得蘇軾真是他的知己。 宋朝。 歐陽修一邊沉吟一邊點評:“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有大智慧??!”他向來以為詞是游戲之作,誰能想到偏偏出了一個蘇軾,從此,詞里也可以寄予深沉的人生感慨,他忽然能明白為何后世將蘇軾作為宋詞的代表了。 旁邊的梅堯臣也道:“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此句蓋有寄托,蘇軾或許也曾有急流勇退之意吧!” 這樣的情緒,以前向來是要在詩里寄寓的。 梅堯臣忽然有一個預感,今日之后,詞的寫作風向,怕是要變了。 客棧。 蘇轍不由自主起身,他伸長脖子,想要將水鏡上的文字看得清楚一點,再清楚一點。一曲完畢,他的脖頸已然有些發酸,但更酸的是他的眼眶。 “中秋之夜,兩地相隔,兄長仍是寄詩寬慰于我,我……”蘇轍有些難言。 蘇軾拍拍他的肩膀接過話頭:“詩以抒懷,寬慰你亦是寬慰我自己?!?/br> 他眉眼一挑,含了幾分打趣:“水鏡不曾說你的復詩,子由如今既看了,少不得要先復詩一首予我?!?/br> 蘇轍笑了,難得豪氣:“別說一首,十首都行!” 蘇軾和蘇洵一齊大笑,蘇洵也站了起來,看著兩個兒子道:“你們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互相扶持,為父看著很高興。如今天降機緣,窺得他日種種,子瞻聲勢必將日隆,你二人務要謹慎,以免再遭禍患?!?/br> 說罷,飽含深意地看了蘇軾一眼。蘇軾恍然未覺,和蘇轍一起點頭: “是,父親?!?/br> 【蘇轍的奏折或許曾讓宋神宗動容,接著,張方平,吳充等人也為蘇軾鳴不平,連謫居江寧的王安石也向皇帝上書,說,怎么能有盛世而殺圣才這樣的事呢?】 沈括一愣,隨即垂眸:“竟然是王介甫?!?/br> 但轉念一想,畢竟又有幾分情理之中的感覺。 另一邊,歐陽修亦是輕嘆:“王介甫畢竟是君子?!?/br> 他沒有看錯人。 客棧。 蘇軾也微微動容:“王介甫當真不負盛名。他既謫居江寧,新黨之中,恐有小人得勢吧!” 他想起歷史上變法諸人的遭遇,忽然對未曾謀面的王安石感慨起來。 另一邊,皇宮。 宋神宗愣了一下,神情有幾分晦澀:“謫居江寧……” 他我后來,到底是把先生給貶了。 【王安石的仗義執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直士大夫的品格,也窺見了宋代文人相交的一點。 順便說一句,雖然蘇、王二人政見不合,王安石也因為變法一事幾乎算作眾叛親離,但他本人卻實在是個君子,一心為公。 他在地方多年,深刻認識到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所以上書進言,以雷霆手段推行變法,務求強宋,置自身毀譽于不顧,是歷史上難得的改革家。 新法當然有弊端,蘇軾的有些批評也比較中肯,但總的來看,變法中也孕育著變強的機會,可惜隊友難帶,又缺少完善的機會。經濟特區真是一個創舉啊,不知道王安石有沒有試點,要是能試點一下就好了~】 北宋。 前面的溢美之詞王安石沒有聽,他迅速抓住重點。第一,后世對變法大體是肯定的;第二,水鏡提到了推行變法的方法。 “經濟特區,試點?” 他沉吟著,楚棠雖是戲謔,但到底給他提了個醒。后世的變法,是選擇一個州郡進行嘗試,總結經驗,其后再逐步推行? 他略作斟酌,水鏡既言變法中孕育著強宋之機,仕林的阻力應該會少幾分,他何不就此試一試后世的法子?就是這隊友難帶,他何嘗不知道手下之人稂莠不齊?就說那沈括,就頗有鉆營之心…… 不想還好,一想只覺千頭萬緒一齊涌上心頭,王安石卻不覺得疲累煩躁,反倒是激出了一腔豪情。他振衣而起,干凈利落道: “備馬,進宮!” 與此同時,宮中的宋神宗,與其他時空的秦皇漢武等帝王均是留了個心眼,后世的智慧,倒讓他們也來琢磨一番,是否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