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漢武帝強國富民 第347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從2005開始、追女朋友的錯誤方法、影后,復活吧、怪談NPC想移民[無限]、抄家前,醫妃搬空敵人庫房去逃荒、[獵人同人] GI許愿店、[綜瓊瑤] 太醫韻安、[櫻蘭同人] 戀愛犯法嗎、美人與混混[八零]、[綜漫] 5T5他又誤我
“兵得出,出多少是個問題?!眲⑼鞗]等人問出,先一步道來。這個,這個就不好挑毛病了,只要不像上回一樣舉全國之力而戰,都好說。 “那你們商量好,盡早拿出章程,也該早作準備?!眲叵攵疾幌肓⒖虒⑹虑閬G給劉挽,很是以為劉挽一定能夠和霍去病、衛青商量出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劉挽不得不提醒道:“父皇,我如今手里的事情很多?!?/br> 再怎么樣,劉徹也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都扣到劉挽頭上,讓劉挽包攬。想把劉挽累死不成。 “你這幾日不就已經可以把官員考核的事兒辦完了?”劉徹才不會被劉挽忽悠了,劉挽手里負責的事,最重要的莫過于官員考核,劉挽分明已經說了,過幾日能夠解決了。 劉挽無奈道:“只是長安城內,天子腳下的而已?!?/br> 一聽這話,劉徹突然意識到一點,“你打算派人出京考核?” 不料劉挽理所當然的答道:“不該嗎?” 京中都要考核了,外頭不要,那不等于在跟人說,朝廷弄出的官員考核都是鬧著玩的? “此事不妨讓刑部尚書配合?!眲⑼爝€有一個人選認為確實是應該帶上,畢竟對方算是一回生兩回熟的存在,讓他一塊去,沒準能查出什么事兒。 刑部尚書何人? 張湯??! 上回科舉鬧出有人冒名頂替的時候,劉徹聽從劉挽的建議,一面派人去查查此事,一面也是讓張湯去管上一管官員考核,當時有多少人被拉下馬? 嘶,不怪他們沒有注意到,誰讓劉挽鬧出的科舉之事動靜太大,以至于幾乎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所謂的科舉取士一事上。張湯查官員考核的事,最后管成什么樣兒,恕他們完全想不起來。難道沒有誰被換了? 被貶的人其實有的,只不過被貶的人在張湯的威懾下,比起讓張湯仔細的再查下去,最終拔出蘿卜帶出泥,他們終是選擇自去安分的做他們的份內事,以后憑本事升官,不敢有半分怨言。長安當然是收不到任何的消息。 然而劉挽提出一回生兩回熟的話題,無端讓人心里發毛。 畢竟吏部的事讓刑部參與,她一個尚書令覺得沒什么,怨不得其他人心驚膽顫。 “畢竟各有職責,長公主既然建議設六部以令各司其職,還是他們分別管事的好?!瘪R上有人拿劉挽的話來堵劉挽了,請劉挽別總是想一出是一出。無規不成方圓。 “各司其職就不能相互輔助了?按你的意思,朝堂設下各部單純是讓他們各自為營?”劉挽納了悶了,一個個斷章取義是不是過分了?她什么時候說過六部各司其職,就不能相互輔助了?誰有需要,誰不得幫嗎? 某一位被劉挽堵得無話可說。人劉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意思,是他們自己定義的,那能怪劉挽嗎? 劉徹沖劉挽挑眉,劉挽不緊不慢道:“原先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雖有相關的章程,畢竟章程是章程,實際是實際,沒有做之前誰也不敢說沒有任何問題。長安官員的考核由各方監督,父皇最終過目,章程可與不可,都有例子。如此下面的人都按規矩行事,斷不會有什么問題,父皇以為呢?” 有理有據,承認并非所有制度一出來就是完美的,一邊實施一邊改進,拿出相對比較不錯的章程,試驗了,該改的都改了,也就可以定下了,劉挽的意思誰還能聽不出來? “眾卿以為如何?”劉徹也是個蔫壞的,竟然在這種時候一問,簡直是要把人氣死的節奏。 劉挽的行事無懈可擊,誰但凡能捉得住劉挽的把柄,都用不著在這兒跟劉挽爭論,不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辦法捉到劉挽的把柄,才只能想方設法的揪劉挽言語中的漏洞,以為可破。 結果哪怕是說話劉挽都能穩穩的拿捏他們,由不得他們不服氣。也真是實在讓人心塞無比。 “臣無話可說?!闭J同是不可能認同的,無非是說不過劉挽,無可奈何的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劉徹總不會認為他們都服了吧。 “那就等此番考核全都結束后再說?!庇砷L安而始,大漢各地都將推行客員考核,吏部那兒關于如何考核一直在不斷的修正中,劉徹也覺得大可以在這一次考核結束后再論。 只是,劉徹怕是怎么也沒有想到,劉挽和一群人考核之后,把一群不干事兒的人涮下去不假,劉挽提拔的人里竟然有小吏。 官和吏,不錯,日常都是一并論及的,但吏和官之間有著一道永遠無法逾越的天塹。劉徹在見到劉挽遞上的名單時,視線落在汲黯的身上,“汲愛卿?” 第530章 認可 對的, 汲黯這人一向正直敢言,但凡他看不過去的事,他從來不忍,對劉徹如此, 碰上劉挽也從來都是如此。 捏了這樣一份小吏的名單, 劉徹很是想知道此時的汲黯到底懷揣的是怎么樣的一種心情, 他沒有攔劉挽嗎? 汲黯目光幽怨的瞥過劉徹, 像是很清楚劉徹內心的掙扎,但也正是因為如此, 汲黯長長一嘆道:“陛下, 想我大漢的開國良相蕭丞相難道不是出身小吏?” 得, 此話落下劉徹當下明白了, 汲黯絕對是被劉挽懟了。 “吏與官,本不可同日而語,但吏者也并非不可用之人。這些人長公主和臣一道查查清楚,陛下, 若非他們是吏, 確實是人才?!奔橱鰞刃氖菕暝?,他這會兒相當的痛苦,明明他很想告訴劉徹,先人定下的規矩是對的,官和吏本不可互通,但劉挽也有理, 而且是站在利于大漢的角度提議。 無能者為官, 百姓受苦, 大漢遭殃。 有能者為吏, 明明為那無能之官辦事, 不懂的人使喚懂的人,遇上一個聽勸的還罷了,不聽勸的簡直是要氣死人。 雖然作為皇帝的劉徹,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問題,然而底下的官員不配合,何嘗不是劉徹耿耿于懷日常心塞的原因之一。 劉徹有追求,那就得對底下的官員也有要求。 當官的不干事,就該把人一擼到底。 理所當然也得把那些干事的人提拔起來,否則哪來的人給劉徹用? 劉徹在聽到汲黯充滿掙扎的一番話時,倒也開始很是認真的思考劉挽提議的可行性。 站在劉徹的角度考慮問題,提拔小吏的事很有可能引起軒然大波,而且大漢的規矩或許也得因此改上一改。 可是再多的規矩一但不適用于大漢,難道不應該改嗎? 劉徹又不是沒改過。 以前的時候劉徹能改,如今劉徹不能改? 無非是劉徹得考慮此事鬧大之后,他的麻煩更多,亦或者得利更多? 沉默不語的劉徹在思考,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一個打擾劉徹。 汲黯的視線尤其落在劉挽的身上,劉挽完全不覺得自己丟出來的話對大家都造成了何種影響,比起劉徹的糾結,劉挽相對更實在,她在那兒發呆。 腦子動多了,不好總一直動腦子,該放松得放松。 汲黯的視線劉挽注意到,抬眸與汲黯對視,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 從前的汲黯只聽聞劉挽諸多傳說,也聽過劉挽的一些建議不假,但共事是沒有。 為了官員考核的事,兩人第一回真正的共事。 作為世族代表的汲黯,心里很清楚劉挽是一個相當能干的孩子,但也有一種和諸多世族一樣的擔心,劉挽為了幫劉徹奪權,會不會不計一切,不管不顧? 等和劉挽一道考核官員之后,汲黯不得不承認,這一次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劉挽確實很想壓制世族,汲黯作為世族難道不清楚世族存在對大漢的危害?世族已然成了一顆毒瘤,稍有不慎大漢都要因此覆滅。劉挽想對付世族天經地義。 正是因為知道世族的存在的弊端,汲黯對劉挽很多針對世族的提議沒有說出半個反對的字。 但汲黯也有自己的憂慮,一但劉挽失了公正,做不到公平,他是不會視若無睹的。 事實證明劉挽并不是那樣的人,一直以來都是公平公正的劉挽,以前沒有改變過,以后也不會輕易改變。 她想壓制世族的勢頭不假,對有用之才,真正為大漢做事,為百姓謀的人,劉挽不會不問青紅皂白的出手對付。她從來容不得的都是那些無作為又身居高位的人。 汲黯難道能容得下那樣的一群人? 那必須也是不能容的。 只是大勢所趨,很多事情汲黯是縱然有心去改一改,也沒有那樣一個能力。 不過,他有想法做不成的事情劉挽做到了,汲黯必須得支持。 針對劉挽的提議,但凡利于大漢的,汲黯哪怕心里有坎,認為劉挽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方式去做,那也僅僅是跟劉挽商量。一但從劉挽那里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漢,為了大漢的百姓。 縱然是不利于一部分的人,尤其是世族,難道世族比大漢江山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更重要嗎? 汲黯不是那只有一己之私的人,也說不出這樣自私的話。 是以,如今他選擇站在劉挽這一邊。 劉徹思慮許久后終是道:“此事關系重大,你要是想破例提拔,不能因為他們的能力便提拔,關乎一國的政策,比你改官制都要嚴重,你不可輕視?!?/br> 這句話的意思等同于在說,劉徹能夠理解劉挽的良苦用心,但這件事非比尋常,劉挽想要將此事落實,推廣至整個大漢朝,風險大太,劉徹必須要考慮此事引起的反彈。折中的辦法是,一但有人做出有大貢獻于家國者,可以破例提拔。 劉挽蹙緊眉頭,對劉徹這一做法很是能夠理解,畢竟關系重要。 “對國家有大貢獻者,比如呢?”劉挽須得考慮的是劉徹丟出來的這條件,劉徹是怎么定義此事的? 被劉挽問得認真,劉徹也不急的問:“你說呢?” 被反問的劉挽對劉徹沒有將范圍框起來,若有所悟。倒不是不能這樣cao作一番對吧。父女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明了。 框得太死容易叫人定死了,到時候劉挽怕是不好cao作的。既然如此不如還是只給一句話,剩下的劉挽完全可以自行安排,用不著從劉徹那兒得一句準話對吧。 汲黯?。?!父女二人是不拿別人當人嗎?話說出口后,眼神交流,達成無言的默契。算了,他反正又不是反對的人,由他們來吧。 決定裝糊涂的汲黯不作聲了,劉挽在第一時間應下一聲明白,反正cao作在人嘛,她會懂得怎么讓那一個人有大貢獻于大漢的。 “派人出去考核的事?”劉徹沒有忘記劉挽早有盤算的事,這些無能之人,被評為劣的自然是要一個不留的。 簡官,簡完之后國庫的收支又可以省下一大筆,要是再把地方的也一并都給簡上一簡,那絕對是很大的一筆支出。 雖然如今的劉徹是挺有錢的,但對于錢,劉徹一直有一樣的心理,該省則省,絕對不能揮霍。 作為皇帝的人,修建宮殿他是不覺得揮霍的,哪怕把國庫收入大筆的錢也都用在修建皇陵上,他都不覺得那是揮霍。 在這些事情上,劉挽不管有多不認同,也斷不敢觸劉徹的楣頭的多提一個字。 “由御史、吏部、刑部各派一人出去?!眲⑼焓栈厮季w,對于已然上手的事兒,答得那叫一個麻利。 三方的人一道出去考核,是為了保證不會有一家獨大,劉挽這腦子是真好,半點的機會都不給人留。 劉徹贊許的瞥過劉挽一眼,劉挽這些年被劉徹夸過多少回了,早已淡定,絲毫不受影響。而且此時的劉挽非常干脆的將袖中早已準備好的本子與劉徹遞上,“這是我們一道商量出來官員考核的內容,通過長安內的官員考核后最后定的版本,請父皇過目?!?/br> 過目,倘若有問題那就發還讓劉挽他們重寫,要是覺得可行,就此定下。此后所有的官員考核都得統一按照這個標準,絕無例外。 劉徹沖劉挽招手,劉挽非常乖覺的送上去。劉徹接過后掃視一番,自然不會錯過這里頭很多都是先前那些官員商量出來的,只不過在一些模糊不定的事情上,劉挽寫得清清楚楚,再沒有半點含糊之意。 看完后的劉徹問及于汲黯,“汲愛卿以為呢?” “一應考核公平公正,臣無異議?!奔橱鍪莻€干事實的人,也喜歡跟干事實的人一道做事,如今的他有些能夠明白為何劉徹明知劉挽是女子,猶豫再三還是把劉挽用到尚書令的這個位置上,實在是舍不得不用罷了。 會有人擔心劉挽大行商道,長此以往恐怕大漢都要為之而動搖,但那難道不是大多數人對劉挽的偏見? 農耕之物,有多少人真正在意,真正放在心上?可是劉挽放在心上。 稻種,農作物,各種耕種的工具,劉挽讓諸子百家都在不斷的改進,只為了利于百姓們可以耕種。 不僅如此,還有和下方的工部等提醒他們,讓他們務必注意各地的工程,造橋修路,于民有利的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怠慢。 一個人心里到底有沒有萬千的百姓,說得再多都是沒有意義的,還不如瞧瞧那樣一個人都做了些什么。 劉挽素來倡議百姓們開荒,而且這些年一直在讓朝廷推行開荒的政策,這些是限定了百姓的,任何世族也別想分一杯羹。 世族,劉挽太清楚他們的手段了,故而才對他們多有提防,針對此事,汲黯也沒有辦法厚臉皮的說一句,劉挽多心的。 世族壓榨百姓,對百姓諸多剝削,那些百姓賴以生存的田地,世族如何強取豪奪,致使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這一切汲黯都有數,不過是無能改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