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書迷正在閱讀:夫君,給我摸摸腹肌、嫁給豪門植物人大佬后、虐文,但是發瘋文學、在動物世界里養崽[快穿]、我家有個全能保姆[快穿]、七零大佬的美艷作精、[咒回] 沉入深淵、撬了前任新歡的BOSS、浪漫過敏[穿書]、天使雜貨鋪經營日志[全息]
“只怕不成,還是我方才那個道理,你們這些人光是嘴上說說哪里頂用,不消大當家,我都是不信的,到時候束脩一減,結果你們又偷jian?;凰蛢豪蛇^來念書,加上人多勢眾,大當家能奈你們何? 如果你們打這個主意我勸還是盡早打消,咱們這位大當家說一不二,要是曉得你們偷jian?;?,便是人多不能把你們全抓了,直接把縣學一關,銀子一退,你們還能和黑熊寨說理不成?” 古老頭這話說的實在,便是商販不這樣想,其余縣里人少不得有這樣的人,先把狠話撂下,知道沒有余地才能叫這些人服軟。 “哪能?我家娘子可是說了等我幺兒到了歲數也是要送去縣學的,古先生你盡管去,我這就回去把話告訴我媳婦,讓她給各家說說。 開個縣學可是大大的功德,是對咱們全縣都好的事,眼下工坊的娘子郎君都還要認字呢,姑娘哥兒如何不能入縣學,你只管告訴大當家,但凡有一家這樣干,只管收他家十兩?!?/br> 商販拍拍胸脯保證完,就急急忙忙收拾小攤子的雜貨準備回去,今日不買賣也就損失幾十文,撐死了二三百文,可要是把這事給大家伙都說,那能省下的就是八兩銀子,孰輕孰重這點商販還是看的清楚。 商販一走,古老頭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此事成了一半,還是大當家有法子,想必等這個消息傳遍縣城的時候,大當家和大當家夫郞再出面,縣學種種安排便能順理成章的執行。 商販一走,古老頭也不在街邊守著了,不然等會鐵定有一伙人過來問東問西,還是先躲躲,家也是不能回的,于是古老頭干脆往縣里荒廢許久的縣學走去。 縣里的縣學地盤距離縣衙門并不近,雖是官學但里頭讀書的秀才又有幾個能當官,隔遠些也免得平日里一些心術不正的書生特意圍堵縣令攀關系。 聽大當家的意思,之后的縣學也是在眼下荒廢的縣學上重建,縣學的占地面積算大的,蓋因縣學除了學堂還有不少給學子準備的宿舍。 縣里孩子過來讀書,宿舍用不上也能改成學堂,容納縣里這些孩子綽綽有余。 鄉里的就麻煩些,有的村子距離縣里實在遠,要么一個村派牛車每天接送,要么就要在縣學給人置辦住宿的位置。 五歲住宿到底年幼了些,估計還要請幾個婆子郎公照看,如此算縣學的地盤就不夠大了,而縣學周圍的地也都是住宅,從前許多書生住不慣縣學的宿舍,有錢的干脆搬出來到附近租住。 要是把周圍都民宅都占了,大抵是要給人補償城南那邊的房子,按古老頭對縣里百姓的了解,多半是巴不得如此。 城南的房子小部分有了雛形,許多人遠遠在外頭一望,都曉得城南修的房子是頂好的房子,現在縣里的百姓都頂頂羨慕在城外小樓暫住的城南百姓,恨不能以身相替。 不過黑熊寨也不虧,縣學外頭一條街是能勻出地方修鋪子的,到時候這里的鋪子租金可不得了。 正暢享未來的古老頭不知道先頭他的話被商販說給自己娘子,他娘子又給同巷子的婦人郎君口口相傳,不過一個上午,不說縣里的百姓就是縣外住的百姓都曉得縣學的事了。 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罵黑熊寨黑心肝,有人愁萬一旁人不按規矩辦事會不會影響自己孩子入學,十兩實在太多,按二兩算,把家里全部孩子都送進去,才四六兩。 吵吵嚷嚷一上午,還真有氣不過當街鬧事的,直接被街上巡邏的漢子一人一手把人一架,拖走了,如此還有想鬧事的當即消停下來。 黑熊寨是真土匪,從前官衙門都不與他們小老百姓講道理,說要多收秋稅都要多給,不給就要下大牢,那時候可沒見誰敢反抗,官府尚且如此,土匪難不成會比官府更和善? 匪就是匪,惹了人不高興,一刀把你砍了難不成一家子還要跟土匪講道理,果然是黑熊寨入橋頭縣后對縣里的百姓太溫和了,把縣里從前沒膽子的慫貨都給慣的膽大了,再不立一波威,恐怕縣里百姓人人都要騎到黑熊寨頭上作威作福。 抓人的事鬧的人心惶惶,可好在黑熊寨還是講規矩,沒說喊打喊殺,又叫他們略略放心,只是縣學的事是必須按黑熊寨說的辦了,也好,左右也是家里孩子得便宜。 等手下的人過來給周肆匯報完消息,周肆冷笑一聲,窮鄉僻壤出刁民,這事古往今來有之,他的確因為自己處于平民階級對待百姓有不同于別的勢力的溫和,但這不代表他可以容忍政令都無法執行。 一個勢力只有仁善還不夠,還要有威信,所以也不怪眼下衙門多是恐嚇百姓,畢竟真要同人說理還不如威脅人下大牢有用,誰還會費那個勁? 他要改變眼下的格局還任重而道遠,不過這一代不行,不代表下一代不行。 正好,又過了幾日,該問問綏之政令是否完善了,趁著眼下輿論到風口浪尖,須得趁熱打鐵。 第102章 政令 竇宏一早上從宅子里溜達出來,他已經不是橋頭縣的縣令了,家產雖然沒被黑熊寨抄走,但手里拿了這么多錢到底怕被周大王惦記,和娘子商量過后,干脆把大部分家產都捐給黑熊寨,只留了兩個鋪子和其他一些零碎錢財度日。 橋頭縣人多起來后,鋪子一月能掙的錢也不少,加上后來奴籍制度廢除,為了省錢家里下人大都放出府去了,余下兩個做細活的,兩個做粗活的,還有個煮飯的婆子,再多也供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