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地方割據、危機朝廷,哪一個聽著不是觸目驚心?他心里還有一句話沒說,地方割據,還有那軍閥,聽起來竟有些像隋末亂世,大唐,莫不是步了前隋的后塵? 北宋。 趙匡胤想到唐末的百年亂象,也是沉沉地嘆了口氣,軍鎮武人,處理不好便是威脅國本??!所以他費盡心思削弱武人權力,就怕又出現當年的割據局面,沒想到防得了武人,防不了異族嗎? 想到水鏡之前提到大宋的寥寥幾語,趙匡胤憂心忡忡。 【在講這首詩之前,我們回憶過杜甫青年時期的作品——《望岳》,詩里的杜甫豪情滿胸襟,幾十年后,同樣的登高之作,卻是滿目悲涼,為何會如此? 《望岳》寫于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高》寫于唐代宗大歷年間,中間隔著史書里繞不開的安史之亂,大唐王朝由盛轉衰,一齊衰落的,還有詩歌里的盛唐氣象?!?/br> “由盛轉衰……” 李世民手心微緊,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如此大嗎?也難怪,前面說安史之亂后藩鎮做大,地方割據危及朝廷,如此又怎么不是衰敗之兆?! 他又急又氣,恨不得到那玄宗朝,一劍劈了李隆基。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杜甫的人生經歷。一戰失敗后的杜甫很是過了一段漫游的日子,直到天寶六年,唐玄宗開設恩科,詔令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知道自己二戰的機會來了,就去應考,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這個人是個官奴,最怕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次科考也同樣。他自己名聲不好,也很怕新選拔上來的人才跟自己作對,所以暗中cao作,堂堂帝國的考試竟然一個考中的都沒有! 這么荒唐的事他是怎么跟唐玄宗解釋的呢?因為陛下把國家治理得太好了,天下英才都被陛下收在麾下,現在民間已經沒有什么人才了,所謂“野無遺賢”就是這樣。唐玄宗一聽非常高興,就沒有追究這件事了。對此我們只能表示,一個敢說,一個敢信?!?/br> 太極宮。 李世民一拍桌子:“荒謬!他李隆基是傻子不成?!” 野無遺賢,虧他還能信。 劉徹也覺得難以置信:“這唐玄宗到底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咸陽。 嬴政眼中的嫌棄幾乎不加掩飾:“權jian誤國,皇帝昏聵,唐朝焉能不亂?” 興慶宮。 李隆基惱羞成怒,雖然楚棠在說李林甫,但是結尾那句對他的嘲諷簡直已經實質化。 他氣急:“李林甫竟敢如此哄騙于朕,讓朕被天下人恥笑,不嚴懲他不足以正視聽!” 高力士連忙勸道:“圣上莫氣壞了身子,李相之前就被您軟禁在府中,現在還是天寶初年,他沒法再哄騙您?!?/br> “不錯,朕已經將李林甫軟禁了,都是他蒙騙朕,都是李林甫的錯!” 他高聲說著,仿佛這樣就能掩飾什么。 第37章 登高4 洛陽。 李白對此非常不屑:“哼,我當日在長安便是看不慣李林甫口蜜腹劍的樣子,權jian誤國,竟使嫫母衣錦,西施負薪,可悲可恨!” 杜甫也沒想到還會有這樣荒唐的事,不過他猶有幻想:“陛下看到水鏡,應該會引以為戒,懲處李林甫,不被他蒙騙吧!” 李白沒有說話,他說不了解李隆基,但他了解自己。水鏡上說后來的他選擇離開長安,那必然是李隆基與他所想的明主相去甚遠,也難見轉變。就算處理了一個李林甫,難保不會還有張林甫吳林甫的。 【這次考試彰顯了唐王朝的政治不再清明,權臣只手遮天,君主荒唐昏聵,可這時的杜甫能說什么呢?他只好悲憤咽下。 參加那場考試的,除了杜甫,還有元結和孔巢父。元結,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是元稹、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先聲,曾在安史之亂中募兵抵抗叛軍,保全十五城?!?/br> 劉徹又開始酸了:“能寫詩能守城,這樣的人才不要可以給朕?!?/br> 李隆基能不能不要這樣身在福中不知福??! 嬴政也不理解:“后世的皇帝這么不將人才當回事嗎?” 李世民又急又氣:“這還能叫野無遺賢?!” 青史留名是何等難事,不說杜甫,那元結、孔巢父能留下名字,可見才華了得,名世的就有三個,其他人呢? “科舉選才何等大事,竟被當成兒戲,他耽誤的不僅是天下士子么還有大唐江山!” 房玄齡等人心里也頗有不樂,前些日子他為科舉事宜夙興夜寐,付出不少心血,如今看玄宗與李林甫把科考當兒戲,就像自己的半個孩子被糟蹋了似的。但李隆基到底是大唐的君王,陛下罵得,他們卻罵不得。 杜審言滿腔怒火:“李林甫這個老賊,也敢欺負我的孫子,讓我遇到看我不打死你!” 本來也有些生氣的杜閑:“好像,本來也遇不到吧?” “你閉嘴!”杜審言怒氣沖沖,“都是你,沒用的東西,兒子被欺負了也不知道給人出頭?!?/br> 中唐。 白居易和元稹對視一眼,眼中俱是激動:“新樂府運動,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是謂樂府,微之兄,這是水鏡在給我二人指路!” 元稹也興奮非常:“我素來佩服杜工部的怨刺詩筆,元次山的《篋中集》與子美詩同調,我二人當日還說以詩筆記時事,不只是水鏡指路,是未來的我們在給我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