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45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后宮里,曹太后一臉不平:“王安石的才學怎么可能比得過蘇子瞻?馮夢龍好生無眼!” 【再比如說,《漢武內傳》寫,漢武帝出生之前,他爹劉啟夢到有赤彘從云中直降宮內;《漢武故事》又講,劉啟夢到高祖對自己說,“王美人得子,可名為彘?!本C上,漢武帝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豬豬陛下。 另外兩本小說里都寫了漢武帝與西王母的故事,也算是圓了豬豬的修仙夢。 小說,圓夢神器!】! 第43章 故都的秋1 未央宮。 正在看戲的劉徹“騰”地一下坐起來,后面的西王母啊、修仙夢啊完全沒聽見,滿腦子都是那句豬豬陛下。 他咬牙切齒:“好啊,無恥文人,竟敢誹謗于朕,朕的父皇何時做過這種夢?!” 他就說后世人怎么給他叫了這么個侮辱性極強的諢名,原來是有文人帶頭造謠! “這兩本書到底是誰寫的,別讓朕知道!” 景帝朝。 劉啟擁著王美人面露無語:“什么赤彘入夢、高祖賜名,這些文人就知道瞎編?!?/br> 編就算了好歹編個別的??!本來聽著還沒什么,誰家皇帝出生沒有點異象???但被后世“豬豬”“豬豬”的一叫,劉啟深深地覺得糟心。要么是龍要么是虎,誰家皇帝夢到一頭豬??!連累朕風評被害,可惡! 漢初。 劉邦也是捂著臉,又好氣又好笑:“乃公是個粗人,可也不會取這樣的名字,簡直胡言亂語?!?/br> 東漢。 史學家班固受父親影響,對漢事向來非常關注,早有修史之心,此時聽到水鏡里的話深以為戒,認真地對一旁的meimei班昭說: “民間多雜談,或有文人采街談巷語,雜編成書,與史有違,我等平日讀書,須得盡力甄別,并秉持良史之心,放不墜史家之筆?!?/br> 班昭乖巧地點頭,覺得兄長說的十分有道理。然而下一刻,她就聽水鏡里說到: 【據說這兩本書都是班固寫的,在小說史上名氣還比較大,迅哥兒的《中國小說史略》梳理過?!?/br> 剛剛教導完meimei的班固和剛剛被教導的班昭頓時:??? 班昭疑惑地看著自家兄長,清麗的臉上頗有些一言難盡:“兄長,這些都是您寫的?” 班固當場跳起來:“一派胡言!我怎么會寫這種東西,簡直有墜我們班家的門風!這小娘子如何能這般污蔑于我!” 未央宮。 劉徹冷哼一聲,磨刀霍霍:“班固是吧?” 朕要誅你九族! 中唐。 白居易微微疑惑:“班固未曾寫過這兩本雜說,楚姑娘怎的也不加甄別?還有那迅哥兒……莫非是前面提到的魯迅?” 聽著真是一如既往地……親切,后世人這么熱衷于給皇帝文人取諢名嗎? 然而,他又有些糾結,這種野史傳聞和課文有什么關系嗎?怎么不直接講課文呢?他還想看未來的自己寫的《琵琶行》呢! 沒有發現自家兄長的焦急,他的弟弟白行簡在一旁摩挲著下巴若有所思:“小說家者,正統不納,后世竟為之修史么?” 他想起書齋里的各色書稿,忽然覺得創作動力更足了。 【不過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前人早已經指明是托名之作。班固是東漢史學家,編寫過《漢書》,名氣很大,所以有人就把這兩本書掛到了他的名下,至于真正的作者是誰,不知道?!?/br> 班固松了口氣,還好是假的,他可是要做董狐那樣的良史,怎么會寫這種荒誕不經之作! 想了想他又覺得不郁:“后世之人好生無禮,如此隨意附會污我名聲?!?/br> 未央宮。劉徹冷著臉好不泄氣,連造謠的人都找不到了,你們有膽子寫,倒是有膽子留下名字??! 【《漢書》的史學價值很高,和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后面的《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其中,《蘇武傳》這一節寫得特別好,寫蘇武奉漢武帝的命令出使匈奴,卻意外被扣留,拒不受降。 他牧羊北海,吞氈飲雪,十九年持節不屈,直到漢昭帝時期才被迎返,告謁茂陵。蘇武去時正是壯年,歸來已經須發皆白?!?/br> 未央宮。 劉徹顧不得生氣了,連宮內的朝臣也警覺起來,紛紛看向上首的君王。 衛青率先開口道:“陛下,據前推斷,大漢應是勝過了匈奴,匈奴為何還敢扣押我大漢的使臣?莫非……” 大漢這邊勝果不大?最后一句話他沒太敢說出口。 劉徹敲擊著扶手暗自沉吟:“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匈奴既敢扣留,蘇武在匈奴遭遇的‘意外’,定然不同尋常,難不成是……匈奴王室內亂?” 有著良好史學素養的漢武帝非常會觸類旁通。 衛青聞言也是表情凝重,若那蘇武當真卷入匈奴內亂,便不好說了。 劉徹斂眉,將心里的思量暫時拋之腦后,道:“不論如何,蘇武是我大漢朝的忠臣,不知此人現在何處,稍后擬旨,征召他入宮,朕要親自一見?!?/br> 草原惡劣,蘇武竟能始終堅守臣節,“吞氈飲雪”四字,看之已然心驚,此等志慮忠純之士,青史作傳,應當予以重任。 江淮。 正在游歷的司馬遷猛然聽到自己的名字,眼中頓時迸發出卓然光彩:“我當真修出史書了!” 他想起父親司馬談的期盼,想起有歷以來所聽的種種前代傳聞,胸中無比激蕩。究天人,通古今,他自當效仿夫子,為史作記。修史這份重責,他擔得! 代郡。 尚是青年的蘇武望著水鏡,眼中充滿堅毅,為人臣者,為君王謀;況他為大漢子民,怎可叛投匈奴?他蘇武,寧愿站著死,也不愿坐著茍且偷生。 李家。 聽到蘇武事跡的李陵目露欽佩:“此等凜然之士,若能一見,當引為知己!” 水鏡繼續:【蘇武有個朋友叫李陵,是李廣的孫子,在《蘇武傳》里算是蘇武的對照組,他兵敗投降,還受單于所托來勸降蘇武,被蘇武斷然拒絕了?!?/br> 李陵:??? 正堂的李廣豁然起身,須發皆張:“孽孫,投降叛國千載罵名,我李家幾代名聲就這樣毀了!” 他心驚膽戰,自己家里出了這么個叛國的孫子,陛下會如何想?天下人會如何看? 未央宮。 劉徹甩袖,滿臉冷肅:“李廣歷經文、景兩朝,深荷皇恩,朕惜他將才,即位之初便命他為未央宮禁衛長,他卻養出這么個叛國的孫兒,簡直有負于大漢!” 咸陽。 嬴政亦是面露不屑:“叛投匈奴,小人行徑?!?/br> 倒是前面提到的蘇武當真不錯,矢志守節,風骨不墜,李陵既與他是好友,怎么沒學來他的半分風骨? 【不過司馬遷為李陵講過好話,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后半生的悲慘遭遇,具體大家學《報任安書》和《蘇武傳》的時候可以再做了解?!?/br> 剛剛還在高興的司馬遷:…… 能被后世人說一句悲慘遭遇,未來的他到底是落入了何種窘境?李廣之孫,怎么會投降匈奴呢? 【司馬遷覺得李陵事母至孝,對士卒很講信義,同時還作戰驍勇,可惜孤軍深入遭遇強敵,沒有后援,部下還叛變了?!短K武傳》里,李陵也提到說自己剛投降的時候精神恍惚,幾欲發狂,準備似時而動,效仿曹柯之盟。 說是后來漢武帝對李陵投降的事有所醒悟,派使者慰問李陵殘部,還派人去接李陵,但有謠傳李陵幫匈奴練兵,所以豬豬一氣之下,把他全家都殺了,李陵由是心灰意冷。 蘇武懂他的苦衷,二人之間還算友好,但對比之下仍是相形見絀。蘇武歸漢時,李陵為他送行,不無痛苦地唱,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兩個人都是悲劇性很強的人物了,歷代多有討論,大家兼聽一下吧。文學史上也有蘇李詩,托名蘇武、李陵二人,“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鳖H為深婉?!?/br> 李陵聽罷怔怔不能言,皇恩深重,自己竟是做了投降之人,又累及老母與旁人,無論究其如何,青史上總要記上一筆。他苦笑一聲,蘇武之志,總非常人。 未央宮。 猶自生氣的劉徹臉色仍然不太好,得知李陵未來會投降的消息,幾乎立刻就想把他和李廣抓來問罪,聽到這番解釋心里的氣才消了幾分,但嘴上還是有些不高興。 “哼,投降之人,朕略作懲處怎么了?!?/br> 一旁的衛青沉默不語:殺全家什么的,好像,也不是“略作”吧! 太極宮。 李世民略略嘆息:“李陵身陷重圍強戰不敵,其功仍有可書之處,后來種種,亦是令人唏噓?!?/br> 南宋。 垂老的辛棄疾悵然長吟:“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br> 中唐。 白居易有些不以為然:“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李陵比之蘇武,自有云泥之別?!?/br> 【順帶一提,班固還沒來得及將《漢書》寫完就去世了,他的meimei班昭受命幫他完成了余下的部分。 班昭才學很高,當時的皇后和貴人們都視他為老師,后來鄧太后臨朝,還特許她參與政事。 但是吧,jiejie不該寫那本《女誡》??!無論當時她的用意如何,后來這本書都被男權社會用作了施諸于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鎖,延及千年,直到五四時期才開始有所松動?!?/br> 未央宮。 劉徹的眼神又犀利起來,一字一頓:“太、后、臨、朝?!?/br> 不怪他警覺,從呂后專權開始,皇家便對這類事極為敏感。即使是他,登基之初也曾受制于竇太后,其中滋味,他最有感觸。蓋因太后勢大,外戚也定然趁機做大,如此,又焉有人將皇帝放在眼里?若趁機生亂…… 他心下微沉,又想起西漢、東漢之說,一時對大漢的將來充滿擔憂。 咸陽。 嬴政聽到太后臨朝臉色也有些不好,但畢竟不是大秦的事,他也犯不著憂心,倒是對水鏡中所說的班昭生出幾分贊賞。他沒有太多男尊女卑的想法,只覺班昭既可修史又有參政之才,倒比一般男子還要優秀幾分。 憶及先前提到的謝道韞,嬴政不禁想,后世如此,不知大秦是否也有些卓越女子。 不過…… “男權社會,是指男性主導?五四時期有所松動,這個五四,可有何特殊含義?” 他凝眸,那種隱然心驚的感覺又出現了。 漢朝。 班固既感動又敬佩:“meimei,是為兄該謝你,你替為兄完成了史書的修撰,又得皇上及宮中諸貴人深恩,班家以你為榮!” 班昭同樣又是驚喜又是詫異,水鏡里說的真的是她嗎?她未來竟能替兄修史,還參與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