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樊籠與自然,既是官場和田園的對比,也是現實與理想的沖突,他掙脫了樊籠,就代表逃離了官場,超脫了現實?!?/br> 【為什么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蓖昝篱]環。讀到這里,我們不禁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終于做回自己了?!?/br> 楚棠的聲音歡快,水鏡下的陶淵明卻忽然垂眸,染上溝壑的臉上神情莫測。 顏延之以為他是想到了當年出仕的舊事心情不樂,當即出言寬慰道:“前事已矣,兄長如今困頓,但如水鏡所說,到底做回自己,志節猶存,不像小弟……” 他欲言又止,陶淵明也知道他心中苦悶,勸慰道:“延之,我素來欣賞你的才華,也知你正直真誠,屈身偽朝,實非本愿。但延之,如今邦無道,時局渾濁,官場險惡,你一定要聽我一勸,韜光養晦,保全自身,否則將禍及性命,身名俱滅?!?/br> 自東漢黨錮之禍以來,文人卷入政治風云,死者不計其數,劉裕變節奪權,尤其是好相與的?他真的不希望好友卷入其中,落得個滿目蒼涼的下場。 顏延之看著他滿臉嚴肅的樣子,鄭重地點點頭:“兄長所言,延之一定謹記?!?/br> 他在心里輕嘆,兄長雖然歸隱,但依然洞達事實,自己此次被外放始安,又何嘗不是有性命之危?兄長此番言辭懇切相勸,便是一片拳拳愛惜之心,此中情誼如何不令人感動? 他在心里下定決心,此去始安,一定謹言慎行,遠離紛爭。 唐朝。 王績飲盡杯中酒,低聲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公以退隱保留本真,自是第一流人物?!?/br> 王維也起了些遐思:“我雖對陶潛愧于家中婦子一事不敢茍同,但他歸田守拙,不與世同,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 劉氏笑了:“相公也想要歸隱么?” 王維笑著搖搖頭:“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正是大展宏圖之時,退隱豈是君子所為?我是想以后致仕,也尋一處田園山澤,以近自然,養足天性?!?/br> 屆時兼濟之志已成,攜妻歸隱,豈非樂事?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院中獨坐,日前他在友人的幫助下結廬浣花溪邊,免于顛沛之苦,蜀中天府,自有安樂,聊慰他漂泊之懷,他此時的境地,倒也有些“歸園田居”的意思了。 此時,聽罷水鏡中的話,他沒有立即言語,隔了一會兒,這才輕輕嘆道:“所謂做回自己,也不只在一個拙字?!?/br> 晉宋易代,陶淵明身處其中,焉能沒有感懷?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知識點。在這首詩中,陶淵明的性格可用一個“拙”字概括,“拙”是他的天性,借詩歌的開頭幾句點出,其后他也選擇了“守拙”,即歸隱田園。 注意羈鳥、池魚、塵網、樊籠幾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幾句寫景,純用白描,動靜、遠近結合,理解性默寫可能考到,而寫法的考點則是放在詩歌鑒賞里面,大家要靈活運用?!?/br> 不知道第幾次提到考點了,李世民終于將心中的疑問說出口:“這后輩說的考試,和我們的科考是一般么?” 貞觀君臣這幾日一直在商討科考事宜,房玄齡也注意到這一點,回話道: “考試者,選拔人才之用,這一點倒是不必見疑,只是臣原本以為后世是考察作詩,可聽水鏡說法,似乎考的是解詩,解詩與從政能力有何相關?” 他們的陛下文采不錯,他們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詩的能力,但解詩對從政來說,并不是一個必須??!君不見以詩從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漸少,后世怎會如此重視,專門考察? 【對詩意有一個基本了解之后,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課文將它與曹cao的《短歌行》編在一起,曹cao進去,淵明避世,曹cao以天下為任,哪怕“老驥伏櫪”,亦是“志在千里”,陶淵明卻選擇歸隱田園,該怎樣看待他的歸隱呢?】 顏延之從郁悒中回過神來,聽到這話只覺莫名其妙,高聲道:“兄長歸隱自是高義之舉!” 當然他說得在大聲楚棠也聽不見,她繼續cue流程: 【所謂“端居恥圣明”,換句話說,陶淵明選擇歸隱的行為是不是反映了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 “荒唐!陶潛是義士,這問題是折辱!” 王績坐不住了,他歸隱田園便是效仿陶淵明,若陶淵明是消極避世,他是什么? 王維也搖搖頭:“雖然不是很認同的他的行為,但陶潛品性自是無可置疑,楚姑娘怎會有此一問?” 蘇軾難得沒有笑:“先生高士,豈可用消極一詞來評判,曹孟德縱有天下歸心之志,然而失節于漢,怎么及得上陶公高義?!” 很明顯,蘇軾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這絕對不能忍。他無師自通開啟拉踩大法,連帶著對前面提到的曹cao都沒有好臉色。 未央宮。 劉徹一臉淡定地開始看戲,很明顯后世之人對這個陶淵明非常推崇,那么有此一問不過是尋個由頭為后面張本,這種話術他當皇帝都用爛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都是套路。 董仲舒學習儒家經典,又擔任授業之師,倒是對這個問法報以會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循循善誘,方是為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