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郁達夫曾以“悲劇”二字概括自己的出生。他生于浙江富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但由于母親奶水不足,他從小就營養不良,一歲不到就害起了腸胃病,纏綿年余,似乎連家庭都隱隱被拖垮。但這還沒完,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只剩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在那個年代受盡欺侮。 像李賀那樣,身體的孱弱往往會帶來心靈的憂郁與孤獨。缺乏父愛,母親忙于生計,無法顧及他,又沒有兄弟姐妹等同齡人和一起玩耍,他的心理本來就更纖細、脆弱。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愈童年,這種孱弱、孤獨,跟隨了郁達夫一生?!?/br> 太極宮。 長孫皇后輕嘆一聲:“是個苦命孩子?!?/br> 李世民點頭:“體質羸弱,又兼喪父,苦楚可知,他又沒些知心玩伴,可不是沉悶下去了?”他似有所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愈童年,幼時種種竟會有這樣嚴重的后果?” 【年歲漸長,他入學念書,順便說一句,他和徐志摩是中學同學,明清以降江南一代真的出了好多文學家?!?/br> 這話一出,明清兩代文人可算是挺直腰桿了,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文人名士,個個昂首挺胸。 “我們江南,富庶之地,詞章之鄉!” “這后輩怎么不將江南文人的名字念一念呢,我還想看唐寅是否上榜了呢!” “唐寅怎么比得上徐禎卿?我看徐禎卿才會上去?!?/br> “非也非也,我江南第一文家,當推王元美王世貞!” 民間炒作一團,奉天殿里的朱元璋臉上也有光:“咱雖不愛些酸詞,但也能寫詩。那徐志摩能被特別提出來,想必也是個大才子,你等平日也要多讀書,免得別人說咱老朱家沒文化?!?/br> 朱元璋自己受了家貧的苦,對兒子的教育倒挺上心。 【后來,郁達夫赴日本留學,很巧的是,和迅哥兒一樣,他一開始也是去學醫的,念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但他對這不感興趣,后來學過法,也學過經濟,然而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文學創作?!?/br> 怎么又是迅哥兒?眾人表示這個名字他們都要會叫了。 “這迅哥兒不會……真的是李杜那樣的人物吧?” 等等…… “郁達夫和迅哥兒起初俱是學的醫?!”白居易驚訝地和元稹對視一眼,非是詞家卻能于文章一道有這樣高的成就,新文學頗有些臥虎藏龍??! 明朝。 李時珍聽到二人棄醫從文的消息笑了笑:“文可活人,醫也可活人,我著醫書,想來也可福于當世,遺澤子孫?!?/br> 他提筆,繼續將藥草的紋樣繪于書上。 北宋。 趙匡胤奇道:“東京不是汴梁么?怎么日本還有個東京?” 這個名字撞得挺不開心的” 第49章 故都的秋7 【選錯專業不算什么,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外國人的白眼冷遇。那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而與之相對的,是固步自封的中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甚至給予中國“□□”這樣侮辱性的稱呼?!?/br> 誒? 頗曉佛學的王維愣了愣,臉上露出幾分莫名:“佛經有載,‘□□’為西域對國朝的代稱,并無侮辱之意啊?!?/br> 【“□□”一詞源于佛經,本是一個中性稱謂,自甲午后,就變成了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嘲諷、蔑稱,其下含意,怕是連豬狗都不如?!?/br> 剛剛還在疑惑地王維:????。?! “放肆!” 太極宮中,李世民不可置信地一拍桌子:“豎子爾敢!” 蠻夷之邦也敢如此欺辱華夏,誰給他們的膽子?我上邦尊嚴安在? 未央宮。 劉徹拂袖而怒:“奇恥大辱!什么王朝竟這般軟弱窩囊,被一群蠻夷之邦壓著打?! 奉天殿。 沉浸許久的殺伐之氣不受控制從朱元璋身上溢了出來:“好啊,那倭國是嫌咱大明的刀鋒不夠利嗎?” 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現在就親自帶兵,去把對面那群倭賊給砍了。 一旁的朱棣腦子到底活泛,雖也惱怒,但謹慎地捕捉到了一個詞:明治維新。 老朱家對皇子的教育很是不錯,朱棣也讀了些詩書史卷,他想起來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舊邦國,但其使命在于革新。革新而有新機,這便是后世的倭國超過華夏的原因么? 【郁達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留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師兄去小酒館喝酒,旁邊一桌也坐著幾個日本學生,結果,那群學生無緣無故就對著他吐了一口痰,嘴里還罵著“□□人”“叭兒狗”。郁達夫全程表情平靜,甚至在那幾個學生走了之后,他還能平靜地沖對面的師兄笑,說,這是常事?!?/br> 咸陽。 嬴政扶著劍柄的手猛然抓緊,聲色俱厲:“可恥!可恨!” 連異邦小族的平民學子都能對華夏子民如此侮辱,國朝之上又該是何等弱小,簡直尊嚴盡失!蕩平諸國的始皇帝屬實是難以想象后世形勢會如此翻覆。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狠狠一摔杯子:“那日本到底是什么國家,竟這般狂妄?!” 長孫皇后也是滿臉不可置信:“郁達夫還平靜地表示這是常事,可見這樣的侮辱冷遇更是數不勝數,后世……怎會孱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