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原以為郁達夫只是什么新文學作家,沒想到也寫古詩詞,還寫得這樣好!他覺得徹底釋然了。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真是沉痛又悲憤,郁達夫果然筆筆不忘救時之志!”陸游對這一句實在是贊賞、感佩極了! 李白和杜甫也覺得不錯:“這幾句詩自然明暢,有以景寫情,有以情繪景,確實可以載于詩譜?!?/br> 李商隱同樣覺得喜歡:“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幾句寫得甚妙,風流之致堪比杜牧之!” 一心仰慕杜牧的李商隱又開始尋思了,之前寫的信杜牧收到了嗎?怎么也不回信?是不是沒有看到,要不再寫一封吧? 毫無預兆被cue到正著的杜牧:…… 雖然他還沒有寫到“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但是結合上文郁達夫的詩來看,十有八九是什么落拓子的風流韻事。 深深體會到后世對詩詞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后可不能太過放蕩恣游,他怕在水鏡上丟臉。 未央宮。 劉徹的心情有一點復雜,平心而論,聽完全篇之后他還是很欣賞郁達夫的,能詩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郁達夫對他們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已知他們屬于封建王朝,郁達夫一代新文學人要向封建思想擲下投木倉,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頭對準歷代帝王? 作為一個君王,劉徹當然明白思想穩定對統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會考慮新學說了,新文學的目標既是封建思想,那他們這些封建君主就是討伐的對象。 他輕嘖了一聲,還好,這篇文章只是寫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個性或為個人性情,性情有壓抑,才會有解放,結合前后之句來看,后人該是認為,封建思想壓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個性若不加以約束,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錢理群老師曾經反對過一個線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時代是苦悶的,作家必定時時處處陷入單一的苦悶之中,他寫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滿單一的苦悶感。 這種定勢思維當然是錯的,雖說文變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復雜的,郁達夫悲涼、頹廢的審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歸結于時代。 有傳統風致的影響,又有身世心理使然,還有異國美學的滲透,更兼時勢的風云激蕩。這四點統一于一個文本之中,形成了《故都的秋》獨特的韻味表達。 或許因為年齡原因,我們現在還有些難以理解,可人生之悲涼,不理解未嘗不是好事呢?且記取他的文字吧,或許有朝一日,你會有突然被擊中的感覺。 好啦,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來看段視頻放松一下?!?/br> 圖標點開,悠揚的音樂傳來,映入眼簾的是碧瓦飛檐、雁塔高聳,紅葉染遍山林,兩輛已然眼熟的“鐵盒子”在林蔭道中相對駛過; 金黃的銀杏葉鋪滿校園,石桌旁游人悠閑地品茶,含笑注釋著一個幼童捧起滿手黃葉,往空中一撒;白墻黑瓦,舟舸過橋; 長城在山色里巍峨、稻浪于秋風中翻涌、累累碩果飄香在枝頭,又被喜笑顏開的農人摘入筐中…… “真美啊……”有人情不自禁地感嘆。 這不是郁達夫筆下的秋天,但卻是那樣蓬勃、奪目,令人神往,竟是將萬古的悲秋情緒都蕩去似的。 柳宗元的心情忽然開闊:“夢得兄,我懂你的詩了?!?/br> 也懂了那個人的詩,萬類霜天競自由,秋,也可熱烈。 太極宮。 長孫皇后看著水鏡里幀幀閃過的畫面,目露神往:“若是看得這般秋景,郁達夫想必不會那般悲涼吧!” “是啊,”李世民輕笑,難得感慨不已,“后世曾遭淪亡,卻能驅除敵寇,克復神州,有如此欣欣向榮、百姓樂業之景,后人總說大唐盛世,與后世一比,卻是相形見絀了?!?/br> 未央宮。 劉徹眼紅完那燦燦稻谷與寬闊廣路,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楚棠說她處在2023年,1945年日本投降,其間相距不過78年而已!” 衛青等人如遭當頭棒喝,猛然回過神來:“百年不到,他們的國家竟然變成了這般模樣!” 咸陽。 嬴政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暗自沉吟:“短短78年,故都換新貌,后世王朝,怎么會有這樣的驚天偉力?”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這是航拍中國里的秋景圖,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呢?壯美山河,處處是風景。郁達夫獨愛故都北平的秋日,大家又會對哪里的秋天魂牽夢縈、感慨遂深?我們這次的作業,就是請大家模仿郁達夫的筆調,寫一篇隨筆,分享你眼中的秋,字數不限哦~這篇課文就講到這里,有問題后臺私信,喜歡的話一鍵三連,我是楚棠,下節課再見!】 嗯…… 蘇軾遲疑了一下:“模仿郁達夫的筆調,是要我等寫那新文學?” 蘇轍艱難微笑:“似乎,是的?!?/br> 文章大家韓愈頗覺棘手:“那新文學看著是平易,但若要寫,卻是有些難于下筆啊?!?/br> 還是古文好,多簡潔,怎么不讓寫古文,他能一口氣寫三篇! 白居易同樣遲疑:“詩可俚俗,但這新文學的文法,我等卻是生疏得很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