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13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從寫景轉下,是這樣幾句:“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睙o和有,是一句對偶。無塵雜,就是說沒有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 很明顯,這個“塵雜”是在cue他自己做官的時候。既然做官肯定有很多雜事吧,還有討厭的應酬,看著就不爽的上司……如今可算是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而且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br> 【所以最后他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薄胺\”,恰好照應了開頭的“塵網”,都是指世俗官場,“自然”,既是指自然環境,又是指順應本性真、無所扭曲的天性。 樊籠與自然,既是官場和田園的對比,也是現實與理想的沖突,他掙脫了樊籠,就代表逃離了官場,超脫了現實?!?/br> 【為什么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蓖昝篱]環。讀到這里,我們不禁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終于做回自己了?!?/br> 楚棠的聲音歡快,水鏡下的陶淵明卻忽然垂眸,染上溝壑的臉上神情莫測。 顏延之以為他是想到了當年出仕的舊事心情不樂,當即出言寬慰道:“前事已矣,兄長如今困頓,但如水鏡所說,到底做回自己,志節猶存,不像小弟……” 他欲言又止,陶淵明也知道他心中苦悶,勸慰道:“延之,我素來欣賞你的才華,也知你正直真誠,屈身偽朝,實非本愿。但延之,如今邦無道,時局渾濁,官場險惡,你一定要聽我一勸,韜光養晦,保全自身,否則將禍及性命,身名俱滅?!?/br> 自東漢黨錮之禍以來,文人卷入政治風云,死者不計其數,劉裕變節奪權,尤其是好相與的?他真的不希望好友卷入其中,落得個滿目蒼涼的下場。 顏延之看著他滿臉嚴肅的樣子,鄭重地點點頭:“兄長所言,延之一定謹記?!?/br> 他在心里輕嘆,兄長雖然歸隱,但依然洞達事實,自己此次被外放始安,又何嘗不是有性命之危?兄長此番言辭懇切相勸,便是一片拳拳愛惜之心,此中情誼如何不令人感動? 他在心里下定決心,此去始安,一定謹言慎行,遠離紛爭。 唐朝。 王績飲盡杯中酒,低聲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公以退隱保留本真,自是第一流人物?!?/br> 王維也起了些遐思:“我雖對陶潛愧于家中婦子一事不敢茍同,但他歸田守拙,不與世同,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 劉氏笑了:“相公也想要歸隱么?” 王維笑著搖搖頭:“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正是大展宏圖之時,退隱豈是君子所為?我是想以后致仕,也尋一處田園山澤,以近自然,養足天性?!?/br> 屆時兼濟之志已成,攜妻歸隱,豈非樂事?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院中獨坐,日前他在友人的幫助下結廬浣花溪邊,免于顛沛之苦,蜀中天府,自有安樂,聊慰他漂泊之懷,他此時的境地,倒也有些“歸園田居”的意思了。 此時,聽罷水鏡中的話,他沒有立即言語,隔了一會兒,這才輕輕嘆道:“所謂做回自己,也不只在一個拙字?!?/br> 晉宋易代,陶淵明身處其中,焉能沒有感懷?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知識點。在這首詩中,陶淵明的性格可用一個“拙”字概括,“拙”是他的天性,借詩歌的開頭幾句點出,其后他也選擇了“守拙”,即歸隱田園。 注意羈鳥、池魚、塵網、樊籠幾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幾句寫景,純用白描,動靜、遠近結合,理解性默寫可能考到,而寫法的考點則是放在詩歌鑒賞里面,大家要靈活運用?!?/br> 不知道第幾次提到考點了,李世民終于將心中的疑問說出口:“這后輩說的考試,和我們的科考是一般么?” 貞觀君臣這幾日一直在商討科考事宜,房玄齡也注意到這一點,回話道: “考試者,選拔人才之用,這一點倒是不必見疑,只是臣原本以為后世是考察作詩,可聽水鏡說法,似乎考的是解詩,解詩與從政能力有何相關?” 他們的陛下文采不錯,他們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詩的能力,但解詩對從政來說,并不是一個必須??!君不見以詩從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漸少,后世怎會如此重視,專門考察? 【對詩意有一個基本了解之后,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課文將它與曹cao的《短歌行》編在一起,曹cao進去,淵明避世,曹cao以天下為任,哪怕“老驥伏櫪”,亦是“志在千里”,陶淵明卻選擇歸隱田園,該怎樣看待他的歸隱呢?】 顏延之從郁悒中回過神來,聽到這話只覺莫名其妙,高聲道:“兄長歸隱自是高義之舉!” 當然他說得在大聲楚棠也聽不見,她繼續cue流程: 【所謂“端居恥圣明”,換句話說,陶淵明選擇歸隱的行為是不是反映了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 “荒唐!陶潛是義士,這問題是折辱!” 王績坐不住了,他歸隱田園便是效仿陶淵明,若陶淵明是消極避世,他是什么? 王維也搖搖頭:“雖然不是很認同的他的行為,但陶潛品性自是無可置疑,楚姑娘怎會有此一問?” 蘇軾難得沒有笑:“先生高士,豈可用消極一詞來評判,曹孟德縱有天下歸心之志,然而失節于漢,怎么及得上陶公高義?!” 很明顯,蘇軾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這絕對不能忍。他無師自通開啟拉踩大法,連帶著對前面提到的曹cao都沒有好臉色。 未央宮。 劉徹一臉淡定地開始看戲,很明顯后世之人對這個陶淵明非常推崇,那么有此一問不過是尋個由頭為后面張本,這種話術他當皇帝都用爛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都是套路。 董仲舒學習儒家經典,又擔任授業之師,倒是對這個問法報以會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循循善誘,方是為師之道。 只能說,這波還是眾位詩人代入感太強了,以至于被情感蒙蔽雙眼,倒不及其他局外人清醒。 【我們知道,評價一個人要有綜合視角。關于陶淵明,我們很容易給他打上一個隱士的標簽,這樣當然方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之下。 但“打標簽”意味著陷入定勢,如無意外不會再特意去了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雖然學過不少陶淵明的詩,但他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br> 曹cao對這個“綜合視角”的提法十分欣賞:“以點觀人,其人不全,對一個人的評價怎么能以偏概全呢?” 顯然,他是對那些罵他是漢賊的人非常不滿。 劉徹也理解這段話了:“打標簽,陷入定勢,比如說秦始皇的標簽是暴君,所以后人便陷入始皇帝是暴君的定勢?” 底下大臣紛紛捂臉,有點道理,但又好像槽多無口。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水鏡里的后輩顯然對始皇帝頗有好感,說不定人家在后世不存在“暴君定勢?!?/br> “應試教育,是在說他們的科考?”這是研究科舉研究出條件反射的貞觀朝。 “不錯,先生不只是隱士,還是征士節士!”反應過來的蘇軾開始給偶像正名。 【所以借這首詩,我們要重新了解一下這個人。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有一個從出仕到歸隱的經歷,我們前面著重講了兩段,分別是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仕,但據考證,這中間他至少還出仕過三次?!?/br> 陶淵明執杯的手一頓。 【文史哲不分家,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來扒一扒歷史?!?/br> 歷史! 眾位皇帝陛下一下子警覺起來,當即吩咐左右準備記錄,曹cao等幾方勢力亦神情嚴肅,試圖從中聽到更多與自己時代相關的事。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前面還有西晉和三國,我們就從老板說起?!?/br> 【赤壁之戰失敗后,老板無力南下,主要勢力還是在北方。孫劉友好靠曹cao,老板打退了,孫劉聯盟就要開始撕逼了,這后面又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不知道就去看《三國演義》,當然能看《三國志》更好了?!?/br> 等著聽后續的曹cao孫權劉備等人:…… 你別不說啊你好好講講??!你們知道我們不知道??!合著我們等了半天就等了個這?你這個后輩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尊重祖宗???! 破大防了。 羅貫中尋思了一下,自己的書在后世大概也許好像……非常有名? 啥也不說了,水鏡結束連夜肝!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魏文帝果然不欺我! 【最后老板封魏王,都鄴城,統領北方;劉備在川蜀;孫權領江東稱吳王。雖然這時候漢獻帝還是天子,但明顯已經成了一個吉祥物,所以實際上是魏蜀吳三分天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東漢末年分三國?!?/br> 但是三角形不愧為最穩定的圖形,結果就是他們仨誰也奈何不了誰,哪邊都不能統一天下,反倒被司馬家一把摘了桃子?!?/br> 曹劉孫:???! 第16章 歸園田居5 曹營帳中一片嘩然,難掩面上驚愕,曹cao又驚又怒。他本以為自己此次南征也會如往常一樣無往不利,然而水鏡預言了他的敗績。 勝敗乃兵家常事,他相信那時的自己以后一定會繼續對南方用兵,直至天下一統。 然而天下歸心的愿望竟然終究是破滅了么? 他沉著臉掃視帳中和他一般愕然的文臣武將:“這司馬家,難道是……” 他想起一個可能性。 荀攸知道他心中所想,出言道:“丞相此前曾征辟司馬懿為文學掾,許他與諸公子游處若當真是他,豈非養虎為患?” 夏侯惇不可置信:“司馬懿?那個書生?不能吧!黃口小兒也會覆滅我三國?丞相您也太看得起他了!” 許褚等人沒有說話,但都在心里認同了夏侯惇的說法。 曹cao與荀攸對視一眼,若當真是這個司馬……他垂眸,心中殺意一閃而過。 劉備險些坐立不住,即使知道自己最后確乎在蜀中站穩腳跟,但是……他以手掩面,滿臉沉痛道:“我漢室天下,當真是難復了嗎?” 諸葛亮看著他的樣子頗有些自責:“是亮有負主公厚望,未能助主公成就大業?!?/br> 劉備聞言立即抬眼,拉著他的手真切道:“軍師切莫如此,備一路顛沛,幸得軍師奇策,始有云開之感,軍師豈有負于備耶?天命如此……” 他忍不住搖頭,想起水鏡所說的未來,到底是憂心忡忡。 孫權和周瑜等人面面相覷:“這司馬家到底是什么來頭?” 竟然能摘了他們三家的桃子?也沒聽說過有這么個牛逼哄哄的人物??! 秦漢諸人也有些意外,聽了半天的三分天下,結果三家沒一個贏了?這個司馬家什么來頭啊能完成統一大業?統一專業戶·六國殺手·始皇陛下突然有些好奇,能結束亂世征伐,想來是個人物。 劉徹當場冷哼:“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作為漢朝天子,他可是對劉備給予厚望的,結果最后三國被一個不知道的什么司馬摘了桃子?!劉徹暗自咬牙,真是一群沒出息的廢物! 許都。 曹丕冷眼在一旁的司馬懿身上逡巡著:“司馬?” 司馬懿心里狠狠一跳,深深拜下:“公子明鑒,臣絕不敢有二心!” 曹丕的視線停在他匍匐的身上,銳利的目光似乎是想要將他看透。 至于聽到自己是吉祥物的漢獻帝,只能在宮中暗自心酸。 無人在意。 【這個司馬家也為歇后語大廈添磚加瓦過,誰不知道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說是經典永流傳了?!?/br> 曹營。 夏侯惇:“看吧,我就說不可能是司馬懿?!?/br> 曹cao看了一眼荀攸:難道我們猜錯了? 許都。 司馬懿聽到這個名字松了口氣,躬身道:“公子明鑒,篡魏之人當真不是臣?!?/br> 曹丕心中也幾不可察地松了口氣,司馬懿機敏有謀,深得他心,他確實不希望這樣一個人最后竟謀奪了曹魏天下,幸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