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38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元稹深有感觸:“是啊,以情動人,我也有些想我家娘子了?!?/br> 白居易笑著打趣:“看來微之兄也是深情之人,怕是日后你的集子里,要添不少相思之句吧!” “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嘛!”元稹擺著手掩飾自己的尷尬。 王維輕輕叩著桌面,也是感嘆:“杜子美雖顛沛貧苦,卻仍是顧念家中婦子,這是他人所不及之處?!?/br> 劉氏聽著這話覺得有些熟悉,笑道:“所以杜子美比陶淵明好是吧?” 王維聽她語氣帶著幾分促狹,也是忍不住笑:“從顧惜妻子這一點來看,確實如此?!?/br> 太極宮。 婉轉深情的詩句同樣觸動了李世民的內心,他也想起當年征戰與長孫皇后分隔的日子了,雖則軍情緊急容不得兒女私情,可他怎會不念著她呢?當下顧不得殿內臣屬,悄悄握緊身邊人的手,忽然又想到: “這首詩是離亂所作,若退而論之,這樣因亂分隔、閨中獨看的民眾豈非很多?” 魏征奇異地看了一眼上首的君主,向來冷肅的眼中劃過一絲贊賞,能由一首詩想到天下萬姓,倒不失為一位明主圣君。 正想著,水鏡繼續說了。 【其實仔細來看,因亂生離的又豈止是杜甫一家呢?翻一翻杜甫同期詩作,“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三川在是鄜州的屬縣,羌村就在那里?!皫兹巳悦??盡室豈相偶!” 兩相對照,不難看出詩里浸染的天下亂離的悲哀,而末尾的“雙照”,想來也寄托了四海升平的理想。 經歷了開元全盛日的百姓,怎么會想到有這樣的動亂呢?前一天還是盛世民,后一日就變成了亂世犬。忍不住跳出來說一句,李隆基,你該死??!】 楚棠語氣里的感嘆與厭惡過于明顯,興慶宮里,李隆基當場破防:“放肆!無知后輩竟敢詛咒于朕,叛軍作亂,禍亂江山與朕何干?!” 還當著天下人,不,是歷朝歷代人的面罵他該死,他的臉都都被楚棠丟盡了! 如他所想,諸時空果然一片嘩然。未央宮中,劉徹忍不住嗤笑一聲:“罵得好?!?/br> 好好的一個盛唐變成這樣,這李隆基后期是被奪舍了嗎? 太極宮。 李世民氣得咬牙:“的確該死,朕恨不得親自去抽死他!” 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唐,就被這不孝曾孫這樣糟蹋! 武周。 武則天不僅解詩,更是一個女人,還是一個掌管萬姓的帝王,這首詩精準地踩中了她的所有點,威嚴深重的女皇輕飄飄地將眼光落在下首的李隆基身上,語氣似含無盡冷意: “阿瞞,后世人說,你該死?!?/br> 尚是少年李隆基跪在地上,額上的汗又濕了一層。此時的他已然恨毒了水鏡和里面對他肆意辱罵的楚棠。 他不明白,明明未來的自己也開創了開元盛世,怎么楚棠對這些功績只字不提,卻拽著一個安史之亂對他罵個不停,他富有四海,寵愛一個妃子怎么了?安史之亂明明是叛軍的錯,憑什么要怪到他的頭上? 但此時他卻不敢將心里的這些怨懟表露出來,面前的祖奶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逼死,更何況是他這個孫子? 他以頭搶地,急聲道:“后輩無知妄議天子,怎么能當真?祖奶奶,無論水鏡說了什么,那都是后來的李隆基做的,和現在的孫兒無關??!” “哦?”武則天冷笑著挑眉,“你的意思是,讓朕給天下人,留下你這個禍害?” “孫……孫兒怎會是禍害?水鏡也說我創下盛世,孫兒只是被……被李林甫那個小人蒙蔽,這不是孫兒的本意??!還有那安史之亂,這都是叛軍膽大包天,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如何能全數怪到孫兒的身上?” “被蒙蔽?”武則天氣極反笑,“你也是皇子皇孫,讀過圣賢書,豈不聞諸葛武侯之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李林甫既是小人你為何未能明察,反到讓他取代賢相,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嗎?!那安史之亂,亦是在你治下發生,你還逃離長安,都城盡失,若非你不察,又怎會禍害至此?!” 帝王威怒毫不掩飾,李隆基雙腿一軟,伏在地上的手輕輕顫抖。 洛陽。 杜甫對楚棠的解詩之句十分欣賞,他此時尚未議親,但仍可感念詩中情意,亦對最后那句“天下亂離的悲哀”感受頗深,只是末了的評價……他神色奇異: “后世之人,竟可如此點評帝王?!?/br> 李白覺得接受良好,他甚至有些欣賞:“楚姑娘點評的帝王不止陛下一位,她的態度,確實并未有多少尊重,想來后世風氣必是十分開明?!?/br> 女子也能開壇設教、談古論今,而不懼世俗白眼、皇權壓制。 李白想起之前講的自己的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后世之人,應該能“開心顏”了吧!他仰頭望著茫茫水鏡,對楚棠所處的時代充滿了向往。 【唐玄宗逃往蜀地,杜甫聽說肅宗已經即位,當場決定趕赴行在,面見天子,卻不想失陷賊手,被叛軍帶回長安。 安祿山有稱制之心,自然需要官員名士給他撐場子,杜甫雖然是個小官,但好歹也是一條蚊子腿嘛!被關押的同時還有大詩人王維?!?/br> 正在府中的王維神色一頓,手里的筆啪嗒一聲落在桌上,旁邊的劉氏緊張地拉著丈夫的手,眼中滿是驚惶。 怎么會這樣呢?王維暗自心驚,他是大唐的臣子,圣上尚在,自己失陷賊手,若一朝光復,豈非成了偽官?圣上會如何看他?天下人會如何看他? 興慶宮。 李隆基豁然起身,他剛剛聽到了什么?謀反的竟然是安祿山?!他狠狠地一拍桌子:“好啊,安祿山,朕對你委以重任,你竟然敢謀反,你對得起朕嗎!” 高力士也是忍不住錯愕,之前想到安祿山時,他自己都覺得有點荒唐,可水鏡現在明明白白白說了,就是安祿山。他想起安祿山送往宮中的東西,安祿山是個精明人,不僅給陛下送,連他這個陛下身邊伺候的也沒有漏下。 想到院中堆的物什,高力士只覺燙手極了,心中叫苦不迭??纱藭r陛下還氣著,高力士不暇多想,趕緊上去勸人: “陛下息怒??!安祿山亂臣賊子枉顧皇恩,陛下如今知曉,正該懲處以絕后患,這是水鏡在給陛下提醒??!” 盛怒的李隆基反應過來,“對,快,傳旨,派人將安祿山抓回長安,朕要將他碎尸萬段!” 他仿佛找到了一個發泄口,只要將安祿山殺了,安史之亂就不會發生,后世人就不會那樣罵他,他還是那個創下盛世的明主圣君,他要比肩太宗! 平盧。 安祿山正在請諸官將喝酒,他是胡人,當年因為違抗軍令、貪功冒進,差點被處斬,好不容易才活下來,又當上了平盧節度使。 節度使權力頗大,又能向朝廷參奏議論事,他得意極了,一邊討好皇上一邊拉攏周圍的人,這宴會就是他精心設計的拉攏人心的一環。 如今水鏡扔下一個驚天炸雷,滿堂官將頓時鴉雀無聲,安祿山當場呆愣在原地,滿臉橫rou擠在一起,竟生出幾分滑稽的意味。 “胡言亂語,胡言亂語!這是污蔑!我對大唐忠心耿耿,這女子一定是在陷害我!” 他大聲喊著,掩蓋內里的心虛,其實他自己也知道這番話沒有可信度,楚棠和他全無相關,為什么要陷害他呢? 院中的諸官將同樣不信,楚棠來自后世,讀的是歷代史書,安史之亂這樣大的事,必然是記載于冊,安祿山,他當真謀反了! 眾人看著桌上的酒菜,只覺冷汗涔涔,這分明是一場斷頭飯! 【王維名氣很高,也是叛軍的重點監視對象,據說安祿山特別賞識他,強迫他接受偽職。王維反抗無果,被硬塞了個官。后來兩京收復,朝廷懲處偽官,王維赫然在冊,論罪當誅,還好朋友呈上了王維身陷賊營時作的《凝碧池》詩,又有弟弟王縉鼎力相助,才勉于一死。 后面王維官當得還挺大的,世稱王右丞,又被稱為詩佛,也是大唐頂流之一了?!?/br> 王維松了口氣,幸好,自己的名節保全了。至于后面說他的官當得挺大之類的,王維權當沒聽見。 他素來信佛,生性恬淡,如今聽說朝堂混亂,未來將有兵戈,甚至自己也會深陷于偽軍之手,不覺心驚rou跳,官場果真如履薄冰。 王維想著水鏡里所說的種種,一腔熱誠忽然就散了幾分,竟生出了一種歸去之心。 【杜甫在長安期間也有詩。叛軍攻入長安后,安祿山沖進大明宮,大肆搶掠財物,還將能找到的皇族盡數屠戮,昔日繁華升平的皇城,一夕慘烈蕭瑟如人間地獄。杜甫看著這滿目瘡痍,心中難受不已,他又拿起了他的詩筆,飽含血淚的書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又一首千古名篇誕生了?!?/br> 太極宮。 李世民盯著水鏡上的詩句雙目通紅,國破,說明長安都城已然蕭條殘敗,唯有山川蕭瑟矗立;城春,本該是生機盎然之時,卻是草木蔥蘢掩蓋人煙,荒蕪不堪。 他想起今年春耕之時,他親往城郊勸耕,所見俱是欣欣向榮之景,百姓和樂安定,各依農桑。這樣的治世之景,未來竟會一朝破碎。 李世民仿佛看到了荒敗蕭條的長安城,杜甫立于其中,見盛世破碎,對著花鳥傷心得流淚,想要將書信寄與家人,卻終究無法,不由搔斷了白頭。而當時的長安,當時的天下,又有多少個像杜甫一般罹亂的人? 他以手掩面,虎目含淚,說出了水鏡中的那句話:“李隆基,你真是該死??!” 寵信jian佞,招致國禍,他最后竟然還逃了,他怎么有臉逃?他該引咎退位,以死謝罪才對! 天寶年間。 皇族眾人悚然驚動:“安祿山賊子!安敢如此屠戮皇族?!” 雖然水鏡說的并非全部皇族,但此時的他們焉能預料一旦生亂,自己是否是被留下的那個?尤其是一些平素不受寵的,此時全然慌了神,生存的威脅令他們格外惶恐,他們不禁怨上了李隆基。 當日張九齡為相時,安祿山兵敗,張九齡曾力主將其誅殺,是李隆基非要將他留下來,最后竟是養虎為患,陛下怎能如此昏聵? 最后陛下自己倒是和貴妃逃了,留下他們這群人面對叛軍的屠刀,難道他們就是該死的嗎?! 有些有主見的當下發狠,不約而同開始往東宮遞消息。雖然水鏡沒有明說肅宗是誰,但太子尚在,投靠他必然不錯。 命數,總要自己來搏一搏?!颈绕鹜蹙S,還是小透明的杜甫就幸運多了,叛軍看管不嚴,杜甫找準機會跑了出去,一路顛沛流離,找到唐肅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肅宗見杜甫衣衫襤褸、潦倒疲憊,卻仍千里迢迢趕來見他,大受感動,當即給杜甫授官左拾遺,所以杜甫也被稱為杜拾遺。 拾遺這個官職雖然不大,但可以每天跟在皇帝身邊,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個好差事??上泼C宗也不是什么英主,很快杜甫就因為直言勸諫被貶?!?/br> 太極宮。 李世民撫著胸口,李隆基荒唐,新繼位的肅宗也并非英主,那大唐還有中興之日嗎? 明朝。 朱元璋嘖了一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唐太宗的詩吧!唐太宗一代明君,高宗才能亦是了得,還有那則天皇帝,雖不合禮法,但也是個有手段的。李隆基半生英明晚年昏聵,對兒子又打壓太過,怎么看都是一攤子爛事情?!?/br> 朱標在一旁道:“肅宗不及,代宗卻有可稱道的,亦是中材之主?!?/br> 朱元璋搖搖頭:“代宗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改革漕運鹽糧,但大封節度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其過也是不小,這皇位傳給誰真是門學問??!” 要是能確保代代明君就好了。 他看了一眼朱標,這是他看中的太子,一定能成為出色的君王,怎么最后就是老四那個龜兒成了皇帝呢?一想到這點,朱元璋銳利的眼刀就一個勁地往朱棣身上飛。 朱棣默默縮在自家大哥的身后,隔三差五就要來上這么一遭,他習慣了。 中唐。 白居易道:“杜工部正直無畏,為救宰相房琯直顏犯諫,可惜啊……”先君不聽。 元稹素來知道好友的性子,聞言便打趣道:“若是你便不諫嗎?” 白居易灑然一笑,一派清正:“當然要諫,在其位謀其事,我等既在朝為官,自然要勸諫君王,為民言事?!?/br> 元稹也是這個想法,但還是忍不住半是打趣半是感嘆:“伴君如伴虎??!” 白居易搖頭一笑:“陛下圣明,必不會如此?!?/br> 洛陽。 聽到這里的李白嘆了口氣,沉默地和對面的杜甫碰了個杯,如太宗那樣善于納諫的明主,再難求了。 杜甫也沒有說話,他沒想到,未來不僅是自己仕途蹭蹬,連大唐都風雨飄搖。自小受過的儒家教育讓他心情沉痛,自己的遭遇,國家百姓的遭遇一齊壓在他的心上,青年人朝氣的面龐忽然添了幾分愁苦。 【貶謫的路上,他回到羌村與家人團聚,寫下了有名的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