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漢武帝強國富民 第228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從2005開始、追女朋友的錯誤方法、影后,復活吧、怪談NPC想移民[無限]、抄家前,醫妃搬空敵人庫房去逃荒、[獵人同人] GI許愿店、[綜瓊瑤] 太醫韻安、[櫻蘭同人] 戀愛犯法嗎、美人與混混[八零]、[綜漫] 5T5他又誤我
自打得知匈奴發現大漢的馬具后,多年來劉徹對鐵礦的控制越來越嚴,近些年更是干脆實施官府掌控。 為此事,商人損失慘重, 很多賢良文學之士都認為劉徹此舉不妥, 有與民爭利之嫌。 這樣的呼喊聲愈演愈烈, 隨著劉挽回來, 直接將劉挽推到風浪尖口,無非認為, 論起利, 鹽利并不在鐵利之下, 既然劉徹要控制天下的鐵礦, 鹽也該交由官府來掌管。 沒有人會覺得劉挽舍得鹽利,如同很多人根本舍不得他們鐵礦之利。 事實上,劉挽已經在回長安的第一時間同平陽長公主商量,自請將鹽以官營。為這事, 劉挽親自去和平陽長公主商量。 眼下的情況平陽長公主一直在長安, 比劉挽更清楚,結果劉挽一回來即提出將鹽以官營,剛剛掌鹽務不久的平陽長公主微擰眉頭,不得不問出心中疑惑,“莫不是你早料到會有這樣的局面?” “姑姑想不到?以賦稅養國,大漢的賦稅如今僅剩幾何, 姑姑不會不知?!眲⑼祀m然并非有意要為難平陽長公主, 要說對諸事的了解, 平陽長公主豈不知賦稅來源。 大漢的賦稅是三十稅一, 皆來自于民。但多年來, 豪強們費盡心思的強占民田,致使朝中的賦稅是一減再減,一減再減。 說句不好聽的話,國庫一年比一年的收入低,虧得劉挽生財有道,否則大漢國庫根本撐不起劉徹多年的用兵。為這事兒,朝中的大臣何嘗不是在一回一回的勸劉徹止戈。 可以說,劉挽賺來的錢撐起劉徹對付匈奴,更讓劉徹可以不必理會朝中臣子的叫囂。 他們喊他們的,一心愛和平,很樂意用和親認為可以達到和平共處之目的天真之人,從來不缺。 反正不管他們怎么喊,在劉徹這兒,劉徹都不可能如他們所愿。 劉挽提起賦稅,平陽長公主的臉色不好。 劉挽道:“鹽務上交,并不代表姑姑會失去權利?!?/br> 平陽長公主為何會不愿意,劉挽有數,況且,憑什么平陽長公主執掌鹽務井井有條,鹽務上交國營之后,平陽長公主就不能繼續執掌了? 反正,劉挽覺得,上交國營并不影響平陽長公主。 平陽長公主聽到劉挽的話張口待要答來,“朝臣斷然不會答應?!?/br> 不想劉挽聽著冷哼一聲道:“他們不答應的事多了,難道因為他們不答應,我們得聽他們的?父皇會聽他們的?” 說到點子上,平陽長公主的視線落在劉挽身上,“你的意思是說,鹽務可以由我繼續執掌?” “為何不能?”劉挽不答反問。 對啊,為何不能? 平陽長公主原本是生氣的,氣劉挽料到鹽務早晚要上交國營,偏讓她嘗到甜頭,結果怎么樣,才不過兩年的時間,馬上權利都不是她的了,平陽長公主感覺劉挽在耍著她玩。 可是,如果鹽務上交國營后,鹽務能繼續由平陽長公主來執掌,那平陽長公主會得到比如今更大的權利,平陽長公主會再認為不妥嗎? 不,不會。 劉挽道:“請姑姑和館陶姑祖母一道上折,以鹽歸官營?!?/br> ???平陽長公主正在暢想如果真能讓她繼續執掌歸于國營的鹽務,她將會得到多少的好處,下一刻劉挽繼續丟出一記重磅消息,平陽長公主錯愣立刻問:“不該是你嗎?” “不,你和館陶姑祖母。如今鹽務里頭你們都有分利,且你們各有管轄,你們出面正好?!眲⑼熘榔疥栭L公主為何如此的震驚,以鹽歸官營,明擺著劉徹要順勢為之,這時候首倡的人定會讓劉徹歡喜無比,那是何等大功。 劉挽竟然要將這樣的功勞讓與她和館陶大長公主? 平陽長公主覺得她越發鬧不明白劉挽所想所求了。 “姑姑只要和館陶姑祖母首倡鹽務歸于國營,接下來一切順理成章,想看父皇笑話的人計劃破裂。而姑姑的所作所為多年來父皇都看在眼里,鹽務,與其交由別人來執掌,不如繼續由姑姑來執掌,免去父皇須得考慮接管之人是否可靠。朝臣不同意,何須他們同意?鹽以官營,朝堂之上,姑姑才算是有真正的一席之地?!焙竺孢@一點才是讓平陽長公主最心動無比的存在。 看出鹽務重要性的平陽長公主,所追求的是權利,既如此,得到權利后的平陽長公主必然會牢牢的捉住,想方設法的擴張。 皇帝的親jiejie,極得皇帝敬重,懂得討好皇帝的親jiejie。她的存在,會為多少女子開辟道路?當有一天,有人想對女子動手,要將劉挽帶出來的女侯攻下馬時,為了自身的權利,平陽長公主會不出手相救? 平陽長公主不會不懂一個道理,朝堂上越來越多的女子,她的權利才會越發穩固。女子一但被趕離朝堂,她也要離開權利了。 劉挽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她的算計,不僅是為眼下,更為將來,為無數的女子。 她開了一個先例,她的女兵用鮮血和努力拼出了女侯,如果她有更多的時間,她能繼續謀劃,她能成為她們的靠山,讓她們走得更穩,更扎實。然如果她不能繼續推行這些政策,便該為她們以后而謀,給她們尋一個靠山,一個不遜于她的靠山。 平陽長公主握住手,不難看出她的激動和動心。 “何時上書?”平陽長公主無法抗拒劉挽所描繪的未來,縱然她不能確定最終會不會如劉挽所說,可她只能一賭。 大勢所趨,眼下的情況她該明白非她不愿能改變。 劉挽,她既然給平陽長公主指出一條道路,思來想去,平陽長公主想不出劉挽有什么坑她的必要??刂普麄€大漢的鹽,是劉挽先做到的,將鹽務交到平陽長公主的手里并非平陽長公主搶來的,也是劉挽自己交出來的,劉挽要想謀害她,不必如此的步步為營,只須看著平陽長公主足以。 因此,平陽長公主選擇相信劉挽,因這樣的結果怎么看都對平陽長公主有利。 “越快越好。姑姑同館陶姑祖母商量,我同姑祖母定下的?!眲⑼熳鍪?,必須是諸多安排好的,她不會讓平陽長公主去說服館陶大長公主。 平陽長公主望向劉挽,沒能忍住追問:“你這樣能得到什么?” 劉挽笑道:“我得到很多的?!?/br> 不過這一切平陽長公主現在未必會明白,以后等她明白時,也不算太遲。 平陽長公主瞅著劉挽的笑容,怎么都不明白,劉挽為何要將這樣的功勞讓給她和館陶大長公主。明明先前她們和劉挽都鬧得不痛快,到如今她反而像是在為她們謀劃。 眼看失去鐵利的人準備對劉挽動手,定要讓劉挽脫三層皮,沒想到他們尚未來得及出手,平陽長公主和館陶大長公主先一步上書,請以鹽歸官營。 請求的這兩位在奏折上寫上,關乎民生之事,當以官營,以令國家控制,既能讓國庫豐盈,也能避免商賈順勢亂天下。 劉徹也是個蔫壞的,因鐵礦之事,朝中反對的人不在少數,一個個自詡有遠見,為國家,打著鐵以官營,違背古代圣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以為那時敗壞了古代淳樸的社會風尚,引誘人民走“背義而趨利”的道路,對劉徹是大肆的陳明其害,盼劉徹能及時的糾正這樣的錯誤,千萬別偏聽偏信。 現在呢,好啊,看看大漢的公主都是怎么樣的,比起他們拿上古代圣賢的借口,兩位公主提出關乎民生之事,什么叫關乎民生,倘若不懂的不如好好的去讀讀圣賢之書。 孔孟之道,無須關注民生嗎? 不用說,朝堂上的人都傻眼了。不是,怎么會這樣? 自請以鹽歸官營,正常人握著鹽巨大的利益能舍得嗎? 反正他們自打被劉挽奪去鹽利后,寢食難安,無一日不思該如何奪回鹽利。 結果怎么著,他們心心念念,死都不想放手的鹽利,握著的人自求以官營? 等等,不對啊,鹽利不是握在劉挽手里嗎?怎么會是平陽長公主和館陶大長公主提出官營的?劉挽呢?她不表態的嗎? 劉挽并沒有表態,但在平陽長公主和館陶大長公主提出以鹽歸官營之后,如今所有握著鹽利的各方豪強/權貴,都請以鹽歸官營。 不是,怎么都這樣? “你這手筆夠狠?!眲厍浦蜕蟻淼淖嗾?,由衷的感慨。 劉挽揮揮手不以為然的道:“哪里狠了,既因利而動,只要不損及他們的利益,上書請鹽以官營的人,他們樂意得很?!?/br> 能讓這些人上書,因為劉挽告訴他們,鹽以官營和現在不會有區別,放心大膽的上書,刷上一波皇帝對他們的好感,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 看情況,這件事劉挽一個握著天下鹽利的人出面,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轉寰的余地,與其和劉挽斗,和劉徹這個皇帝斗,傻子都知道應該配合,最好能在皇帝那兒刷上一波好感,將來對他們有益無害。 “你把你姑姑和姑祖母推出來,將功勞歸于她們是為何意?真正掌握鹽利的人是你?!眲刈铙@奇的莫過于此,劉挽怎么能把那么大的功勞讓出去? 第351章 不改 劉徹審視的打量劉挽, 劉挽神情自若的答道:“我如今缺功勞嗎?” 額,必須是不缺的。 “再多的功對我來說都一樣,我在意的是這個局面對父皇,對大漢是否有利。功歸于我一身, 父皇待我太好, 容易讓父皇落人口舌, 倒不如讓平陽姑姑和館陶姑祖母分一分, 她們背后的勢力得了好處,自會為父皇說話, 能讓父皇免受非議, 更能讓父皇的政策推行下去, 這不比我一人占據所有的功勞要好?”劉挽一通分析利弊下來, 在自身的立場論起功來她不需要,大漢的長公主,她的土地從出生已然定下,食邑劉徹一口氣給她五千四百, 那是相當的多, 劉挽一個不缺錢的人,根本不需要再錦上添花。 看得出來,劉挽所言句句是真心,她立下的功,真要細數,劉徹怕是得要狠狠的多賞賞劉挽才行。給劉挽的五千四百戶食邑都遠遠不夠。 劉挽主動和劉徹討過賞? 從來沒有。 就那五千四百戶, 劉挽都覺得多了, 想讓劉徹收回點。 劉徹笑了, 朝劉挽道:“你將功勞都讓給你平陽姑姑和館陶姑祖母, 以后莫哭著反悔?!?/br> 收獲劉挽不客氣的白眼, “在父皇的眼里,我是反復無常的小人?” 那倒不至于,只是如今其實劉挽想要這個功,完全可以再收回去。 劉挽鄭重的道:“父皇放心,我所求不過天下太平,父皇無憂?!?/br> 得,劉挽確實不怎么在意,便罷了。 “鹽歸官營,依你之見,你覺得誰來接手合適?”行吧,既然劉挽打定主意不討功,劉徹將另一樁問題丟出來。 劉挽答道:“宜靜不宜動,先前雖不以官營,我都是按歸朝廷管的規矩立下的,大家伙既然配合,多年來沒有鬧出事兒,過河拆橋是不是不妥?” 其實劉挽不是不懂劉徹言外之意,讓平陽長公主接手鹽務一事,劉徹心里總有不安,并不太認同,無奈劉挽堅持,又打著補償平陽長公主的旗號,劉徹也覺得應該適時的安撫平陽長公主,畢竟平陽長公主所嫁是平陽侯,再嫁又是衛青,劉徹既要安撫舊時的功臣們,何嘗不得想想如何讓更多的人助于他。 眼下劉徹再次生念,劉挽直白相詢,“姑姑接手鹽務后處理得不好?” 對呢,劉挽知道劉徹最擔心的是什么。然而劉挽知道,平陽長公主并不蠢,不該犯的錯,她是絕對不可能犯。 鹽務的大權劉挽交出去,但管理鹽務的人一直是由劉徹定下,多年來劉挽制定的考核標準十分嚴苛,負責鹽務的事,有利有權,等閑人是舍不得沒了這份權。該如何管住自己不犯錯,劉挽何嘗不是設了監督的人選。 既如此,平陽長公主剛接手,想的是如何穩定她坐的位子,讓底下的人能夠信她,奉她為主,興風作浪,暫時并沒有。 劉徹想了想答道:“處理得不錯?!?/br> “父皇覺得挑哪個人接手后能保證不出錯?”不說接手后的人能不能配合劉徹,哪怕配合,鹽務上的事會不會再生變故,誰敢保證。 劉挽不過是將問題都丟出來,好讓劉徹考慮到底要不要換人。 果然,劉徹聽完之后也補上一句,“你平陽姑姑懂事不鬧,更能配合朕,朕若是達到目的即換人,來日......” 看,劉挽沒有提及的問題,劉徹心里相當的有數,他自然會衡量所謂的得失,再決定到底要不要換平陽長公主。 此時歸于官營不換人,以后劉徹想再換人,他會更不愿意。 劉挽看準這一點,同劉徹對視,劉徹揮手道:“罷了?!?/br> 換而言之,不換了,讓平陽長公主繼續接管鹽務,反正平陽長公主也有這個能力。 劉挽不作聲,她不過將情況擺在劉徹的面前,請劉徹下決定,劉徹怎么決定,在他。 最終,鹽鐵官營一事定下,不僅如此,連酒都一并歸于官營。 這個事本來想看劉挽笑話的人,不好意思,又沒看成。 劉挽這些年釀的酒,幾乎壟斷整個大漢。 沒辦法,天下無人能做得出比劉挽手里更好的酒,酒香醇厚不說,喝過劉挽讓人釀出來的酒,再喝別人釀的酒,確定那是酒?不是水? 不是沒有人想過從劉挽那兒弄來方子,可惜,不管誰都休想。 為此,當初跟劉挽合作的人,這些年那是賺得一個盆滿缽滿。