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楊玉環倚窗而望,臉上尤帶淚痕。她的一生到底是什么呢?本是壽王妃,卻又被君王看上,強入宮闈。她不能反抗命運,一意做那宮中的解語花,可是最后的結局又是什么呢? 她不曾想禍亂朝綱,也不想葬送大唐,可最后卻是為大唐殉了葬,她之一生,何嘗自己選擇過?詩文里這樣深婉,后世的百戲如此感人,誰問過一句,她是否愿意? 楊玉環忽然掩面而泣。 ——莫做昭陽宮里人。 太極宮。 李世民嘴唇緊抿,不可否認,白居易寫得很好,楚棠放的舞臺劇也頗為動人,但是…… “君王耽于美色情愛,難道是什么好事嗎?若非他李隆基懈怠朝政,識人不明,何至招此禍患?他們此恨綿綿無絕期,我大唐的百姓就不無辜么?!” 李世民氣憤不已,先前聽到李忱功績之時的喜意蕩然無存。他就知道,每次講到唐朝的詩文,他的心情就順不下去! 殿中的諸臣不妨陛下竟會想到這么多,反應過來臉上俱是欽佩極了,甚至隱隱有點自豪,看看,這就是他們奉行一生的明主! 清朝。 詩人袁枚也忍不住搖了搖頭:“白樂天為此詩,終是存了身世之感。比之石壕吏中夫妻生離之慘象,帝王之哀,又算得了什么?” 【中唐時期傳奇興盛,前面說過,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是傳奇大家,他的好友元稹亦曾作過《鶯鶯傳》,白居易身在其中,難免受到影響。 事實上,中唐時期的傳奇和詩文確實是相互影響的,這首《長恨歌》就借鑒了許多傳奇筆法,寫得充滿故事感,跌宕感人。 不過我們回頭看看,想想安史之亂的那些百姓,想想大唐其后百余年的衰落,或許,我們還是要回到袁枚的那首詩——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吏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br> 眾人忽然一愣,想到曾經看過的《石壕吏》,再想到杜甫詩文中的種種記述,臉上頓時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算了算了,這糖里不僅有玻璃渣,還有屎。 小院里,白居易也被這首短短的七絕驚到了:“后朝,代有才人?!?/br> 民瘼不可忘,原來樂府一途,不止有他一人堅持。大道不孤,德必有鄰,不外如是。 【不過關于《長恨歌》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歌頌李楊愛情,也有說是諷刺李隆基重色誤國,還有雙重主題說,也就是一半諷刺,一半歌頌愛情。 因為從起首的“漢皇重色思傾國”到第一部 分結尾,諷刺意味確實是比較濃的,但是后面筆鋒一轉,抒□□彩就開始濃厚了起來,也有人說,這首詩里夾雜著白居易的個人感情?!?/br> 白居易神情微頓,楚棠想說的不會是…… 【白居易有一個青梅竹馬,名叫湘靈,他們兩情相悅,但白居易的母親不喜歡湘靈,認為兩個人門不當戶不對,堅決不同意他們在一起。 白居易傷心不已,曾寫下“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句子,和《長恨歌》結尾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據說白居易曾多次提出求娶湘靈,但都被他的母親陳氏拒絕,白居易頂著壓力,不肯屈從,而湘靈也謹守情諾,沒有嫁人。 白居易的抗爭一直持續到三十七歲,他的母親拿出了撒手锏——以死相逼,他才不得不妥協,一對有情人終難成眷屬。而湘靈似乎與白居易分開后,未曾嫁人,此后結局如何,不知所終?!?/br> 猝不及防地,一段悲劇后還有另一段悲劇,水鏡下的眾人紛紛覺得自己的胸口連中兩刀。 漢末,廬江。 焦仲卿枯坐院中,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淚水,為白居易和湘靈,亦是為自己。天下的苦命人是多么相似??!白居易與湘靈真心相愛,卻無法婚配,自己與妻子蘭芝琴瑟和鳴,卻被母親硬逼著和離。 院門被推開,焦母拿著一張畫像走了進來,面帶喜色邊走邊道:“仲卿,快看,這就是娘前幾日和你說的,東家的好女,名叫羅敷,看這模樣多俊吶,娘去問了,人家對你也很滿意,你說這聘禮……” 說到一半見沒人應,焦母抬頭,就看見自家面上的哀戚,她的臉色頓時一變:“你又想到了劉蘭芝是不是?” “娘……”焦仲卿有些為難。 焦母粗暴地打斷他:“你別跟我講!你已經寫了休書,她再也不是我們焦家的人了!那東家的羅敷女,比劉蘭芝好一萬倍,等你娶了她,就不會再總想著劉蘭芝了!” 焦仲卿痛苦地搖頭,想要辯解:“不是……娘,兒子只愛蘭芝,您為什么就是不喜歡蘭芝??!” “沒出息!”焦母狠狠地瞪他,“天下的好女人多得是,不是只有一個劉蘭芝,更何況那劉蘭芝,手腳愚鈍,不事姑嫜,舉止自專,我焦家廟小,容不下這樣的兒媳婦!” “蘭芝并非如此……”他徒然掙扎,不自覺看向水鏡,水鏡上恰好是后人所繪白居易與湘靈漸行漸遠的畫面。 焦母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不怒反笑:“自古以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居易再是不肯,末了不還是娶妻了?仲卿啊,你聽娘的,娘不會害你,那劉蘭芝不適合做我們焦家婦,娘這次親自為你挑選,保準讓你滿意?!?/br> “是讓我滿意,還是讓您自己滿意?”他苦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