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書迷正在閱讀:小狐貍他靠美貌攻略影帝、為了不分手,男友他成了厲鬼、星際花店主他很香、致蟲族諸君小小純愛,不成敬意、南北長歌之南北亂世緣、尾巴給你玩、老攻每天都在擔心我不要他、反派他坐等被甩、冰山摯戀、所以只好不當白月光了
“這還得了!不是還有鎮疆趙將軍么!” “噓——趙將軍......亦已捐軀?!?/br> “啊......?” “連趙將軍也沒擋住啊.......” ...... 待早朝的鐘聲響起,大臣們鐵青著臉魚貫而入,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對未知命運的恐懼與不安。他們要面對的,是大梁國祚三十七載不曾有過的糟糕局面。 前朝南周年間,歐羅國依附南周,自稱小弟以謀生?;鞈鹉觊g,歐羅國不再受大國牽制一心壯大國力,發展勢頭迅猛,至大梁朝時已成同等實力的番邦。 然而,歐羅國仍與大梁兄友弟恭、從未進犯,年年進貢豐厚寶物。大梁素來將注意力放在北境五狄與蠢蠢欲動的邊丘上,從未忌憚過這個海上小國。 誰知歐羅國竟潛滋暗長,坐大成如今這個模樣!連大梁都岌岌可危! 殿內燭火搖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壓抑到極點的沉重。龍椅之上,梁帝最一身金燦燦的龍袍加身,卻難掩眉宇間的疲憊與焦慮。他見眾臣皆是一副愁云慘淡的模樣,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眾卿家,河東八郡失守,邊疆告急,我大梁國祚危在旦夕,爾等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梁帝的聲音雖努力保持鎮定,卻仍難掩其下的顫抖。 大殿內一片寂靜,唯有燭火噼啪作響。 太子謝凌晦出列拱手道:“父皇,兒臣斗膽進言,時局緊迫,唯有迅疾發兵增援,方能穩住局勢,不至于一潰千里?!?/br> 話音剛落,一位年輕武將,英姿勃發,眼中閃爍著不滅的斗志,毅然挺身而出:“陛下,微臣愿親赴前線,誓要揭開那歐羅火銃之秘,若能得之仿制,我大梁鐵騎必將如虎添翼,逆轉戰局!” “此舉恐不易。前線來報,歐羅人對他們那新寶貝珍視若命,寧可戰死也不肯將那寶貝流落在外一支,生怕被我梁人撿了去,”梁帝聞言,目光微亮,但隨即又黯淡下來,搖搖頭,“若想取之,恐怕還得費一番功夫?!?/br> “國難當前,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微臣雖不才,愿以血rou之軀,為大梁社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年輕官員跪拜于地,誓言錚錚。 右相張呈林顫巍巍地出列,聲音中帶著幾分滄桑:“陛下,老臣斗膽,蔣將軍雖勇猛,然經驗尚淺。歐羅軍來勢洶洶,攻勢前亙古未有,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掛帥比較妥帖?!?/br> “愛卿以為,何人當選?” “北境葉錚將軍,他麾下北境軍乃我‘大梁第一軍’,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實乃解此危局之最佳人選?!睆埑柿值?。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議論紛紛,眾臣紛紛點頭贊同。葉錚將軍的威名,在大梁朝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還有人尊稱他為“北境戰神”。 “葉錚將軍,確是良將也,”皇帝沉吟片刻,“即刻傳旨,命葉錚將軍率領北境精銳,星夜兼程,馳援中原,務必奪回失地,護我河山!” “遵旨!”傳旨太監聲音尖利,應聲而起,正欲離去,忽聞殿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報——”的尖嘯,響徹云霄。 一名滿身塵土的小將士跌跌撞撞闖入大殿,鐵甲上還掛著血。 大臣目光隨著他移動,面色愈發沉重。 那小將士撲騰一聲跪倒在地,他面如土色,跪倒在地,聲音哽咽:“陛下,前線急報!北境突變,五狄與歐羅勾結,趁虛而入,北境軍浴血奮戰,雖保住防線,但葉錚將軍不幸戰死沙場,北境軍亦是傷亡慘重,北境此刻急盼援軍!” 此言一出,連時間都仿佛在這一刻停滯了。 五狄入侵,不僅意味著北境軍被牽制應戰,無法南下馳援,更意味著—— 大梁已然門戶洞開,處于北境與歐羅兩面夾擊的境地! 梁帝謝央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他顫抖著手扶著龍椅的扶手,身體微微后仰,仿佛瀕臨崩潰邊界。 “五狄……歐羅……”謝央喃喃自語,聲音低沉而沉重,“我大梁,竟至于斯!” 咸武帝謝央即位十七年,有大梁東南、北境、西疆三大鎮疆將軍威名赫赫——趙鼎、葉錚與郁鴻辛。三人鎮守大梁國門數十年,是千萬百姓與朝廷的定心丸,亦是謝央治下的大梁的三大支柱。 然而,邊丘一役,郁鴻辛隕落;而今,歐羅鐵蹄踏碎河山,趙、葉二將又相繼殉國,東南與北境防線如同被撕裂的布帛,再也無法縫合。 北境與東南邊線國門洞開。 梁帝謝央感到一陣恍惚,不免懷疑起來—— 是他于深宮之中蔽塞太久么?是他不知天下大勢已變,還是他大梁軍力,本就如此外強中干、不堪一擊? 他真的......是昏聵之君么? 大殿內瞬間被一股沉重的哀傷與憤慨所籠罩。 一個時辰過去,大殿內的氣氛依舊壓抑而沉重。眾臣或低頭沉思,或交頭接耳,卻始終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見,更未能找到力挽狂瀾的良策。梁帝的目光在群臣中來回掃視,最終落在了一開始請纓的年輕小將身上。 “你,”梁帝的聲音雖略顯疲憊,卻仍不失威嚴,“既然你敢于請戰,朕便給你這個機會。即刻啟程,前往前線,探查敵情,務必找到破解那古怪武器之法,為我大梁挽回顏面!” 年輕小將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毅與決絕。他跪拜于地,聲音鏗鏘有力:“臣遵旨!定不負陛下厚望,誓死保衛我大梁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